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列方1739

 随缘522 2021-12-18
老奴丸正宗配方
老奴丸,传说中一种药品,可令老者骨髓饱满,骨质坚硬。接下来中华秘方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老奴丸正宗配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老奴丸正宗配方
 木香5钱,灯心2钱,大蜘蛛7个,荜澄茄1两,胡桃肉1两,车前子1两,马蔺花1两,萆薢1两,牡蛎的功效与作用1两,韭子1两,木通1两,全蝎5钱,山茱萸5钱,破故纸5钱,桑螵蛸5钱,龙骨5钱,母丁香2两,紫梢花2两,蛇床子2两,肉苁蓉的功效与作用2两,菟丝子的功效与作用2两,白茯苓的功效与作用2两,淫羊藿的功效与作用(羊脂拌炒)2两,大茴香2两,巴戟2两,远志的功效与作用2两,当归的功效与作用2两,沉香3两,干漆3两,熟地5两
 制法:上药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送下,七日见效。
 老奴丸方解
 方中用紫稍花、韭子、巴戟天、菟丝子 、肉苁蓉、补骨脂、胡桃仁、蛇床子、淫羊藿温肾助阳,使命门火复则阳痿可兴;
 丁香、茴香、干姜、荜 澄茄、川乌、沉香以温肝寒,肝经寒散而宗筋可振;同时“肝又为命门之母”,温养肝寒亦可补命火,故 有乙癸同源、母子相生之意;
 用熟地、枸杞子、山萸肉、金樱子、桑螵蛸填精补髓而秘精,使肾精充足则 作强有权; 柏子仁、茯苓、远志、益智仁交通心肾安神,使心火下移而肾水温,元阳兴而精不寒;
 马蔺花 、木香、蜘蛛、泽泻、车前子、灯草炭则疏通肝经郁滞,直达前阴机关。
 诸药配伍,各显其能,使虚者补 、寒者温、郁者通、滑者秘、痿者振、疲者坚、阴冷者壮热矣、温肾暖肝,兴阳种子,是治疗阳痿不育症 的良方。
 老奴丸的由来
 据《毓麟验方》记载:“此方成都府崔磨玉无子,欲服此药,修合未服而死。有老奴丸七 十以上,腰腿疼痛,曲脊而行,褚氏与此药服之,其老奴语褚氏日:自服此药深有灵验,诸疾悉痊,房事 如少壮之人,于是与褚氏通焉,后有孕。一日褚氏事露,其家母亲视之,切究其由,得其实道。打死此老 奴,因折其腿骨,髓漏皆为金色。多试有验,是名老奴丸”。另是由来,据《丸散膏丹自制法》解,“有 老奴无子服之数月连生三子,故名。”
 
 
 
 
 
 
 
 
给大家介绍一个专门治疗月经稀少、闭经、多...
给大家介绍一个专门治疗月经稀少、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经典方子【俞氏温补方】。此方子由俞瑾教授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研发,九十年代日本菅井正朝将此方命名为“俞氏温补丸”在日本投产。
组方:
附子9g ,肉桂3g ,熟地12g ,黄精15g,仙灵脾12g ,补骨脂12g,穿山甲9g,皂角刺12g,石菖蒲12g,象贝母9g。
如五心烦热、口干欲饮,去附子肉桂加知母、黄柏各12g ,改熟地为生地12g。(仅供参考,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
医案:
李某,40岁,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原发性不孕,曾在外院用克罗米芬促排卵,试以两次试管婴儿法均未受孕。体态肥胖查血雌激素水平低下无排卵,舌暗红脉细,证属肾阴阳两虚无以养冲任。
服上方3个月后妊娠,剖腹分娩一女婴。
按语:
女子五七肾气即不足,卵巢功能衰退,虽频用促排卵西药终因冲任不足,无以受孕。
俞教授认为排卵功能障碍者属冲任脉枯涩,当予滋润以改善卵巢局部环境使之反应性增强。上方具滋补肝肾、调理冲任化痰散瘀之功。已证实可提高下丘脑、垂体功能使促卵泡成熟激素水平上升。还能促进卵巢卵泡发育.使雌激素水平升高,弓|起正反馈而形成正常排卵。
 
 
 
 
 
