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奚这个人物可能很多人不是很熟悉,但笔者却是对这个人物知道的比较早,上小学的时候经常买一些小人书,其中就有一本叫做《五羊皮大夫》的小人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杀鸡离家:一个穷苦出身的虞国人,名字叫百里奚,家里很穷,三十多岁了,有媳妇儿有孩子,百里奚总认为自己胸藏丘壑,有治国大略,不甘穷困一生,渴望到外面闯荡一番。妻子杜氏支持他的想法,用“好男子志在四方”的话来勉励他,并杀了家里唯一的老母鸡为他饯行。分手时牵袂而对泣说:“富贵勿相忘!” 结交蹇叔:百里奚先是到了齐国,因为无人引见,没有得到录用。百里奚渐渐陷入困境,最后沦落到了沿街乞讨的地步。所幸遇到了他后半生的朋友——蹇叔,他悲天悯人,收留了百里奚。百里奚和蹇叔志趣相投,两人结为兄弟。不久,齐国的齐襄公被上卿管至父和连称弄死了,公子无知为新一代齐国国君。百里奚认为,一朝天子一朝臣,公子无知接任了国君的位子,势必要招揽大批新人,自己应该有入仕的机会。的确,公子无知很快就张贴出了招贤榜文,招揽人才。百里奚跃跃欲试,想去应聘。蹇叔给他泼了一盆冷水,说,公子无知的口碑很差,虽然篡夺了国君的位子,但一定不能长久,而且,齐襄公有儿子流亡在国外,一定会回来的,去给他打工,脑袋怎么掉都不知道!百里奚被冷水从头浇到脚,赶紧打消了主意。事情的发展,正如蹇叔所料,公子无知很快败亡,百里奚侥幸躲过了一劫。 楚国养牛:周惠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百里奚投奔虞国,为大夫虞君不听,百里奚的善言,为晋所灭,百里奚也被晋所俘。晋献公将其作为女儿陪嫁的媵臣送往秦国。百里奚不堪其辱,中途逃回楚国宛地,过了几年,百里奚听人说周襄王的儿子王子颓喜欢养牛,心中暗自思忖:我在乡下养过牛,算是行家里手,不如去周王室打工,看能不能打开局面。就去拜访了蹇叔,蹇叔告诫他说:“大丈夫不要轻易失身于人。你一旦择主而事,就不能中途弃之而去,否则就是不忠;你一旦选择了一个不肖之主而与之同患难,就是不智。你先去看看,再谨慎作决定,我料理好家事,也过去帮你参谋参谋。”结果在路上被楚国人给抓走了,工作倒是老本行:养牛。 羊皮换大夫:秦穆公的手下里有一个来自晋国名叫公孙枝的谋士,他告诉秦穆公说,百里奚是个世间罕有的大贤士,鼓动秦穆公派人去楚国赎取百里奚,秦穆公也是个心怀大略的人物,就准备重金邀请,公孙枝说:如果重金,出国就知道这个人很重要,就不给我们了,我们就说他是从我们这里逃跑的奴隶,用几张羊皮去换,楚王肯定就同意了,秦穆公深以为是。于是就派人对楚成王说:“我家陪嫁的奴隶百里奚逃到了贵国,请允许我用五张公羊皮赎回他。”楚国一看秦国是过来追要一个奴隶的,就同意了,交出了百里奚。秦穆公见到了须发俱白的百里奚,有些愣,问:“年几何?”百里奚拈须大笑:“才七十岁。”秦穆公捶胸顿足,叹道:“惜乎老矣!” 百里奚不服老,夸夸其谈了一通,说什么你想让我逐飞鸟、搏猛兽,我的确是老了点。如果你想让我和你坐在一起策论国事,那还年轻着呢。你想想,当年姜太公年已八十,垂钓于渭水之滨,周文王知贤爱贤,车载以归,拜为尚父,终定周鼎。我现在遇了你,岂不比吕尚遇上文王更早了十年?秦穆公壮其言,爵百里奚为上卿,任以国政。人们因此称百里奚为“五羖大夫”。后来又被秦穆公拜为秦相。 妻子团聚:有一天百里奚正在家里喝酒,下人告诉他负责洗衣服的老妇人要见他,还要唱歌,百里奚很奇怪,但还是同意了,老妇人唱到:百里奚、离家去、杀母鸡….五羊皮(记不太清楚了),唱完后两人都老泪纵横,相拥在一起!原来老妇人就是他的妻子!相认后儿子也来了,后来百里奚郑重地向秦穆公推荐了蹇叔。蹇叔于是与儿子白乙丙入秦。 从此,百里奚带着老婆孩子开始了幸福的生活,并和好朋友蹇叔联手开创了秦国的新时代,而百里奚也被成为大秦第一相国! 上面这个故事几乎把百里奚的生平介绍清楚了,可以看出百里奚和姜子牙的经历差不多,早年怀才不遇,到了年龄很大的时候才得到重用,并且开启了一个国家的大场面,也算是圆满了一生了。 百里奚的功绩。 秦穆公可以说秦国第一个的伟大君主,后世君主提到的祖制一般都是指穆公当时制定的制度, “穆公剑”也成为后世君主军权的象征,一直到和商鞅一起变法的秦孝公,穆公的影响力才开始逐步弱化。穆公之前秦国几乎不能算是一个国家,熟悉秦国历史的人都知道,秦国本来就是给周天子养马的一个小部落,秦穆公把他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一般来说,一个伟大的君主一般都是有一颗伟大的心,但能做出的功绩,还得靠人才,百里奚就是帮秦穆公实现伟大梦想的人,我们一起看看百里奚都做了什么。 