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百巷(237)北浩弄

 吴越尽说 2021-12-19

北浩弄

 南起山塘桥北堍,北至市立医院北区(市第三人民医院),南通广济路。长644米,宽8米,原为弹石路面,1985年5月改铺沥青路面。

因位于阊门外北护城河西岸,故称北濠弄(护城河古称濠沟,阊门吊桥以北称北濠弄,吊桥以南称南濠弄,参见南浩弄条),后讹“濠”为“浩”。

同治《苏州府志》等均作北濠弄,《姑苏图》标北濠弄,《苏州城厢图》标北濠大街(北段)、北濠弄(南段支弄),《吴县图》等均标北濠弄。弄内原有绮云里,撤名后改编为北浩弄68号。支弄有吉庆寺弄、永余弄、北浩里、永余里、大同里。原阊门外北濠弄与南濠弄为元宵节灯市最热闹处,有“南濠彩子北濠灯,城门洞里轧煞人”之谚(参见“南浩弄”条)。

清顾震涛《吴门表隐》卷三:“斗坛在金阊门外北濠,乃崇元道院之分院也。(崇元道院,士人又称胜堂,相传门内向有敬胜堂堂匾,年远剥落,仅存'胜堂’二字,以此沿误云。)考旧志云:道院建自南宋隆兴间,其开山祖曰张致和。因后修志者失纂,故自宋历元,兴废无考。迨明初永乐时,道士周尚谦应召至京,建斋灵验,上赐褒嘉。嘉靖时,道士周道钦以进香召对称旨,授太常职归。至国朝顺治初,有住持袁起光、王季常者,皆竭力修造,百废俱兴。传之康熙戊午间,迭遇岁灾,院复衰替。时里中诸善姓,慕张静轩之高行,延其主之,与其徒周韫玉相继募修,规模重整。韫玉(字于斯,号逸客)复购得院西隙地(系明时所建三官堂故址),募建礼斗坛,为同志焚修之所,即今斗坛开山始祖也。乾隆时,韫玉季徒周鹏九(字云扶)、徒孙周玉振(字南音)亦相继有修葺功,再传而至张云龙(字石磵),谋建杰阁以奉斗尊,惜有志未逮而化。今云龙之徒徐立洲(字春漪,工于医),徒孙吴浩(字拙存,能诗,著有《倚石吟诗钞》,刊行于世,兼善书画),克承先志,鸠工庀材,阁成于嘉庆十五年冬(计麋白金三千六百余两,凡阅三十四月而成)。长洲顾成为之记。(记中有云:住坛道士世业医,不以符醮为事,清修之外,并读书、写字、作画、调琴,故往来者多文墨士,门无杂宾,花木清幽,为濠北一清凉胜地,虽逼近城市,而颇有山林意趣云。)中有倚石居(娄关莫颐记),奇石当窗,老梅绕屋,为名流过访觞咏之地,其名尤着云。(《铸米寮杂录〉),参见顾承《倚石吟诗钞》序)

来源:《姑苏行》微信公众号

2017年11月22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