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百巷(234)西大营门

 吴越尽说 2021-12-19

西大营门

位于河西巷西面,南起桃花坞大街,北至校场桥路。长488米,宽2.2-4.3米,为水泥小六角道板及三寸子路面。

南宋时,部分禁军驻在苏州,该处即驻有“全捷二十四营”。明称大营门,民国《吴县志》作西大营门,并注:“《五亩园小志》引《识小录》:'大营门在阊齐两门之中,相传张士诚屯军于演武场,故名。’明人碑记中已有是称。清初圈封民居驻防兵,自娄门起别有东大营门,此间遂称西大营门云。”《姑苏图》等均标西大营门。

原西大营门53号(西侧今苏州林业机械厂厂部所在地)为五亩园遗址。据清谢家福《五亩园小志·序》:五亩园在苏城西北隅,介阊、齐两门之中。汉时为张长史植桑地。宋熙宁年间,梅宣义筑亭居之,人称梅园。梅子子明任杭州通判时,与苏轼既为同僚又是朋友。梅子明嗜石成癖,苏轼后来把自己收集来的数升白石,赠给已归隐苏州的梅子明,并有“仙人子真后,还隐吴市门,不惜十年力,治此五亩园”之句,故而梅园又别称“五亩园”,园有梅坞、更好轩、双荷花池、碧藻轩、寄茅庐、桑园、拜石台、书带草庐、灵芝石、丈人峰、三老峰等景。绍圣年间,章楶在五亩园西南筑“桃坞别墅”,“广辟池沼,旁植桃李,曲折凡十余里”(《烬余录》),人称“章园”。章园面积最大时“广达七百余亩”,实为一庄园式园林,阡陌交通,溪流萦带,而第宅建筑,也卓冠一时。园中建走马楼、功德祠(后建)、药栏、旷观台、清夏轩、正道书院、石舫(小蠡湖上)、庆云峰、擎天柱、杨柳堤,并有双鱼池、让鱼池、小蠡湖、千尺潭、菱池、芡池等十二池塘。梅、章两园均毁于建炎兵燹。

元末,张士诚屯军在桃花坞,并在西大营门建演武场,朱元章军攻进苏州,“捣桃花坞”,五亩园在劫难逃。明代末年诸生吕毖亦曾在此筑采香庵、小桃源等。清乾隆、嘉庆年间,又废为菜圃。清叶昌炽之后购得五亩园废址,一仍宋、明时故事,复筑“梅坞”、“更好轩”、“桃花坞”、“双荷花池”、“碧藻轩”、“寄茅庐”、“拜石台”等,并加建采石矶(叶氏就掘取碑石处濬池筑矶,因名采石矶)等。叶氏子好结客,日游宴其中,园名又复大振,人称“叶家花园”。咸丰初,叶氏家道中落,卖予潘姓。太平天国时五亩园又遭兵燹,光绪十五年捐归文昌宫轮香义塾。自此五亩园残园并轮香义塾事务统归慈善家、学者谢家福主持,五亩园残存亭台楼榭及其他屋宇、设施,多予修复。园南建有三县孤孝、接义公所、轮香局、文昌宫等。20世纪40年代,园南部分建筑(轮香局等)移作“城北殡仪馆”,谢家福嗣孙谢安生成为最后一任殡仪馆馆长。五亩园园址1961年被林业机械厂占用(其前,西部部分土地即蔡家河东段北部曾为东风焦炭厂所有),园内残存楼亭等景如更好轩、碧藻轩、碑廊及古木、亭、池等,最后消失于1974年。2005年9月,林业机械厂搬迁完毕,土地被拍卖,今已成在建别墅区。

来源:《姑苏行》微信公众号

2017年11月21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