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丨03:名著阅读

 傻丫头oq9h5f23 2021-12-19


专题03:名著阅读

1.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饮,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着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    ?   ,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多是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1)选文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___________》 ,《朝花夕拾》是鲁迅年所作的一本__________(体裁)集,《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____。有着“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风格,其中收集了《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_____》(只要写其他8篇中任意一篇的题目即可)等10篇文章。
(2)文中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______________的急切兴奋的心情,父亲却让先背《__________》 ,作者感到很痛苦,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2.阅读名著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选自《朝花夕拾》)
(1)文段中的“她”是________。除该篇作品外,“她”还在《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篇名)里出现过。
(2)结合两篇作品中“她”的相关事迹,概括并分析其形象特征。
3.名著阅读。
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填充下表。
鲁迅作品
人物描写
人物特点评点
《阿长与<山海经>》
(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回来了!”
(1)__________
《藤野先生》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尾,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2)__________
《五猖会》
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3)__________
 
4.阅读下列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他;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囯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毎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本文选自_______(作者)的_______(篇目)。
(2)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加以分析。
5.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多侧面地反映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在回忆往事时,他主要挖掘普通人身上的朴实、善良、高尚的情操。请从下面两个作品中任选一个,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①《阿长与<山海经>》
②《藤野先生》
6.《朝花夕拾》中,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与批判。请从下面文章中任选一篇,写出能够表现作者“温情与童趣”和“洞察与批判”的内容。
①《五猖会》  ②《狗·猫·鼠》
7.《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最为家喻户晓的一本散文集。这本散文集记录了鲁迅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在阅读过程中既能回味他温馨的回忆又能深刻地感受到其理性的批判思想。请结合具体内容做分析。(每处举两例即可)
A.温馨的回忆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
B.理性的批判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
8.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本散文集。在《朝花夕拾》中,写“宠物”的文章是_______。《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___________。
(2)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请从下列文章中任选两篇,写出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的内容。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五猖会》   C.《无常》
9.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题目。
(文段一)
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接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文段二)
我其时觉得很有许多东西要买,看的和吃的,只是没有钱。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上面两个文段出自鲁迅的散文集《______________》,文段中的“她”指的是______________。
10.请结合《朝花夕拾》中的内容谈谈你对其作品“既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的理解。
11.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侯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二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扭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1)上段文字选自散文集《____》中的一篇,篇名为:《_______》。
(2)“党同伐异”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3)将画线的三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句子。(要求:符合语境,不改变句子原意)
(4)作者在文中写'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根据语段回答问题。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节选自《五猖会》)
(1)别人都露出笑容,而“我”为何却不高兴?
(2)有评论说,《朝花夕拾》中既有“温馨的回忆”,又有“理性的批判”,你认为《五猖会》一文,更多的是“温馨的回忆”还是“理性的批判”?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13.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一书对童年生活经历的精彩呈现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这些童年生活也丰富着我们的人生体验,如读《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故事(不超过10个字),让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
14.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填空。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这是《_______》中的经典语段,父亲要我背熟的是《_________》。这篇文章出自于《朝花夕拾》,原名叫《________》,它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鲁迅是我国伟大无产阶级文学家、________、革命家。
15.阅读下面《朝花夕拾》中的名著选段,完成各题。
选段一: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选段二:哦,原来世界上竟然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第、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葛也出来了。
选段三: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选段一和选段二分别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两篇文章?
(2)选段三中的“正人君 子”之流讽刺的是《朝花夕拾》中哪篇文章的哪种人?

图片
图片
17.请将上述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18.柳亚子先生曾评价,“近世对于儿童教育最伟大的人物,我第一个推崇鲁迅先生”。你认为这些教育观点在当下是否还有借鉴意义?请任选表格中的一个探究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我选角度________,我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鲁迅一生痛恨流言,他曾说:“我一生中,给我大的损害并非书贾,并非兵匪,更不是旗帜鲜明的小人,乃是所谓'流言’。”(《华盖集》)“流言”在《朝花夕拾》中出现多次,其中鲁迅两次“出走”的选择都与“流言”有关。请你写出其中的一件,并说说它是如何影响鲁迅做出“出走”决定的。
阅读鲁迅《朝花夕拾》中的作品片断,完成下面小题。
(一)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二)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20.文段(一)中的“我”此时心中最想做的事是(   )
A.希望能够从头上浇一盆温暖热水。
B.希望有人能够快点来营救我出去。
C.希望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去看会。
D.希望自己能快点完成背诵的任务。
21.对文段(二)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A.我所记得的是当时父亲教我背诵的《鉴略》中的一段文字。
B.我记忆犹新的是当时父亲逼着我背诵《鉴略》的一段经历。
C.我感到奇怪的是,我父亲怎么那么善于寻找机会教我背书呢?
D.我感到不解的是,我父亲在那时候逼我背书实在没有必要。
 
