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很多人不是不行,而是总有侥幸心理

 剽悍晨读 2021-12-19

主播:吴名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1年12月19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焦虑星球笔记》。

这本书是由英国畅销书作家马特·海格所写。我们住在一个繁忙的星球,住满了迷失的心灵。生活看似按部就班,但又暗潮涌动。一个不经意,生活就出了很多问题。怎么才能堵住这些漏洞?减少损失呢?今天的内容值得你认真看看。

这次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怎么才能堵住意外的错误?”

问题

你应该有过这种感受,凡是“犹豫”的地方,必有问题。

比如,一份文件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但是你觉得某个数据不太确定,吃不准。

犹豫了半天,你觉得老板可能不会看那么细,就放过了自己,结果那个地方真的出错了,而且这个错误,掩盖了你之前所有的努力。

比如,女朋友约你周末出去玩,你欣然前往。可是,在出门的一瞬间,你突然意识到自己有个工作没完成。但是,你觉得老板应该记不住,就不管了。结果周一老板就问了你那件事的进度。

再比如,家人让你出去买菜。买了大包小包之后,你突然想到家里可能没葱了,但是你已经走出了菜市场。于是,你抱着侥幸心理回家一看,果然家里没葱了,你还得再跑一趟。

这种现象,不管是在工作、家庭还是情感中,都是非常常见的。

一瞬间的犹豫拉住了你,但是侥幸心理又推着你往前走。

这时候,如果你非常重视那个犹豫的情绪,问题可能就不会发生。但如果你向侥幸心理妥协了,那么问题发生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

『原因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凡是犹豫的地方多少都会有点问题呢?

原因在于:反常。

我们做任何事,都是既有认知和现实世界之间的碰撞。

认知高于问题,那么事情就会比较顺利。

认知低于问题,那么事情的进展就会非常困难。

当认知和问题的难度差不多时,就会出现“犹豫”的现象。

所以,当你驾驭不了问题本身,你就会遇到反常的现象出现。

而,最初“犹豫的情绪”就是反常的信号。

就拿前面文件的案例来说。

你之所以会在一个数据上犹豫,就说明以往的经验告诉你那个数据比较重要。

而你之所以有侥幸心理,是因为想得到那个数据的准确结果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你想偷个懒。

但如果那个数据很容易得到,而你又懒得搜一下,那么你遇到的问题会更多。

犹豫就是你在和人性的弱点博弈的过程。

不重视那个让你犹豫、徘徊的点,你就被弱点攻陷了。

相反,如果你重视了它,并着手解决了它,那么你把东西交出去的时候,也会很有底气。

形式

想要堵住这些漏洞,很简单,你只要重视它,并跟进它就好。

但是,在解决问题之前,你得先了解犹豫的形式,才好判断该不该上手。

作者认为犹豫有三种形式:

首先是:担心。

在做事的过程中,如果你担心某个环节,或者担心某个人会出错,那么你就得多关照一点,或者多叮嘱一点。因为,担心意味着它给你的感觉是:薄弱,而薄弱必须补强。

其次是:跳过。

它的意思是,你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有些地方可能会自动跳过。这个跳过的地方,可能是你之前犯过错的地方,不敢直视;也可能是你没有仔细审视,觉得很安全的地方。但是,往往这些地方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对于那些你直接就跳过的地方,你得仔细排查,认真审视。

最后是:松懈。

在遇到稍微难一点的事时,我们往往容易松懈。它也是犹豫的重要呈现形式。因为在难题面前,我们在“做”与“不做”之间,往往会妥协,选择不做。但其实如果你抗住了压力,度过了难关,你的能力就上了一个新台阶。

总结一下,不要总觉得自己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说到底,态度问题也是能力问题。当你的大脑中出现了犹豫的情绪后,一定要锁死它,不要让它毁了你之前的努力和付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既是时间维度的事,也是能力维度的事。早点堵住蚁穴,大坝就还是那个大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