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肉菌有多恐怖,侵蚀人体器官,身体逐渐腐臭,最多24小时夺人命

 安麓散人 2021-12-19

最近,广州的莫伯迎来了自己的81岁生日,家人为了给他祝寿,买了很多菜,有鱼有虾还有蟹,打算给莫伯好好庆祝一下,莫伯动手洗虾的时候,一只虾太生猛,刺到了他的左手。没有伤口,没有出血,甚至也不疼,他就没有在意。

文章图片1

谁知道,过了两天,他的左上肢却突然开始肿痛,连动也不能动,而且不断加剧,而且,他的左手掌及前臂出现了很多水疱、渗出,左手手指居然还有轻微发黑,这可吓坏了家人,急忙把莫伯送到了医院。

然而医生在治疗之后,莫伯却并没有好转,他的左上肢出现坏死,右手指和双下肢足趾也开始出现紫绀,最后没有办法,医院为了保住莫伯的名,被迫给莫伯进行了截止手术。

文章图片2

洗个虾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莫伯其实并不是第一个受害者,2018年,浙江一60岁的老大爷同样在清洗海虾的时候,不小心被虾刺了一下,过了没有两天,他的双手开始肿胀发黑,食指溃烂,最后,医院没有办法,给大爷进行了截肢手术。

文章图片3

还有一个更为不幸的,广州市海珠区一名75岁黎姓老人,在杀螃蟹时不慎右手虎口被蟹钳钳伤,虽然也进行了截肢手术,但还是没有抢救过来。

还有一个更为离谱的,广州有一名70岁阿伯,在田间耕种的时候完。第二天他的臀部、腹壁等处皮肤发黑,红肿,经过治疗,阿伯这才保住了性命。

背后是食肉菌在作祟

这一切的元凶都是海鲜创伤弧菌,它有一个更加广为人知的名字,那就是食肉菌,食肉菌是对引发坏死性筋膜炎、肌肉组织损坏的一类细菌的总称,除了海鲜创伤弧菌之外,还有链球菌感染、克雷伯氏菌、梭状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水气单胞菌等,多数情况下为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

文章图片4

海鲜创伤弧菌是食肉菌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创伤弧菌是一种自然生长在温暖海水中的革兰氏阴性条件致病菌,毒力较强,常寄生在海洋贝壳类生物中(如牡蛎,蚌等)并以此为媒介经消化道感染人类而致病。病死率最高可达到70%以上。这种细菌最适宜的生存条件为37℃下、10~20g/L盐度的水中,主要有两种感染途径,一种是进食生的或未经加工熟的贝甲类海产品(尤其是牡蛎);另一种感染途径是破损的肢体接触海水,或海产品刺伤皮肤而感染。人与人一般不相互传染,因为海洋弧菌是一种需要较高盐分才可生长的嗜盐性弧菌。

文章图片5

食肉菌是什么?

为什么会被称为“食肉菌”呢?食肉菌会从人体内部将人“吃掉”,,当人体被食肉菌感染后,多种细菌侵入皮下组织和筋膜,需氧细菌首先消耗组织中的氧气,同时细菌分泌的酶将组织中的过氧化氢分解,使组织缺氧,创造出了适合厌氧菌生存的环境。

由于细菌的大量繁殖和毒素的作用,就会对肌肉和身体组织进行溶解、破坏人体的脂肪、淋巴管、筋膜等结缔组织,并且使感染迅速沿着皮下间隙向周围扩散,因为体内组织被啃噬,感染者皮肤的伤口会越来越痛,体温会越来越高,因为肌肉和身体组织受到破坏,因为体内的结缔组织被溶解,组织、器官逐渐坏死并液化,从表皮不断增大的破损面积渗出破溃物质,所以在短时间内,人会亲眼看着自己腐烂,并且散发出难以忍受的恶臭。最快24个小时,整个人就会被食肉菌“吃掉”。正是由于这类细菌的“残暴”特性,所以才被冠上“食肉菌”的名称。

文章图片6

想要阻止食肉菌的侵蚀,那就只能截肢保命,食肉菌最早被称为“食人菌”,因为在20世纪40年代末,在美国每年大约有12万人感染,而在日本据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的调查显示,病菌每年夺走100多名日本人的生命(2017年突然飙升到525人),所以最早被称为“食人菌”。

科学家曾经指出,海鲜创伤弧菌的高危人群是酒精性肝硬化、原发有肝病、慢性疾病者才是高危人群。

总结

那么我们要如何防范呢??第一,食用海产品、水产品,要充分煮熟、蒸透,因高温可以杀死细菌。若食用后出现腹泻、呕吐症状,应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诊治。第二,到海边戏水时要做好保护措施,特别是肝功能不良者或身体有伤口者,以免被创伤弧菌侵袭而导致感染。第三,处理海鲜时应戴手套,以防扎伤。被蛰伤或夹伤时应自行尽早处置,不可因为是轻微的外伤,而不予处理,应该按照常规用碘和双氧水处理伤口。如果出现疼痛、瘙痒、肿胀、腹泻或发热等症状,就必须马上到医院就诊。

文章图片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