 
一味方剂——鸡鸣散,可调理囊肿、痰核、淋巴结节,值得收藏
老鼠疮,估计很多人听都没听说过。
但疮这个词语,却打小就在记忆中扎下了根:手碰破了,不能吃炒花生,不然要溃烂长疮(民间语)。所以疮,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皮肤上肿烂溃疡的病。让人没想到的是,它的原意,是指皮肤上一串串的肿块。
所以这个加了老鼠两个字的疮,自然便是皮肤上一种溃烂或没有溃烂的包块或疙瘩。
中医对此是怎么解释的呢?
曰:此症,结核累累如贯珠状,是为串疮,又名瘰疬,小者为瘰,如花生米;大者为疬,如拳头(如果真长大拳头大,好恐怖)。
西医则说:此为淋巴结结核、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节,囊肿等病。
人一旦患上此病,最先的表现就是颈淋巴结肿大,而且往往是多个淋巴结肿大。在人体健康的状态下,淋巴结不痛不痒,推起来还会动,压它也没明显痛感。
如果人体抵抗力差,肿大的淋巴结会最终破溃,流水样液体,并排出难看的黄浊脓液。这通常便是常人理解的疮了。
长期消耗下去,已发病的多个淋巴结继续发展,就会此愈彼起,久不收口,形成窦道或漏管。并且有可能向耳下、锁骨、肩上、腋下等部位延伸走串,形状有如老鼠挖的洞一般。这便是老鼠疮得名的由来。
此病在中医也叫痰核,如果说老鼠疮是以形命名,痰核之名,就是形神的结合。
中医认为:当人体情志不畅的时候,会引起肝气郁结,以至气滞血瘀,阻于胆经经络,则结为肿块痰核。肝气郁结还会使其疏泄功能失常,连带着影响脾的运化,脾无法化掉痰湿,会导致痰凝结难开,结成痰核。
肺肾阴虚也是病因,阴虚则火旺,火炼津液,会生痰,痰火凝结则生痰核。
痰核凝于体内后,总是要找个地儿安营扎寨的。扎寨于颈、下颔部、腋下肩背部的多为风热所生痰核,扎寨于下肢的多为湿热下注所生痰核。
如果人之正气能压制住它,它便老老实实,与身体新制造出来的同伙,在寨内靠着人体的气血安生过日子,这个同伙的数量是有限的,且成员是发展缓慢的。
如果人之正气虚弱,它的同伙发展迅速,山寨那点儿地盘被挤爆,互相踩踏,有些痰核便壮烈牺牲,化成脓水出局。脓也是气血所化,长期脓水淋漓,势必耗伤气血,因此此症后期,有些病人虚损证候明显,可有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
这也是中医“百病多由痰作祟, 怪病从痰治”之说的由来之一。
所以,治疗身上的这些包块,治根要治气——疏肝解郁,调达气机。治形要治痰——健脾利湿化痰等。治标要软坚散结消肿,活血补血。
鸡鸣散出自《圣济总录》卷126,用于治瘰疬,且是肝气久郁、虚火内灼的气疬。
组成:
牵牛子末,胡粉,大黄(蒸末),朴消(炼成粉)。
本方之所以名为鸡鸣散,是在凌晨4~5点钟鸡鸣之时服,取天气刚亮,阳气上升阴气下降,三焦气机易于疏畅。此时服用,自然是空腹,井华水又是冷服,以阴入阴,药力易于直达下焦,故名鸡鸣散。
方中牵牛子具有泻下、利尿、消肿、驱虫等功效。
大黄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牵牛子配大黄时,由于牵牛子偏走气分,大黄偏走血分,二药相伍,一治气分之水湿壅结,一治血分之实邪结滞,相济为用,泻下之力非常强大,具有导湿利水,泄泻热毒,破积通淤滞之功。
朴消,具有泻热软坚,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
胡粉性味甘寒。有毒。归肝、脾、胃、大肠经。具有败毒抗癌、杀虫疗疮、祛淤止血之效。
四味药结合,既宣气机,调血脉,又软坚散结,祛淤滞,对气疬疼痛及热毒结核,或多烦闷,热而不寒者适用。
这里可能会有朋友问:甲状腺结节,能用这个方法吗
当然也可以,中医上讲,异病同治,甲状腺结节,在中医看来,也是因为痰凝结而成,鸡鸣散,软坚散结,活血祛瘀的作用,可以用于甲状腺结节的调理。
提醒提醒: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辨证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
 
 
 
 
 
 
 
 
五苓散可以治疗以体腔内积液为主要表现的病...
五苓散可以治疗以体腔内积液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心包积液、脑积水、关节腔积液、胸腔积液、胃潴留、睾丸鞘膜积液(水疝)、肾积水、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羊水过多等。如杨君用本方加味治疗一9个月男婴,患脑积水(解颅)。服完6剂后囟门明显凹陷,面色渐转红润,共服27剂而愈(新医药学杂志,1978;8:45)。李芳国用本方加车前子、荔枝核、小茴香治疗一3岁半小儿的右侧鞘膜积液,肿胀似鸭蛋大,服药5剂后缩小至乒乓球大小。原方加黄芪10g,再进5剂而愈,随访2年未再复发(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3;2:33)。梅尼埃综合征为内耳迷路水肿,也属于体腔的积液,照样可以使用本方。
 
 
 
 
 
 
 
地骨皮汤1
【处方】 生地 麦冬 黄耆 山药 五味手 地骨皮 淡竹叶
【功能主治】 主心经虚热,小便短赤,茎中疼痛,尿道口时有脓样分泌物,淋沥不断。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九
 
 
 
 
 
 
 
地骨皮散61
【处方】 地骨皮(洗)半两,秦艽(洗,去芦)半两,柴胡半两,枳壳(制)半两,知母(生)半两,当归半两,鳖甲(醋炙黄)半两,川芎半两,甘草(炙)1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虚劳,潮热骨蒸,壮热。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加桃、柳枝各7寸,生姜3片,乌梅1个,同煎,空心、临卧各1服。
潮热甚,加些大黄微利之。
【摘录】 《直指》卷九
 
 
 
 
 
 
 
地骨皮散60
【处方】 地骨皮(自采佳)、知母、银州柴胡(去芦)、甘草(炙)、半夏(汤洗7次,切,焙)、人参(切去顶,焙)、赤茯苓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小儿虚热潮作;亦治伤寒壮热及余热。
【用法用量】 本方加秦艽,名“秦艽饮子”(《见《婴童百问》引《全婴方》),又名“秦艽饮”(见《婴童百问》)。
【摘录】 《小儿药证直决》卷下
 
 
 
 
 
