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举国同庆!深感生在中国,何其幸哉!作为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最大的使命就是认真、努力工作,保证企业的安全运行,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笔者相信作为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同行一定对今年的第20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感概万千,今年六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但依然事故不断,可能是20个安全生产月中最悲催的一个了,各级的开会部署、检查、督察、帮扶,花样繁多,但工作或者活动总结时都说有效果,出了事故后就变成了:流于形式、职责失位、形式主义严重等词汇了,很对媒体和业界人士纷纷发声:靠监管保证不了安全生产、以处罚代替监管是不行的、外部帮扶帮不了企业等等声音,对目前的监督管理、检查代替管理或者说整体模式都提出了质疑,因为不出事故时都说工作起到了效果,把功劳当之无愧的领了,现在出事故了,你说和你没关系,这样好吗?一时间“信任”成了个热门话题。笔者无意去搅这个浑水,只是借写个文章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一、目前的形势及乱象 毫无疑问的是现在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处于一个很乱的时期,为什么会这么乱呢?简单说几点吧!一是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众多、且交叉,据说目前安全方面的这类依据有四百多个,这还不算随时可能下发、层出不穷的“文件”,别小看这些“文件”,同样要按照执行,同样具有法律法规的效力;二是监管部门职责不清,多头管理,上次也说了,目前的企业就是俄罗斯套娃中最小的那一个,并且还是好几个套娃体系中最小的那一个,比如一家属于国企的化工企业吧,系统内上面至少两三级单位管着,地方省市县三级管着,现在出现了“三观三必须”,这下热闹了,又多了十几个监管部门。为啥呢?管别的业务也要管安全,到了企业又成了安全管理部门的事情,就连街道办都开始安全检查了!三是监管模式及工作方式简单粗暴,安全管理本来是一个技术和管理的综合性学科,而现在居然采用了原来的城管和交警的管理模式,不停的检查,不停的处罚,从上到下居然把处罚数当作工作指标,谁立案少、谁处罚少谁管理不好,这样下去,反向会变成什么?都觉得处罚可以提高企业的自主性,当处罚变成了一个普遍性、躲不掉的事情后,还会怕吗?还有用吗?靠处罚减少事故了吗?这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天天规定的死死的,你觉得他会长大吗?企业同行如此,在这种简单、粗暴的监管模式下,方向在哪里?四是痕迹管理和形式主义。这个目前已经充斥的这个管理系统中,让企业无处可逃,一轮轮检查、一轮轮会议、一个个文件和报表,都是没完没了的,不知道他们算过没有没有,做这样你自己认为有用吗?你看看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都在做什么?五是企业内部体系丛生,越大的企业越折腾,这个话题好像说过,笔者一说就来气了,为了身体健康,不说了。六是越来越多具体的要求让企业不堪重负,不管你是不是需要,一个文件就得上,各种信息化、监控、管控,没什么道理可讲,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绝对的强势。 二、现在化工企业管理现场 对于外企监管部门一般还是表现出尊重和友好,反正认为别人的都是好的,偶尔检查也是类似参观学习,毕竟来自发达国家,也是正常的,剩下的国内企业现场如何呢?笔者从三个方面简单说一下吧! 1、生产装置 无论新装置还是老装置,都处于不停的修补、完整改中,老装置也就算了,时间久了或者标准提高了,修修补补、改进一下很正常的,新装置为啥也要这样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前期审查不够全面和严格,按理说经过各种审查、审核、已经发证的装置应该是合法合规的了,但是每次检查还要把这些资料再去查一遍,有问题就得改,就好像孩子都五岁了还要去看看父母结婚是婚前体检了没有,荒谬的逻辑也是有的,查出问题就得整改,可以说你经过评审的设计不符合要求,没法说理啊;二是标准和文件要求变化确实很快,一年可能就会出一个专项整治,或者因为一个事故就得整改了,反正四百多个标准规范呢,随便拿一个解读一下就得整改;三是检查和专家的解读,笔者见过一家企业所有管线都上了紧急切断阀,没任何的逻辑,也许专家的亲戚是卖这个吧!真是反应失控了,你把循环水切了算什么啊? 一个装置本来是按照一定逻辑设计、建造的,现在被安全、环保(动不动就把车间封闭,然后后面用焚烧炉烧,那么低的浓度不是浪费吗?事故状态却成了爆炸性气体,正好有了点火源)要求“整改”的面目全非,浑身补丁,这就安全、环保了吗? 2、管理体系 体系这个事情监管部门要求的不多,但上级公司有要求,总想表现出自己水平高,其实组织人马把标准化吃透就不错了,一只老鼠,你养了五只猫,就不要说养猫是为了吃老鼠了,就说自己是为了“撸猫”得了,一家企业弄个三五套体系,只能说是体系爱好者了,不说了。 