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清任血瘀证治疗学说

 禅指号乾坤 2021-12-19

王清任

1.王清任对血瘀证的分部治疗方法。

王氏根据血瘀证的不同部位采用分部论治。按人体在外分头面四肢,周身血管;在内分膈膜上下两段。立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与膈下逐瘀汤三方分别治疗人体在表、在胸中血府、在膈下肚腹部位的血瘀证,确立分部论治血瘀证的提纲。上述三个活血化瘀方,是由基本相同的活血化瘀药加上部位行气药组成的,这是王氏分部论治血瘀证的基本思路。但王氏在一些全身疾病中又不拘分部,提出三方轮服,如在小儿疳症中有“用通窍活血汤,以通血管;用血府逐瘀汤,去午后潮热;用膈下逐瘀汤,消化积块。三方轮服,未有不愈者”。

2.王清任补气活血法的组方特点。

王氏运用补气活血法时,在每方之中一味黄芪之剂量均大于诸多活血药剂量之总和。王氏说“药味要紧,分量更要紧”。根据组方原则和药物配伍比例,这些方剂完全符合补气以活血的精神,是真正的补气活血方,为气虚血瘀证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3.王清任对中风本源的认识。

王氏在《医林改错》中不用“中风”病名,而以“半身不遂”四字代之。他认为元气亏损是导致半身不遂的本源。他说:“元气……分布周身,左右各得其半”,“若亏五成,剩五成,每半身只剩二成半,经络自然空虚,难免其气向一边归并,则令或左或右半身无气。无气则不能动,不能动名曰半身不遂”,“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由此可见王氏对中风病因病机的全面认识应理解为气虚、血瘀,气虚为本为因,血瘀为标为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