观“眼”识人
导读:今天学习通过眼睛的大小、眼神等情况来识别疾病状态。
陈抟云:“眼宜黑白分明,光彩射人,眸子(指黑眼之瞳仁)端正,不上不下,不歪不斜,方为有用(笔者注:即健康人)。
目不视正,为人刚介心平,上视多败,下视多奸,斜视多偷,浮光多淫,露神多夭。”概括了眼的生理、病理、心理现象和疾病的关系。
1. 眼睛特别有神者性格刚强,眼有神而镇定者身体健康。
2. 眼力不好,看东西时发呆者精神不振,身体虚弱。
3. 眼睛混浊不清者,心情不好。精神病人的眼睛混浊,反应迟钝,常表现为过度的兴奋、烦躁。
4. 两目无神光,或血贯瞳仁者,多为高龄肝肾阴虚之人,也见于急慢性病人、危重病人和长期忧郁成疾的病人。
5. 眼球突出具体表现有四种:
①双眼突出可见于突眼性甲状腺肿、高血压/震颤麻痹症(帕金森综合征)、性功能亢进者。还可见于髙度近视、先天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葡萄膜炎引起的角膜或巩膜葡萄肿等。
②眼睛凸起而喘者,属于中医的肺胀,见于肺气肿、哮喘性支气管炎和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症。
③昏迷病人突然两眼凸起者多见于脑水肿。
④单眼突出多半因脑肿瘤所致,若眼球突出的同时,伴有与脉跳相一致的搏动,则可能是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6. 眼球凹陷的具体表现有三种:
①眼球凹陷者,可见于身体严重消瘦者,患霍乱、痢疾、腹泻、糖尿病等脱水症者,也可见于心情严重苦闷者。
②中医认为,病人眼球下陷窠内,是五脏六腑精气已衰,病属难治;如仅微陷,是脏腑的精气未脱,病属可救;若内陷很深如骷髅,视物模糊,便是阴阳衰绝的死证。
③小儿眼窝凹陷,目倦神疲,除脱水症外,也可为脾气虚弱的表现。
7. 眼睛小的人,一般较文静,缺乏表现力,比较忧郁,但毅力较强;眼睛小而眼角细长的人,一般善于思考,能深谋远虑,易患头痛、头晕等症。
眼睛大而有神的人,一般较灵活大胆,有勇气,精力比较旺盛,性格外向者多见,比较敏感,富有表现力;若眼大而无光,则可能是胆小怕事的人。
8. 患水肿、热性病、高烧时,可以出现一侧眼睛大、一侧眼睛小的情况。
9. 外眼角向上挑的人,较倔强,自尊心极强,感情非常激烈,易患各种情志病。
10. 有人认为,眼斜视或近视的女人比较性感。另外,斜眼的女性,大多患有胸部疾患。
11. 眼内斜视者和两眼珠大小不一致者,均易患脑溢血;眼外斜视者易患癌症。
12. 焦躁的眼神见于发热,大动脉闭锁不全症。
13. 小儿患结核性脑膜炎时也可见到眼睛呆滞成吃惊状态,对人充满敌意。
14. 眼流泪水,伴有红肿、焮痛、羞明症者,称为“热泪”,由风热、肝火所致;
若泪下无时,迎风更甚,眼部不红不肿,称为“冷泪”,多为肝肾两虚或悲伤哭泣过久所致。
15. 两眼干涩无泪者,多为肝血虚。
眼球干燥多为缺乏维生素A,另外慢性肝炎病人中有一部分患有干燥综合征,其中除口干、鼻干、皮肤干燥外,也有眼干的症状。
16. 小儿啼而有泪为病轻,无泪者为病重。
17. 眼生眵,多因肺热所致,眵多硬结为实热,多而不结为虚热。麻疹在出疹期亦目眵较多,甚则两眼睑粘连不能开目。小儿眼眵多也可见于肝经有热。
18. 昏睡露睛,是脾胃虚极的表现,小儿睡时露睛,多属脾虚。若睁眼闭眼都觉得很费力的话,说明元神疲惫已极,病情相当严重。
注:具体诊断和治疗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奇法诊病》,赵建成编著,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2007.7。
 
 
 
 
 