内政:百里奚相秦期间,内修国政,教化天下,恩泽施于民众。作为诸侯国的大臣,百里奚劳作不乘车马,暑热不张伞盖,在都城里行走不用车马随从,不用甲兵护卫。这种平易朴素的品行,不仅为百官树立了榜样,也以实际行为感动了百姓。在当时这确是难能可贵,赢得了时人的赞许和尊敬。到他死后,“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春者不相许。” 外交:百里奚施德于诸侯,树立秦国的威信,为秦穆公称霸奠定了基础。秦穆公十三年(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请求秦国接济粮食,秦穆公询问群臣该怎么办,有人认为应当借机伐晋。百里奚不同意说“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道也。”最后,秦穆公采纳了百里奚的意见,运粮食给晋国。秦国粮船从雍都到绛(今山西翼城东南)络绎不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泛舟之役”。晋国的百姓吃到了救命粮,无不感激秦国的恩德。 秦穆公三十三年(前627年),秦穆公乘晋文公去世的机会,企图插足中原。百里奚和蹇叔劝谏,秦穆公不听,派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带兵偷袭郑国。结果被晋军截击,秦师全军覆没,三员秦将被俘。后来三将被放回,秦穆公对他们说:“孤以不用百里奚、蹇叔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追思百里奚等人的谏言,不胜懊悔。 百里奚任秦穆公相国,政事无不参预。他为相期间,秦国建树国威的几件大事,秦人俱归功于他,口碑载道,传颂不绝,至战国秦孝公时,尚有人在相国商鞅前称颂百里奚,说“五羖大夫之相秦”,六七年间,为三大功绩:第一,“三置晋国之君”,晋惠公夷吾即位是借助秦国之力;后与秦反目被擒,又由秦国送回复位;晋文公重耳结束流亡生涯,问国即位,亦是由秦国派兵护送。第二,“一救荆(楚)国之祸”,此事于史不详,《史记索隐》谓即《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所载秦穆公二十八年(前632年)会晋、救楚、朝周之事。第三,“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由余闻之,款关请见”,安抚境内各族,戎狄亲附,成就秦穆公称霸西戎的大业。 晚年之殇 – 秦晋之好的终结 公元前628年,此时的百里奚已年届98岁(真能活),接近期颐之年,同年冬天,晋文公去世,秦穆公急于称霸中原,因此命令百里奚之子孟明视、蹇叔之子西乞术和白乙丙率领三军偷袭郑国。百里奚和蹇叔都不同意秦军劳师远征,认为千里行军一定会被敌人察觉,二人在秦军开拔前不顾老迈虚弱之体,哭谏秦穆公,蹇叔甚至精确地预言了秦军在回来的路上会在崤山一带被晋军伏击,但秦穆公最终一意孤行,不愿意听从蹇叔的建议。孟、西、白三族(在大秦帝国中经常出现,大反派啊)日后逐渐形成了秦国的老世族阶层,成为秦国“法治”改革的一大阻力。结果果然如蹇叔所料,秦军在崤山遭受晋军埋伏,全军覆没,最终只逃回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人,秦晋彻底决裂。 小结: 总体来说,百里奚在春秋战国早期也算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为了秦国的第一次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后世很多名人如韩非子、李白都曾写东西怀念过他,在老骥伏枥方面也算是是一个楷模。但由于时间太早了,对他的记录不全或者是多处存在矛盾,笔者以小时候看的小人书为基础,完善了一下,也许有错误,也许不全,但这些东西无从考证,就当是这就是我想象中的百里奚的样子吧! 最后用秦人纪念秦穆公的一首歌作为结尾吧!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
|
来自: 新用户8843J5E5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