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拳法阙疑012:我不清楚太极拳用“脊柱...

 无心堂主人 2021-12-19
古拳法阙疑012:我不清楚太极拳用“脊柱行拳”的由来,但我知道不少人用“腰椎发力”而练坏了腰。

之一。记载腰脊的经典拳论是《心会论》。

目前,关于腰脊的经典拳论即是《心会论》,其最早见于《宋氏家传太极功》抄本。至于作者是谁,现在已无从考究,但不影响其权威性。目前,关于“脊柱行拳”的古人拳论,我尚未看到。

《心会论》全文是:腰脊为第一之主宰,喉头为第二之主宰,心地为第三之主宰。 丹田为第一之宾辅,指掌为第二之宾辅,足掌为第三之宾辅。

之二。第一主宰的前提是“空腰”。

我的观点:人体一太极,上身为阳,下身为阴,上下阴阳相合,必须由腰脊来连接上下。因此,“腰脊为第一之主宰”,不是用腰脊发力,也不是腰带手,而是做到“空腰”以贯通上下、进而形成人体的上下双螺旋。没有腰脊上下贯通的“枢纽”作用,我们打得太极拳只能算是“半截子拳”。

我的体悟:腰脊若用力或用意,腰部和脊柱必僵滞,轻则阻断上下劲路的贯通,重则导致意念积聚腰部、劲力泄不出去而伤腰。

不少练习陈氏太极拳的拳者都腰部受伤,很多即是此因所致。每每看到他们扭着腰、晃着肩膀发力时,我都想过去提醒一下,但还是忍住了,因为我知道,自己说了他们也不会听。

之三。脊椎自然旋转的前提是松开双胯和双肩。

我的体悟:脊柱的自然旋转,不是刻意练出来的,而是双胯特别是尾闾骶骼关节、双肩特别是肩胛骨松开之后的自然变化。人体四块最大的骨头形成“方”,脊柱连接之后,“方”一旋转便形成“柱”,太极拳的中线就是这个道理,形意拳的龙虎劲也是这个道理。

之四。锻炼脊椎养生的方法。

我的脊椎已具龙脊之雏形。关于以脊椎行拳,吾持否定建议。但是,我很重视脊柱的锻炼和养护。

形意拳大师李仲轩在《逝去的武林》一书中讲到松脊功。他是这样说的:站桩先正尾椎,尾椎很重要,心情不好时,按摩一下尾椎,就会缓解。从尾椎一节一节脊椎骨顶上去,直到后脑,脊椎自然会反弓,脑袋自然会后仰,两手自然会高抬,然后下巴向前一钩,手按下,脊椎骨一节一节退下来。如此反复练习,会有奇效。脊椎就是一条大龙,它有了劲力,比武时方能有“神变”。

大家熟悉的传统蹲墙功,也是非常不错的。基础好的,可面壁蹲墙练习。基础一般的,可手扶树干或单杠柱练习,不可刻意于形式。还有暖脊功,也非常简单实用。关于蹲墙功和暖脊功,网上很多文章和视频予以介绍,可搜索学习。

【必须注意:膝盖、胯骨、脊椎等部位有过物理损伤或做过手术,非有人指导不得随意练习,我是不建议练习的。】



——允升园之古拳法阙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