 
耳鸣耳聋,就是心阴损伤,一张验方,清心肝之火,缓解耳鸣
耳鸣、听力下降,好像越来越常见,耳鸣更甚,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中医怎么治?
给大家说上一张方子,出自一位老中医之手,是一张非常经典的耳鸣验方。为什么经典呢?它是从心论治来消耳鸣的。
奇怪,耳鸣为什么要从心论治?
别急,先来看一则简单的医案。
话说,有一位姓张的老奶奶。双耳鸣叫,且右耳更加明显。这个奶奶向来身体就不怎么好,有高血压、乙肝、慢性肾盂肾炎等病史。
而且这个耳鸣比较反复,夜间耳鸣尤为严重。反反复复发作的耳鸣,让老奶奶听力也直线下降了,跟人交流也很费劲。除此之外,还有口干、失眠等问题。
右耳鼓膜陈旧性穿孔,左耳鼓膜穿孔,鼓膜可见疤痕。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
什么情况呢?
老奶奶有高血压病史,控制不好。平素肝阳偏亢,肝火上扰耳窍,再加上夜寐欠安,心阴耗伤,心火亢盛,上扰耳窍,所以就会耳鸣。
拟采用安神宁心之方,清心肝之火。
开方如下:
生地黄、淡竹叶、茅根、酸枣仁、夜交藤、牡蛎、山楂、甘草、夏枯草、菊花、山萸肉、地骨皮、丹皮、牛膝、川连、蒲公英、乌梅
方中生地、淡竹叶、川连、茅根可以清心火;夏枯草、菊花可以清肝火;川连清中焦之热,牛膝引火下行;酸枣仁、夜交藤宁心安神。
心藏神,主神明。耳之听、目之视,无不由乎心也。耳鸣常常与失眠相伴,从心论治虽然少见,但是常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谈谈劲与力的那些事儿
先前劲和力是没有区别的,前贤谈拳一般都用力来表达,直到现在也还说内力。后来有人主张用劲来专指内力,以区别力和拙力等,因此有了一定的区别。也就是说,现在用劲来表达经过训练的、有一定技巧和目的、意识的力。
有一些人把劲与力完全对立起来,那是没有认识到力是怎么回事。力是个大概念,不管内力、外力、巧力、拙力、本力、心力、意志力都是力。一般来讲,力是指物理学上说的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包括精神意识在内。当然,人的力精神意志的作用很大。
本力是一个人本来就有的力量,也说是前人说的先天就有的,与人的质量相关,与协调相关,与肌肉、骨骼、筋脉相关。一般是指日常生活中原来就有的体力。它无所谓好坏,但有大小。王宗岳所说的“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也。”就是指的本力。
“学力而有”的正是现代人强调的所谓的劲。有人称它为内力,有人称它为功夫。总之是经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本力更巧、更熟、更有目的性,也有一定的意识。所以,劲与本力是分不开的。练的不是别的,还是原来的力,只不过具有了目的性,有了意识,加了技巧。这是一种巧力。有人说它“内”,遂使很多人迷惑不解了,又是量子,又是非物质暗能量,又是超能,总之是各种神秘的高大上。其实这些高大上是不值得一驳的,它那么牛,为什么总是在被很多人瞧不起的外力所击败呢?显然它本身也是本力,只是巧能克制多少力的问题。
外力就是相对内力来讲的,其实外力与内力并无本质的区别。有人说内力是筋骨之力,外力是肌肉之力,那都是扯淡。任何人用力都不可能只肉动,除非是皮笑肉不笑。无论内家外家,无论巧还是拙,一动都动,骨肉筋都是连在一起的。有人说内家就是要松开,骨肉分离,可以单独动。那是夸张。松开它们还是一体的,只是间隙大了,筋长了,内耗小了。
拙力就是僵力,是没有针对性的训练,做事比较拙的力。在武术方面,巧拙都专指技击方面。人类的所有技能训练都是一个道理,追求的都是更高、更快、更强、更好、更妙。不知为什么,很多人对内家拳却非常迷信,弄得神乎其神,喜欢与宗教联系,喜欢与神秘主义联系。
内功包括反应和内力,反应就是意识和目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也有神经方面的东西。内力实际上就是经过训练的有技巧的力。有人说快练拳,慢练功,好像拳与功是对立的。这个功是狭义化了。练拳就是练功,快练是练快的功,慢练是练慢的功,慢练可以练到思想意识,练对意的把握,使心与意合,意与力合,因此与快练的作用不同,有一些快练练不到的所谓的功。快慢轻重,各有侧重,不只一种练法。
还有一些功力是专门练的,在拳中练不到。比如抗击打,需要专门练习。一些结构方面,耐力、柔韧方面都可以专门进行练习。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就是内外要兼修。一口气可以是肺活量,可以是少量的氧气做最大的功,可以让身体膨胀起来抗外力。都有很多含义。
意志力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控制能力,主要是内三合。内外相合,效率高,准确而快。
力量是身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但不能为了力大而无限制的增重,日本的相扑除外。因为还有个速度问题。体重太大,影响速度。在体重正常的情况下,要提高速度就得提高身体的机能,使五脏六腑功能强大,身体的筋骨肉质量好,神经系统发达。
技巧通过力实现,力的优劣与技术关系很大,所以会有“拳不打力,力不打功”的说法。拳就相当于技巧,功是功力,比如硬功。它们并不是绝对的关系,也无法量化,到底多少巧能克制多少力?或者多少力能克制什么样的巧?都无法量化,所以很难表达。比如跑步,力量是一方面,肺活量是一方面,频率是一方面,持久是一方面,跑步的周身协调是一方面。练拳也一样,各方面都重要,哪一样有短板都不行。对抗时就可能不一样,他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与另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比较,比如先天的大力士,一般人技术再好也可能打不过他。跑步的人有可能技术差一点,但耐力好,频率高成绩也就好。如果力量少一点,但技术特别好,可以弥补一些缺陷。总之是各方面合在一起的结果,是个总和问题。
总之,劲并不神秘,它也是力。绣花用绣花的劲,弹琴用弹琴的劲,打拳用打拳的劲,各自的要求不同,技术不同,劲也不同。打拳因为是为了技击,所以力越大越好,技术越全面、越精妙越好,反应越快、越准确越好。绣花就不用,只用拿针的力量就够了,关键在技术。
 
 
 
 
 
 
 
地骨皮散59
【处方】 知母、柴胡、甘草(炙)、地骨皮、赤茯苓、半夏。
【功能主治】 小儿肺热。有时发热,过时即退,来日依时复发,其状如疟。
【用法用量】 生姜3片为引,水煎服。
【摘录】 《片玉心书》卷五
 
 
 
 
 
 
地骨皮散58
【处方】 地骨皮(捣末)半两,小麦10粒,麻子10粒(烧灰),绯帛方5寸(烧灰),曲头棘刺2-7枚(烧灰),半夏7枚(炒黄,捣末),乱发1团如鸡子(烧灰)。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疔肿。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空心温酒调下,至晚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我也说一句

1.       

