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没有《华盛顿条约》,轻巡洋舰会是纵横大洋的主力

 新用户96678911 2021-12-18

巡洋舰的诞生

自从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之后,开始成为新兴霸权国家,借助海军开始在全球扩张海外领土。英国直到一战前都号称“日不落帝国”,殖民地遍布全球,其领土可以无视地球公转,无论何时都会被太阳照耀到,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为了统治辽阔的海外殖民地,维护英皇利益,英国面对其他列强的挑战,始终保持着自己海军优势。因此其海军大到战略,小到战术,都领先着当时的时代,成为其他列强的赶超目标。

文章图片1

曾经领土“辽阔”的英国

从大海航时代进入殖民时代,每个殖民地无时无刻不在向大不列颠输血,大洋上每一条航线都热闹非凡。敌对国家和嗜血海盗们都紧盯着这些航线,随时准备扑上去咬走一块肉。面对这种情况,派出航速慢的战列舰进行护航就像高射炮打蚊子,太不经济。这就需要一种能执行远洋巡逻的轻武装舰只,单层炮甲板的巡洋舰便应运而生。当时的巡洋舰主要执行的是侦察、护航和破交任务,由于火力弱航速快,所以遇到战列舰就跑,也不参加战列舰之间的舰队决战。

文章图片2

排成战列的风帆战列舰

文章图片3

单层炮甲板的风帆巡洋舰

巡洋舰的发展

随着科技发展进入蒸汽机时代,动力越来越强军舰就可以越造越大,大口径舰炮、装甲一系列攻防装备都可以往军舰上叠加。巡洋舰紧随时代潮流跟着不断升级,便出现了“装甲巡洋舰”(例如北洋水师的主力舰都是装甲巡洋舰)。装甲巡洋舰本来就跑得快,现在火力也猛了,装甲也厚了,没它干不了的活儿,逐渐成为海上强国的远程主力打手。而战列舰平时没事就待在基地附近,成为了一种战略威慑武器。

文章图片4

北洋水师“定远”号

装甲巡洋舰继续发展,慢慢开始两极分化。一部分越造越大想变成全能战舰,结果最后整成了战列巡洋舰,即有巡洋舰的速度,又有战列舰的火力,就是防御力磕碜了点儿。但是航速快的优点,让它可以作为战列舰编队的前卫,和敌人的主力舰队提前接触牵制对方,给本方战列舰创造时间摆好战列进行巨炮对决。但是随着战列舰航速不断提升,战列巡洋舰造价高皮又薄的缺点越来越明显,纷纷被各国海军抛弃。

文章图片5

“最美”战列巡洋舰——英国海军“胡德”号

文章图片6

战列巡洋舰的闭关之作——德国海军“沙恩霍斯特”号

另外一类装甲巡洋舰则保持了几千吨排水量的体量,只在船体部分位置使用装甲,装备6-10门4-6英寸左右的主炮,成了防护巡洋舰。防护巡洋舰的工作量就大了,除了护卫在主力舰队周边,对付像鱼雷艇一类小型舰艇,保护主力舰队免受这些喜欢“贴脸攻击”的亡命之徒的骚扰之外。巡逻、警戒、破交、投雷、扫雷、反潜,甚至替主力舰“挡刀”,所有脏活累活都能干。还有一些防护巡洋舰为了追求高航速甚至舍弃了装甲防护,用来侦察和担当驱逐领舰支队旗舰,后来被驱逐领舰所代替。

世界上第一艘轻型巡洋舰

但是到了20世纪初,随着当时蒸汽轮机小型化和鱼雷射程不断增加,使驱逐舰具备了远洋作战能力。当时新型驱逐舰排水量超过了1000吨,装备了鱼雷和2-4门4-5英寸左右主炮,而且航速可以飙到30多节以上,让战列舰“一发入魂”不再是个梦。而当时的防护巡洋舰航速最多只有20多节,面对蜂拥而上的驱逐舰“猪突”进攻,说不定就会陷入“打未必能赢、跑又追不上”的尴尬境地。再说当时的防护巡洋舰造价是驱逐舰的N倍,这样的对抗也很不经济。

