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长治之-南宋村玉皇观

 巴山夜雨时00 2021-12-19

玉皇观山门(五凤楼)

玉皇观位于长治县城南17公里的南宋村中,南宋村四面环山,南宋河从观前神山脚下流过,绕东而流入北宋水库。玉皇观坐落于村中台地上,坐北向南,现存为一进院,观前复建乐楼一座。依中轴线为乐楼、五凤楼、献亭、玉皇殿。钟鼓二楼位居五凤楼左右,东西配殿、厢房对峙,殿宇高耸,布局规整。(主要看点:荆木大梁、桑木独梯、八卦藻井、一根断梁、六翘十三踩等)

五凤楼对面的戏台

戏台的背面

2006年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省、县文保碑

墙上的砖雕

玉皇观创建年代不详。据碑文记载,始建于宋代,金末元初进行过大修,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重修,明崇祯十六年(1773年)金妆神像一堂,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亦重修,之后屡有修茸。1986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保单位。200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凤楼正面

前廊东柱侧面也有题记

古时种桑养蚕是百姓生存之本,不知为什么,非得将这棵500年树龄的大树砍伐做成梯子,岂不劳民伤财

桑木梯和荊木梁的文字介绍

荊木很难成才,多用于编制箩筐,这么粗的荊木做梁,太稀罕了,世间仅此一处

五凤楼即玉皇观的山门古楼,始建于元代,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现存属元末明初之风格。楼前场地开阔,平整宽敞。御道、踏跺铺墁规整。雄雌石狮各一,分别蹲卧于踏道两侧,显得威武雄壮。五凤楼广深三间,平面近似方形,重檐四滴水外加围廊,从正立面看则为五重檐式建筑。红墙绿瓦,高大雄宏。出檐深远,四翼飞翘,意喻五凤展翅之意,五凤楼名因此而得。楼下前檐施廊柱一排,四根方形小抹角石柱排列整齐。明间东柱侧面镌刻“乡约秦安之、社首米柒,王三锡”等楷书题记。楼外各层,斗拱挑檐,每层用转角铺作四朵,平座辅作十二朵,每朵斗拱七辅作单抄双下昂,昂呈琴面式,二四层为虚层,三四层檐支出平座,与楼内三层楼板齐平,为一实层。楼内被称为灌木之王的荆木大梁,前后贯通。桑木独木梯,可攀踏至楼上。四根圆形通天木柱直达屋顶,顶部斗八藻井,斗拱叠涩,垂莲吊挂,构造奇巧,十分精致。楼顶琉璃脊兽完好无损,鸱吻、吞口、行龙、飞凤、人物、花卉等形象生动,工艺精细,色彩艳丽,出自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匠师韩进才、韩建才、裴永安之手。五凤楼二楼额枋背后和底层大板门背后均有清乾隆、嘉庆年间重修的题记与刻记,保存至今,甚为可贵。

大门门板背后的清乾隆年间重修刻记

部分碑记

五凤楼内部斗拱

顶部斗八藻井,斗拱叠涩,垂莲吊挂,构造奇巧,十分精致

顶部木结构斗拱

玉帝的五个女儿塑像

献亭,位居五凤楼之后,距大殿远而离山门近,与常规正好相反,是中轴线上第二座单体建筑。开间尺寸特大,广深一间见方,台基高出山门地平1米余,前后踏跺齐备,青石砌筑的须弥式亭座之上,四周有栏杆围护。四根方形石柱,四角抹棱,粗犷挺拔,柱面雕刻龙、凤、卷草、佛像和花卉等图案,特别是在后檐西柱上方,雕有佛陀尊像,释迦牟尼双手实心合掌,端坐千叶莲座上,肩部起圆形背光,两协侍分列左右。充分揭示了佛、道两教元代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融合渊源。石柱、浮雕线条流畅,技法洗练。柱头由四根大额枋连贯成井字形,敦厚稳固。檐下四周斗拱密致,翼角九十度分别出四道双昂,琴面式昂咀细长肖瘦,撩檐檩搭交于老角梁下,角梁延伸较长,翼角起翘,飞檐凌空。亭内四面无墙,抹角梁上置斗八藻井,斗拱层层叠垒支承屋顶负荷,既显得庄重典雅,又不失玲珑之美,屋顶平缓,檐部微微升起,具有曲线柔和之美感。

献亭上的琉璃鸱吻和脊饰

登上台阶去献亭

献亭的前檐斗拱

献亭檐角上的斗拱

抹角梁上置斗八藻井,斗拱层层叠垒支承屋顶负荷

正顶的藻井很美

如此宏伟而浩大的建筑,偏偏用了一根断梁,这到底出于什么原因,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

四根石柱,柱面雕刻龙、凤、卷草、佛像和花卉等图案

回看献亭后檐下的斗拱结构

献亭的飞檐

玉皇殿(也叫凌霄宝殿),是观内中轴线上最后一座单体建筑,殿前月台宽阔平整,平面布局与大殿广深尺寸相近,是旧时专为香客信士敬神拜祭,瞻仰玉帝神像的场地。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通进深9.03米。单檐悬山顶。檐下四周及殿内均用方形石柱,柱身由下至上略有变化。屋顶琉璃脊兽、筒板瓦作、黄绿琉璃相间,色彩鲜艳,捏烧精细,是上党地区明代琉璃艺术之代表作品。玉皇殿正脊东侧吻兽侧面有“明万历四十二年二月初二重修”及主持道人、琉璃匠师、三社管则等人的题记,同时还记载了筹资修缮的有关事项。在殿内东山墙上镶嵌着的一块墙碣上,记载了明崇祯年间金妆圣像的详情。这对于研究玉皇观内雕塑、琉璃、木构殿堂的历史概况提供了可靠依据。还有前檐斗拱为十三踩斗拱,单翘五下昂,蚂蚱形耍头,这是古建筑中极少见的规制。正是这十三踩斗拱,成为天下第一玉皇观的见证。

东侧的文昌阁内景

西侧的三世佛殿内景

凌霄宝殿:每年腊月二十五,玉皇便借公务下凡查询人间善恶的出巡之机,不忘到凤凰村探视他的女儿们,为迎接玉帝大驾之用,便修建了人间行宫-玉皇殿

大殿正面出檐之下的十一组单翘五下昂十三踩斗拱,结构复杂,形体壮伟,更为少见

十三踩近景

玉皇大帝,珠冠冕旈,端坐神台;太白金星、托塔天王站立阶前

玉皇殿内梁架结构

玉皇殿内梁架结构

玉皇殿内梁架结构

关于五凤楼古老而又美丽的传说:观其凤脉地势居凤凰之首,古时候玉皇大帝生了五个姑娘依次起名金凤、银凤、玉凤、彩凤、翠凤。这姐妹五人一个个如花似玉。她们不甘心过天庭那种寡淡无聊的神仙生活就相约下凡与凡人共居。当她们走到此处时被守天神发觉,立即报告给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传令要她们五姐妹立即返回天宫。五凤抗令不从。玉皇大帝恼羞成怒,传令天兵天将强迫她们回天。五姐妹相抱成团宁死不返。玉皇大帝再次传令,以天庭律条治罪派出雷神霹雷闪电将五姐妹击死于此。五凤姐妹当即化作一架山脉故称凤凰山,五凤之魂就居于山首又因其父是玉皇大帝,所以,后人为纪念五凤姐妹故在此处建筑五凤楼,把大殿叫做玉皇观表示吉祥。据说,象这样结构错综复杂,形体壮伟高大的五凤楼,世界上只有三座,另外两座位于日本东京和北京。

五凤楼前留个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