紫竹仙姑(拒聊拒加群)

紫竹玄机(拒聊拒加群) 

地骨皮散57
【处方】 人参1两半,地骨皮1两半,柴胡1两半,黄耆1两半,生地黄1两半,白茯苓半两,知母1两,石膏2两。
【功能主治】 肺痈,疮疡,气虚内热者;脏中积冷,荣中有热,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阳有余阴不足者;蒸潮热,自汗,咳吐腥秽稠痰。
【用法用量】 每服1两,水2盏,加生姜7片,煎至7分,去滓,细细温服。
【摘录】 《云岐子脉诀》
 
 
 
 
 
张仲景告诉我们:百病皆因痰,除痰先除寒!痰要如何化散?
何为痰?
痰饮,其实就是津液失于疏布和运化。这其中,清者为饮;浊者为痰。而这痰与饮,虽然名字有所不同,却同属一脉。而有形之痰,则多见于能咳出的痰;无形之痰,则多流溢于我们的表里之间,其无所不到。
而痰饮,则是很多疾病的诱因:
① 若是痰饮到达于肺,就会令我们多痰咳嗽;
② 若是痰饮到达于心,就会令我们胸闷、心痛;
③ 若是痰饮中阻于脾胃,就会令我们恶心、欲呕、腹胀、食欲不振;
④ 若是痰饮上犯巅顶,达于清窍,就会令我们头晕,犯迷糊。
总体来看,百病起于痰。怪病,先以痰论治。这是先辈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心得。
痰要如何化?
提到化痰,就不得不提到古名医张仲景了。在行医期间,发现有太多的患者,存在咳嗽多痰的现象,且质地稀薄色白,胸膈有胀闷感,舌苔偏于白滑,脉象弦滑或沉迟。手脚冰凉。而这些人的最大特点就是咳嗽。然后,突然有大量黏痰。
在行医的途中,不断观察,不断思考,不断遣方调方。最终完善出一套治疗方案来。这就是著名的祛痰剂《苓甘五味姜辛汤》的由来。其组方为:茯苓两钱半,甘草一钱半,干姜一钱半,细辛半钱,五味子一钱。而现如今,很多医家用以应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这其中有何道理?
首先患者有痰多咳嗽、痰量大而白,且质地稍有稀薄。这主要和中焦脾胃虚寒有关。因为,身处战乱动荡。那么吃不饱、穿不暖,就是常态化。而这样的结果就是脾阳虚弱,无法运化水湿津液,于是就化津成痰。
痰饮本身就可以上泛于肺中。若是此时再外感寒邪,那么寒邪上犯于肺,使得肺失宣降,致使肺疏布水液失常。这样一来,就极容易加剧痰饮的形成,以至于痰饮壅滞于肺。如此就出现了咳嗽、多痰、痰色白且质地稀薄、胸膈痞闷、舌苔白滑等现象。
所以说,这就需要温散寒邪了。因此,就以干姜来温肺、暖脾。因为温肺则可以化饮;暖脾则可以散湿;然后,再以细辛温肺散寒,同时还能协助干姜去除肺中的寒饮;然后再茯苓来健脾利湿,将脾中的痰浊化散掉,同时还能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从而减少痰湿的形成;随后再用五味子加以收敛,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干姜、细辛太过辛燥而伤肺气;最后再以甘草来调和诸药,这样的搭配除了能进一步温养脾胃外,最关键的是可以除寒邪,散痰饮。
而现今,组方则是多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症属寒饮内停的症候上。其主要表现就是,咳嗽痰多、痰质清稀且色白,胸膈痞闷、舌苔白滑、脉弦滑或者沉迟。
总之,想要去除我们体内的痰浊之邪,就务必要保护好我们的脾胃,使之不能受寒。因为先辈告诉我们:“百病皆因痰,除痰先除寒”。
 
 
 
 
 
 
 