文章图片7

一战时的德国驱逐舰,简约而不简单

英国当时就遇到了这个难题。在1912年之前,英国当时在建的防护巡洋舰“城镇”级(Town class)排水量5000吨,装备10门5.5-6英寸主炮和鱼雷。可是“城镇”级航速只有26节,完全跟不上驱逐舰的节奏。

文章图片8

英国“城镇”级防护巡洋舰

在海军大臣丘吉尔的授意下,海军造舰局年轻的设计师史丹利·古达尔在1912年拿出了一型全新的通用巡洋舰设计方案,这就是“林仙”级巡洋舰。

文章图片9

英国“林仙”级轻巡洋舰线图

“林仙”级巡洋舰采用短艏楼船型,单桅三烟囱。舰长132.89米,宽11.89米,吃水4.11米。排水量3750吨。最大航速 29节。续航里程5000海里/16节。装备2门6英寸(152毫米)主炮,6门4英寸(102毫米)速射炮,2座533毫米双联装鱼雷发射管。“林仙”级在装甲设置上进行了改进,不同与以往巡洋舰采用的穹甲(穹甲指中间高两侧有弧度的装甲,一战后被淘汰),而是采用了舷侧装甲带,并且将垂直装甲与舷侧外板结合一体,不仅提高了防护力而且减轻了舰体重量。全舰舷侧装甲厚度为1-3英寸,此外机舱上方还有1英寸的水平装甲。

4台总功率40000马力的“帕森斯”蒸汽轮机能把“林仙”级推到29节的高航速,对付当时的驱逐舰时不会太尴尬。2门6英寸火炮和6门4英寸速射炮,在面对驱逐舰时也有火力优势。

轻巡和重巡各领风骚

“林仙”级吨位、火力和防护相对均衡,能出色地承担大舰前哨的职责,迅速成为其他国家一系列新舰的模仿对象,也被称为轻巡洋舰的始祖。从1917年到1922年,另外两个新兴海军强国的轻巡洋舰纷纷下水,美国海军“奥马哈”级(不是奥巴马)轻巡洋舰建造了10艘。日本海军更是造了17艘,分别是 “天龙”级2艘、“球磨”级5艘、“长良”级6艘、“川内”级3艘和“夕张”号。只可惜日本海军虽说是英国的徒弟,但是在轻巡洋舰的使用思路上“独辟蹊径”,画虎不成反类犬。

文章图片10

美国“奥马哈”级轻巡洋舰,炮塔林立

文章图片11

日本“天龙”级轻巡洋舰

直到1922年《华盛顿条约》签署,“海军假日”到来,各海军强国开始压着条约里条款的红线建造“次级主力舰”——重型巡洋舰。并约定俗成地把装备155毫米以上主炮的叫重巡洋舰,装备了包括155毫米及以下主炮的叫轻巡洋舰。

轻巡洋舰发展了还不到10年,就马上迎来了低潮。但是到了二次世界大战时,搭载舰载机的航空母舰崛起,大炮巨舰主义开始衰落。重巡洋舰的地位也跟着“水落船低”,大多时候只能通过支援登陆,通过炮击陆上防御阵地来刷刷存在感。而轻巡洋舰由于主炮口径较小射速快,不但可以对海,防空效果也好。再加上体量比驱逐舰大,可以装备雷达负责警戒,还能安装大量小口径防空炮,所以又被海军重视起来。轻巡和重巡的发展真可谓是各领风骚几十年。

文章图片12

轻巡的极致之作——美国“亚特兰大”级

轻巡洋舰是顺应军事技术发展的武器,防空、反潜、侦察、巡逻、护航、破交等等任务都可以胜任,经济实惠量又足。而重巡洋舰造价高的多,碰上战列舰却打不穿也扛不住,对付驱逐舰又嫌浪费,高不成、低不就,属实是各个国家相互制衡的无奈之举。假如当年没有《华盛顿条约》,轻巡洋舰才会是当时巡洋舰发展的主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