分享

山里人的乐趣——捡杩垛(风流果)

 东江 2021-12-18

【编者按】杩垛,也叫“马牯垛”,市面上多称为风流果、补肾果。这是一种具有传奇色彩的野果,说它有壮阳、补肾的功效,相传它还是印度神油的原材料(据说而已,未核实)。人们一般用它来泡酒,也有生吃或煮熟直接吃的。杩垛果以前都是野生的,不过近年已有种植,不久前刚看到一则新闻,说的是龙门县永汉镇的“紫玉盘柯”(风流果)通过了新品种鉴定。

老家在象头山下的网友“山人甲”,近日在西子家乡风情版分享了他和家人在山上捡杩垛的经历,挺有意思的。杩垛果长在深山,一般人很少有捡杩垛的体验(包括小编我,有机会想请作者带路体验下),特意转发到这里,让更多的人一起分享。

杩垛,是象头山周边地区对壳斗科植物厚鳞柯(编者按:一 说是紫玉盘柯,待核实)及类似柯属植物的果实的统称,市面上一般称为风流果、补肾果。老家象头山这边,杩垛主要有大叶和细叶两种,大叶的壳较薄肉较多,小叶的壳较厚肉少些,但普遍果子要大。一般,我们称大叶的为正“杩垛”,小叶的叫“狗山薯”。杩垛霜降前后熟,壳薄容易被野猪果狸吃,所以一般是不等其掉落,上树摘;狗山薯壳太厚不怕野猪咬,而且普遍树比杩垛高大得多,不易攀爬,因此狗山薯往往是等其完全熟透掉下来才去捡。

儿子过几个月六岁,喜欢爬山。有次带妻子和他捡甜锥,儿子拿个小铲子满山跑,东敲西挖到处寻宝,玩得不愿回家,吵着下次还要爬。我在他这个年纪常跟着大人进山,深知大山深处的乐趣,看他体力不错,答应找时间带他进深山捡他喜欢吃的“杩垛仔”。前段时间天气好,父亲带路,我带着儿子,爷仨进山走了一天,算是了了儿子的一个小小心愿。

我们这次捡的是狗山薯。不管杩垛还是狗山薯都不容易找,加上捡的人多,不是说每次进山都会有收获。我爷爷以前住在山里,我父亲7、8岁起就常一个人进山找爷爷,周边山头是相当熟悉的。有父亲带路,大概率不会空手而归。先遇到的这棵就结了很多,而且似乎未被别人捡过,掉落一地都是,加上地面较平,很适合小朋友捡。

顶较尖的是杩垛,顶平上下一般大的是狗山薯,但也有少量狗山薯跟杩垛一样是尖顶的。

不管杩垛还是狗山薯,掉下来多数还带着外皮,刚掉的有点水分,外皮一掰就掉,掉下时间长的外皮干了,要锤一下才好掰

往上爬,上面有六七棵,不过结得不是很多。山有点陡,小朋友依旧兴高采烈

儿子说想喝水,父亲说转过山坳有溪沥。我带着儿子去,远远听到水声,走近了看到两条小瀑布

石壁下面的小水潭掉了很多狗山薯,望望周边没发现有树,估计是长在上面沿石壁掉下来的。手能够到的捡了,大概有个两斤多

上午九点左右进山,下午三点多下山,捡了30斤左右。

“杩垛”和“狗山薯”外形有点区别,但味道差不多,都富含淀粉和油脂,煮熟了吃很香。如果树上掉落有几天了或者摘回来放上几天,吃起来会带点甜味,口感更好。但晾或晒时间过长,果肉干了,煮再久都只是硬硬的,完全吃不到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