 
一个方子四味药,治全身上下的疼痛,越痛效果越好!
中医治疼痛,在辩证准确的前提下,比止痛药还要快很多。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这个方子,是民国神医张锡纯的方子,可以说是治痛第一方,后世医家称它为“治痛之灵丹”,全身上下的疼痛都可以治,越痛效果越好,张锡纯用这个方子只用一剂药,就治好了痛得死去活来的病人。
这个治痛症最厉害的方子,便是大名鼎鼎的“活络效灵丹”。张锡纯先生对自己这个方子非常满意,活络效灵丹治气血凝滞,癥瘕,心腹疼痛,腿疼臂疼,内外疮疡,一切脏腑积聚,经络不通。。。
身体上的疼痛,无非就2种,一种是不荣则通,一种是不通则通。不荣,就是气血不能荣养,哪个地方缺少气血就会疼痛,这种疼痛是那种隐隐约约的疼痛,痛得没那么厉害,喜温喜按。
不通,就是管道被堵住了,在於堵的地方产生很大的压力,从而产生疼痛。不通类型的疼痛主要有2种,一种是酸痛胀痛,比如很多女性容易出现的腰酸腰胀腰痛,这是因为风寒湿等邪气在腰部积聚,影响到气血运行,从而出现腰酸腰胀腰痛。
还有一种是刺痛,痛的位置固定,痛起来的时候就如同针刺一样,疼痛程度非常剧烈,这种疼痛多半就是因为“气血於堵”,气血通道不通之后,气血堵住了,产生一个巨大的压力差,导致剧烈疼痛。
活络效灵丹,主治的是哪种疼痛呢?活络效灵丹,治的是最后一种疼痛,只要是气血於堵导致的疼痛,用活络效灵丹的效果非常好。
有一个医案,有一个妇人,三十多岁,心腹疼痛非常厉害,吃了中药没效果,病势非常不好,有生命危险,家里人非常着急,于是连夜跑到张锡纯家里,叩门求方,而当时张锡纯先生刚好外出,张锡纯先生的儿子听到这种情况,就效仿张锡纯开了活络效灵丹给他,吃了一剂,就痊愈了。
这个医案,如果出现在现在的话,这应该是一个心脏病人,通过检查诊断下来,很可能是心肌梗死或者心绞痛这样的病名,很可能是要做心脏手术的,而一剂活络效灵丹就可以治好,怪不得张锡纯先生对这个方子赞不绝口。
活络效灵丹的方子很简单,只有4味药:当归15g,丹参15g,乳香15g,没药15g。
越是简单的方子越好用。这个方子被称为治痛第一方,我们来看下它的厉害之处。
第一梯队,乳香+没药用来活血止痛。乳香和没药的功效是差不多的,能把於堵的气机散开,能把於堵的血液疏通,它俩是生死兄弟,经常在一起用,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把於堵的气血给疏通开。乳香和没药都不是中国本土药材,是从国外引进来的,是一种树脂,刚开始的时候给皇宫贵族做香料用的,后来用来入药,效果特好。
张锡纯先生对乳香和没药赞不绝口,经过他的验证,乳香和没药不但能活血散瘀,更重要的是它们并不会耗损人体正气,这点太难得了,所以,张锡纯先生说“诚良药也”。
乳香没药吃到肚子里能活血散瘀,乳香没药还可以外敷,外敷可以去腐生肌。长期卧床不起的病人,容易得褥疮,就可以用乳香和没药打成粉,敷在褥疮部位就能治。还有,糖尿病足破皮后不容易收口,皮肤容易溃烂长疮,可以用乳香没药煎水泡脚也管用。
第二梯队,当归+丹参来活血养血。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丹参最主要功效就是活血散瘀,跟乳香和没药打配合,帮助把於堵的气血疏通开来。前面3味药都是疏散气血,最后加了一味当归来养血补血,这叫通补兼施,推陈出新。
回过头来看,整个方子4味药,都是走血分的,把最核心的力量调动起来,去攻破那已经於堵的气血,把气血疏通之后,压力消失,疼痛就好了。只不过,大家要明白,活络效灵丹治的疼痛是气血於堵类型疼痛,风寒湿痹痛和气血不足型疼痛,不能用活络效灵丹来治。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方子,活络效灵丹也是。这个方子最大的缺点是难喝,这不是一般的难喝,是刻骨铭心的那种难喝,会让你终生难忘。乳香没药对胃有较强刺激,胃不好的人也谨慎服用。另外,这个方子并没有保护脾胃的成分,脾胃不好的人真的不建议喝它。
当然,跟生不如死的疼痛比起来,难喝或许不算什么,如果不想喝这么难喝的汤药,可以买中成药来吃,口感相对要好一些。
活络效灵丹治一般性的血瘀疼痛,是完全够用了的。张锡纯先生为了提高治疗效果,还给方子提供了加减的方法。
1.腿痛,在原方基础上加牛膝。
2.手臂痛,在原方基础上加连翘。
3.女性腹部疼痛,痛经,辩证为血瘀类型的,加桃仁和五灵脂。这个五灵脂也是一个巨难喝的药,不想喝的话,可以去掉或者想其他办法解决。
4.脏腑内痈,用今天的话来说,可能是脏腑里长了肿瘤,或者癌症等,疼痛难忍,在原方基础上加三七和牛蒡子。
5.皮肤上长疮,如果是红色的,说明是阳病,在原方基础上加金银花、知母和连翘。如果疮的颜色是白色,而且较硬,说明是阴病,在原方基础上加肉桂和鹿角胶。
6.皮肤溃烂后,不长新皮肤,久久不愈者,在原方基础上加黄芪、知母和生甘草。
7.颈椎疼痛,辩证为血瘀类型的,在原方基础上加葛根30g。
加减变化还有很多,总之,有了这个基础方,治血瘀痛症的方向定下来之后,后面的就好办了。
现在有很多中医大夫,用这个方子来治各种血液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比如说,冠心病,心绞痛,心梗,宫外孕,脑血栓,坐骨神经痛,甚至还用来治肿瘤,癌症等等重大疾病。
只不过,还是要提醒大家,活络效灵丹主治的血瘀型疼痛,如果辩证不准,效果肯定不会好。还有,这个方子太难喝,胃不好的人要谨慎服用。
 
 
 
 
 
 
 
