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拜访寿圣寺琉璃塔(明.国8)邂逅阳陵大庙(明.市)--晋城阳城县

 巴山夜雨时00 2021-12-18

山西的僻壤乡间总能让你碰见意想不到的收获。阳城县芹池镇的阳陵村历史悠久,古时曾为古阳阿县府所在地,村内还留有不少百年以上的老房子。位于沁水西岸的寿圣寺琉璃塔就在这里,而且走访过程中还意外邂逅阳陵大庙。

这是原先的省保碑

寿圣寺的前殿,只有前檐有简单的斗拱,后檐无斗拱

据寺内现存宋代《阳陵寿圣禅院记》碑刻,圣寿寺始建于后唐,原名福庆院,宋代时改称泗州院,后被毁。天禧年间重建,后被赐为“寿圣禅院”。明清期间多次重修,明万历年间(1609-1616)由僧人慧海募缘建琉璃塔,塔身遍布捐赠者姓名。琉璃塔为八角十级楼阁式琉璃砖塔,高达27.8米,造型古雅秀丽。塔基为八角砂石岩须弥座,上有浮雕龙、麒麟和花锦图案,八角棱上雕威武金刚,形象逼真,刀工娴熟。塔身各层斗檐全为琉璃,每层棱角上隐出琉璃倚柱、额枋、斗拱、屋檐、平坐等琉璃构件,还有各层壁面和龛内嵌有各种琉璃造像等等。

矗立在塔院中的琉璃塔全貌

每层塔烧造琉璃颜色有别雕刻内容也丰富多彩

塔座全貌

须弥座上内容丰富的石雕

塔座底端的“桌腿”

须弥塔座上的力士

斗拱与人物

琉璃塔塔身局部(一)

塔身局部(二)

看琉璃塔专治颈椎病

寺内建筑,前殿和后殿为明建清修,其他均为清代。从寿圣寺附近的院墙房屋看出,这里早年肯定是生产队的公共用房,很像是大队部所在地,房屋门面样式统一总有些六七十年代的感觉。

前殿

这是进入寿圣寺塔院的小旁门

前殿前檐下的这个斗拱很少见,这是斗口跳吗

这是这个斗拱的里转

当年这个院子是生产队公共用地

偶遇阳陵大庙,这个倒座戏台已被改造为普通民居了

听村民讲村里还有一处阳陵大庙,决定去看看,大庙位于村子南边,村民帮忙找来了文管员。这是外观与村内民居没什么两样的一处老房子,走进庙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被砖墙围堵的歇山顶建筑,这实际上是一座香亭,被后人改造成了公共用房。看上去梁架古朴颇具元风,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四角立柱粗壮有力,每面柱头十字替呈大额枋,额枋之上斗拱硕大,额枋四角之上施抹角梁,梁上立蜀柱托大角梁,角梁上呈系头栿与平槫组成交圈呈接披厦,与两山尖组成歇山顶。南北长东西窄,山面为南北朝向。内部顶端方井四角和南北施覆莲垂花柱,房脊正中再施覆莲雷公拄。看上去像是一座保留有元代建筑风格的明代建筑。

阳陵大庙的香亭四周被砖围堵已作为它用

走进内部斗拱和梁架使人惊诧的眼花缭乱

粗壮的角柱和大额枋使人感到元风扑面

内部不用大梁,只用抹角梁和斗拱

立柱上的十字绰木枋

再向后是正殿,位于一米高的石台之上,清代风格,出前廊,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前檐柱四根,边为石柱,平拄为木柱。柱间施兰额,柱顶施大额枋。额枋之上柱头科、平身科每间一攒,正中五彩大花朵出斜拱,平身为双翘五彩,柱头为双下昂五彩。

这是清代的正殿

正殿内部景致

大庙最前方一米多高的台基上是清代戏台,现在已改为民用,北侧台口已被封堵,南面后墙已被改造出门窗和进出的台阶。

这是最前端的那个清代风格的戏台,正面已经封堵改为他用,还能清楚的看到斗拱平板枋阑额和拄础

戏台的下面还有一层,现在被杂物占用

总体上看阳陵大庙保存完整,轴线上戏台、香亭、正殿,朵殿、东西配殿等一应俱全,只有部分破损,维修恢复起来难度并不是很大。但仅为市保,总觉得低了点。山西真是个文物大省,像这样的明清建筑村村都有,保护不过来,只能锁上大门顺其自然,自生自灭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