3、安全管理人员 安全管理人员现在有四大业务:开会、报表、迎接检查、督促隐患整改,很多人都说根本没时间去现场,没时间琢磨企业安全管理的事情,光四大业务已经占据了主要时间和精力,还经常被外面领导质问:这你都不知道?说真的,知道是知道,说您错了您收拾我们怎么办?再者,和我们企业没关系的事情有时真不用太知道,总不能为了保持健康身体健康,就去医院看看人的1001种死法吧? 三、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方向在哪里? 很多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聚在一起开会总会说这些,也非常担心,但又无能为力,有时会回顾一下某些特殊时段,那时多好,正如那首《从前慢》歌曲一样: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个企业只够上一套体系……. 好了,不沉醉过去了,畅想一下美好未来,正如原来说的那样,总体看来还是往前发展的,笔者认为化工企业的发展方向应该如下: 1、莫向外求 这是前一段笔者看到的一家寺庙门外的匾额,觉得很有道理,笔者觉得一个人或者企业发展和进步主要靠内在的意愿和需求,外面的要求和监管再强烈也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这个道理已经被证明了无数次是对的,但我们就是不愿意接受或者改变?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有耐心,总想走捷径,总想用特殊的手段快速达到了目的,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犯了无数次错误,但还会继续去犯。笔者一直因为管理和教育非常相像,这几年我国开始学习蒙台梭利的《爱与自由》,有个叫孙瑞雪的老师还以此办了很多学校,叫蒙式教育或者蒙式学校,开始大家都觉得太好了,尊重爱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爱与自由中快乐成长,多好啊!受过这种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孩子真的与众不同,彬彬有礼、活泼开朗还遵守纪律,最重要的还有天使一样的微笑,可是蒙式教育没有初中、高中,这些孩子到了一般的初中高中会非常不适应,他们会为了自由和权力和老师争辩,会为了兴趣爱好不愿意苦读,这些孩子在别人眼里仿佛才三五岁一样,有的学校直接说不要这些孩子!但我相信这是未来! 化工企业也是如此,将来肯定是要靠自己的意愿和需求来做的,因为靠外部兼顾、帮扶、检查是不行的,也符合我们对员工的四项安全要求:安全意愿、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设施。 2、责任关化代替其他体系 近期接触和研究里责任关怀,发现这个体系真是一个好东西,目前企业体系多的一个原因主要有三个:监管部门强制要求、出口贸易门槛、大公司的自我提高,而责任关怀体系正好可以满足这三个要求,一套体系就搞定了! 什么是责任关怀呢?一起简单了解一下: 责任关怀”是于上世纪80年代国际上开始推行的一种企业理念,1985年,它由加拿大政府首先提出,1992年被化工协会国际联合会接纳并形成在全球推广的计划。其宗旨是在全球石油和化工企业实现自愿改善健康、安全和环境质量。20多年来,“责任关怀”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推广,几乎所有跻身世界500强的化工企业都践行了这一理念。 “责任关怀”是化工行业针对自身的发展情况,提出的一整套自律性的、持续改进环保、健康及安全绩效的管理体系。它不只是一系列规则和口号,而是通过信息分享,严格的检测体系,运行指标和认证程序,向世人展示化工企业在健康、安全和环境质量方面所作的努力。全球化学工业通过实施“责任关怀”,可以使其生产过程更为安全有效,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并且极大程度地取得公众信任,实现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既有国际性,出口不是问题,对于大企业面子也有了,效果有了,监管部门肯定也乐于接受,多好的东西啊?(怎么感觉有做广告的嫌疑啊!) 3、定期管理评审代替安全检查 几年前上级公司安排了一名国家级专家来笔者公司检查,该专家(真的专家)检查了一天开玩笑说:你们让我去现场查隐患,真的把我当你们安全员用了!现在的检查都是以查隐患或者查痕迹资料为主,查完整改,其实对企业用处不大,那应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应该去做管理评审,去验证管理的有效性,并提出管理提高的意见。说白了就是让企业自己造血,而不是不停的输血! 4、设计评审代替专业评价 目前危险化学品装置有安全设施专篇评价和评审,将来可能不需要什么安全评价了,对设计进行全面评审就行了,其实还可以再往前推一步,设计前工艺的可靠性验证和相关的风险分析,目前由于我们前期的周期太短,很多关于安全的分析和评估没有做,导致建成后发现很多问题,很多问题都应该在这个阶段进行解决掉,而不能放在后面再解决,建成后整改不但更麻烦,也没有直接设计、建成安全。 5、其他 当然,将来会有很多的变化,比如安全管理人员职业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大型园区化的集中管理等,在以后的文章中慢慢聊吧! |
|
来自: 新用户8843J5E5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