 
灸透身上这一个穴位,打通七条经!干掉富贵包,赶跑体寒病,头痛、感冒通通不再来!
如果你经常感冒,头痛汗出,鼻塞流涕,腰背冷,那么有个地方你肯定保护的不够好,这个地方是——大椎穴!
人体小太阳,灸1穴通七经
大椎穴,人上半身最重要的穴位之一。
大椎穴很容易找,我们坐着,低下头,手顺着脖子向下摸,在脖子和背部交接的地方,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骨性突起,那就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在它的下面凹陷内就是大椎。或者把两侧肩部做水平连线,大椎穴就在此连线的中间。
大椎穴为何重要?它被誉为人体小太阳,灸一穴可通七经。
古人称大椎为“诸阳之会”,这个穴位在背部的最高点,背部本来就属阳,大椎又是督脉与手足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
大椎穴本身属于督脉之穴,督脉具有统率和督促全身阳经的作用,故有 总督诸阳 和 阳脉之海 的说法,再加上汇聚了手足三阳经,这六对阳经运行着人体后天的阳气,温养人体周身。故大椎被称为 阳中之阳 。
古人把阳气比作太阳,而大椎就是身体小太阳,只要用艾灸点亮它,就能让自身这个“小太阳”发光发热,滋生出源源不断的能量。
此穴有六对阳经加一条督脉经过,而六对阳经就是12条经络,故灸大椎一穴能通七经13条经脉。
调和阴阳,能散寒,能透热
很多人不知道,大椎穴最明显的作用,在于:清热解表,补虚治劳。
人们感受风寒邪气,首先侵犯的都是大椎穴。因为阳气从这里发出,形成保护人体的第一道屏障,当然也同时是风寒邪气入侵人体的第一道关口”。
此穴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艾灸这个穴位,能很好地激发阳气,温煦机体,克制阴寒,调理各种虚寒和表寒证,如哮喘、感冒、鼻炎。
同时,阳气流通宣发,则不会郁聚而化生热毒,因此,针刺这个穴位,还能起到退热、消热的作用。
因外感引起的发热,阳气困阻导致的咽痛、扁桃体红肿疼痛等都可以用。且用之有良效。小儿高热用之退热,效果极好”。
“阎王夺命锁”,身体救命通道
大椎穴,又名阎王夺命锁!
是人体的十字路口,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打仗,此处定为兵家必争之地,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战略优势。
大椎还是阳脉的总开关,大椎不通的人,阳气就升不上来,体内的浊气就会很重,邪气也重,中医有讲:“得阳者生,失阳者亡”。大椎不通,还会堵塞七条经络,所以要重视。
大椎穴如果堵塞,就可能成为颈椎病或是富贵包。“富贵包”越大越严重的的人,往往肩膀颈椎紧张僵硬。
富贵包还会致胸廓受到压迫,从而呼吸系统受到抑制,出现胸闷气短,胸闷、心慌等症。因为气血不能上于头部,会引起头晕,头疼,失眠之症,严重的 话会影响脑部供血。当然,最直接损害的就是颈椎和肩颈。
颈椎病富贵包,都怕大椎穴!
年轻人可能对颈椎病和富贵包感受不深,但一到中年,气血运行减慢,那它们在大椎这个十字路口的回旋时间就会适当增加。
这样就很容易让气血中一些物质沉积下来,尤其是血液粘稠度本已相对高的中年人。这些堆积下来的物质就形成了'富贵包’。
富贵包的核心因素,在于阳气渐弱,气血运行减慢所致。
所以富贵包 的清理也以阳气的通调为原则,需要活络通经,常用的就是手法开经加艾灸温阳通经了,最有用的就是找大椎穴。
通过刮痧和艾灸大椎,具体方法如下:
第1步,刮痧:在堆肉部位局部刮痧,从上往下,把堆肉的棱慢慢刮开。
第2步,艾灸:对着大椎穴和富贵包附近进行艾灸,一次艾灸20-30分钟左右。
艾灸完毕后,切记注意封大椎穴,封穴方法是:用空掌轻轻拍打艾灸过的部位,5-10下即可,然后用衣物遮盖住刮痧和艾灸的地方。
灸大椎后会身体发凉,怎么回事?
有人艾灸大椎穴后,会出现某些部位身体发凉的情况,好像在冒冷气,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是这样,大椎为人体“阳脉之海”,能补益人体的阳气,排除在艾灸的时候受凉的原因外,很有可能是体内的寒气被艾灸的温热和药物作用带出来了。
无论灸哪个穴位,灸后怕风怕冷,这就表明艾灸已经把脏腑、经络里的寒气逼到了体表,到了这种情况,继续艾灸,也许还会有更冷的状态。
这种情况往往皮肤已经很热了,可是身体却很冷,越是冷越证明还没有灸透,阳气还不够,此时应当继续艾灸,乘胜追击。
 
 
 
 
 
 
 
五脏保暖方法
很多人不知道体内的心、肺、脾、肝、肾也易受凉,特别是中老年人五脏受凉后危害更严重。气温下降,要注意及时加衣御寒,常食牛羊肉、生姜、韭菜等助阳气的食物,避免过度劳累,每天保证7小时的睡眠。天冷,一定要给五脏“保暖”,今天廖老师就教大家关于五脏保暖的方法,不妨收藏备用。
 心脏保暖:心脏受凉后会出现心痛胸闷、手足冰凉、心慌气短等症状。心脏保暖应以温阳活血为主。取当归、桂枝、川芎各50克,共研细末,混匀放入250毫升50度以上的高粱酒中浸泡24小时,随后倒入锅中烧开,改用文火煎煮1小时,冷却、过滤去渣后,置入透明容器中密封,避光贮存10天后服用。每天3次,每次10毫升,20天为一疗程。
 肺脏保暖:肺脏受凉后会引发支气管哮喘,肺脏保暖可通过用中药足浴包泡脚改善。用中药足浴包加水 3000毫升,煮沸20分钟后用药液浸泡双脚,每次泡30分钟。每晚1次,连续15天为一个疗程。需要中药足浴包的粉丝,可私信廖老师。
 脾胃保暖:脾胃受凉会出现腹胀腹泻、胃脘疼痛、恶寒喜暖等症状,可用芳香保暖药袋缓解。芳香保暖药袋制作方法:将丁香、小茴香、木香、檀香、沉香各20克,装入纱布袋中,系在肚脐上,15天更换一次药物即可。坚持使用,效果明显。
 肝脏保暖:肝脏受凉会出现周身乏力、易疲劳、厌恶油腻、睡眠不佳、面色晦黄等症状。肝脏保暖以养阳益气为主,可常食暖肝粥。做法:将黑米100 克煮粥至半熟,加入新鲜鸡肝片100克、枸杞子30克、小茴香20克,再煮15分钟即可食用。
 肾脏保暖:冬季肾脏最易受凉,出现腰膝冷痛、夜尿清长、阳痿遗精等症。平时经常按摩腰眼可壮腰暖肾,防止肾脏受凉。另外,可使用中药蕲艾护腰,每天在丹田及命门热敷2-3次,温阳扶阳,驱寒保暖效果极佳,坚持使用一周期,就能明显改善。

淤血散,雀斑消!一张消雀斑的方子,诠释中医理念,请你细读细学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中医应对雀斑的思路。

闲言少叙,我直接给你讲一张医案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24岁,当时是一个工人,医案记载姓李。这人,本来脸上皮肤不错,光溜溜的。

但是呢,最近这三个月,事情出了变化。

最开始,她的胸部有憋闷疼痛之感。食欲很差。月经量逐渐变得少,而且有明显的淤血块。在月经来潮之前,腰腹疼痛明显。

后来,大概是最近一个月开始吧,此人的两侧颧部和鼻柱,开始有褐色的雀斑分布了。而且,斑点是越来越多。

说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会问了,这雀斑和黄褐斑,是不是一回事儿呢?毕竟,它俩都让人耳熟能详。

我想说但是,雀斑和黄褐斑之间是有差异的。一般来说,黄褐斑呈现的是块状分布。雀斑呢,主要是以点状为主。黄褐斑,喜欢出现在颧部、额部和眼部。雀斑,主要在颧部和鼻子上。

当然,这些都只是一般的情况,不代表所有情形。

有了这个雀斑在脸上,患上觉得十分不好。于是,就去看中医寻求治疗。

找的是谁呢?医案记载,是袁正瑶。

这个人,你可能不熟悉。但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是山东杏林的重要人物之一。尤其是在鲁南地区,他颇有名望。更具体的信息,你可以在网络上搜索来了解。

刻诊,见患者舌质有瘀点,脉象沉而弦滞。面色略显黄。雀斑呈褐色,分布在鼻子和颧部。

当时,袁老前辈就写了一张方子。我们一起看一下——

当归15克,丹参30克,红花6克,生地15克,丹皮9克,板蓝根15克,蝉蜕15克,小胡麻10克,白鲜皮10克,僵蚕9克,旱莲草15克,水煎400毫升,分2次温服。

结果怎么样?患者服用6剂之后,雀斑大部分都消退了。与此同时,腰腹部疼痛感也大大减轻。舌头上的瘀点也见轻。

这个时候,原方基本保持不变,加入菊花15克,蒺藜6克,继续服用。

最后,患者脸上雀斑完全消失,舌象和脉象恢复正常。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他是袁正瑶前辈早年的验案,初诊时间,为1981年的716日。

现在,我想和你仔细聊聊这背后的学问。

我们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脉,应该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淤血二字。

比如说,他脉象沉而滞涩,这就是淤血阻滞脉道,血行不畅。再比如说,她舌有瘀点,也是典型的淤血表现。在出现雀斑之前,此人先有胸部憋闷疼痛的现象,这也可以考虑是淤血阻滞、气机不畅的表现。淤血内阻,行经不畅,所以患者经前腹痛。

到这里,一个关键问题出现了,这就是淤血阻滞和雀斑之间的关系。

怎么理解这个关系呢?淤血阻滞,日久就会生热。热邪和血液的瘀滞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局面,叫做热瘀互结。热瘀互结于面,面部气血运行失常,于是就出现了雀斑。

当然,由于发病部位在皮肤,而皮肤又最容易受外部风邪所扰。故而风邪入侵、热瘀于面,就成了这个患者的基本病因病机。我这么说,你懂了吧?

现在,我们来看看,袁正瑶老前辈是怎么遣方用药,来改善这个问题的——

当归15克,丹参30克,红花6克,生地15克,丹皮9克,板蓝根15克,蝉蜕15克,小胡麻10克,白鲜皮10克,僵蚕9克,旱莲草15克。

你不是有淤血吗?当归、丹参、红花,这是可以活血化瘀的。你不是瘀热互结吗?丹皮、旱莲草和丹参凉血活血,生地滋阴而清热。

在这个基础上,用板蓝根清热解毒,用蝉蜕、僵蚕和白鲜皮来祛风止痒。

值得一提的,是医案里说的小胡麻。小胡麻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它就是茺蔚子的别称。茺蔚子,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效。用在这里,是比较合适的。

但是,就这张医案来说,相关部门在上世纪90年代整理挖掘的时候,认为小胡麻有宣去风湿之效。对此,我不敢苟同。因为据我所知,茺蔚子没有此类功能。那么,是不是文中的小胡麻,指的不是茺蔚子呢?这就是一个疑点,留给大家来考虑了。文老师对此,还没有特别明确的认知。

但不管怎么说吧,这个患者在应用了上述调治办法以后,症状明显好转。疗效,就是科学性的佐证。

我把这个经验转述给各位,目的是想请大家明白,雀斑和淤血之间的联系(黄褐斑很多时候,也以活血化瘀论治)。你记住,淤血不散,雀斑不消。你淤血没了,雀斑也就跟着没了。

如何化散淤血?上文袁老先生的验方,给了我们不错的思路。我认为,专业的读者朋友,不妨认真学习一下。非专业读者,您也记下来,看日后是否可以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关键,在于你是否有血瘀证。辨证要点,我前面都解析了,你要仔细看。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给你说这么多吧。这是一点中医临床经验,体现着中医临床思维,权作帮你温故而知新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