22.小南同学做了一份阅读卡,用《朝花夕拾》中三篇散文,展示鲁迅求学之路,请补充完整。
篇名
《锁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人物描写
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得多。”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人物称呼
①______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对作者的影响
心术不正自私自利,暗中使坏迫使作者离开家乡。令作者厌恶,从此远离此人。
②______
充满工作热情。为人正直、倔强,理想信念和爱国精神感染着作者。
求学经历
离开家乡——南京求学——赴日学医——③______——回国教书
 
 
图片

参考答案
1.(1)    《五猖会》    回忆性散文    《旧事重提》    《狗·猫·鼠》 (或《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父亲的病》、《琐记》、《范爱农》)
(2)    迎神赛会    《鉴略》
【分析】
(1)根据选文中的临行之前父亲非要我背书的情节可知,出自《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12部分组成。
(2)《五猖会》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之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故第一空填“迎神赛会”即“五猖会”,第二空填“鉴略”。
2.(1)    衍太太    父亲的病   
(2)示例:①心术不正:给“我”看不健康的画,唆使我偷母亲的首饰变卖;②自私自利:对自己的孩子很严厉,却总是盼着别人家的孩子干坏事;③虚伪:怂崽阿祥打旋,却又事后装好人;④迷信:让“我”在父亲临终前呼喊;⑤热心:在“我”父亲去世时帮助安排后事,帮我们擦药。
【详解】
(1)本题考查名著识记。《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作者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自己“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叙事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作者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是一部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作品。其中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在《琐记》和《父亲的病》两篇文章中出现。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分析。衍太太教唆“我“回家做的一件坏事是偷母亲首饰变卖。衍太太,在鲁迅笔下是个背后经常怂恿孩子们干不好的事,事后又充当“老好人”的一个角色。她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鼓励小孩子吃冰,怂恿鲁迅看黄色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总体来说,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典型的市侩形象。但这都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所造成的。结合名著中的内容分析其形象即可。
3.热心(善良、朴实、热情、有爱心、乐于助人等)    治学严谨(认真负责、细致等)    严厉(苛刻、威严、专横、专制等)   
【详解】
考查对名著中人物性格的辨析。
①文段出自《阿长与〈山海经〉》,由文段语句“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回来了”,可知描写的是长妈妈(阿长),她把“我”的心愿一直挂在心上,想方设法买来了《山海经》,这部书成了“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表现了她对孩子的心思观察得多么细致,对孩子的愿望是那么体贴,为了满足孩子的正当愿望又是那样认真、郑重其事。表现出阿长的热情、纯朴、善良、给幼年的鲁迅以极大关爱。
②文段出自《藤野先生》,文段描写的是藤野先生,文段写藤野先生为作者修改讲义的过程,表现藤野先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对留学日本的作者没有民族偏见,给予真诚的帮助和指导。
③文段出自《五猖会》父亲让“我”背书一节,“我”要去看会时的兴奋和喜悦,正在“我”兴高采烈地将要启程去看会时,父亲突然出现了,并严肃地让鲁迅“去拿你的书来”。接着写“我”如当头浇了一盆冷水,最后父亲命令道:“给我读熟。背不出来,就不准去看会”,表现父亲的严厉、专横。
4.(1)    鲁迅    《藤野先生》   
(2)体现了作者深深的自责,作者并不因为自己是误看到这一幕而原谅自己,表现了作者自省的精神。
【分析】
(1)本题考查把握名著能力。从选段“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等内容可知,这是写促使鲁迅弃医从文的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出自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
(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要浏览语段,结合具体语境,联系作品内容和作者感情推断句子的具体含义。从“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表现了作者对麻木不仁的中国人的愤怒;“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是鲁迅对自己的自责,表明作者并没把自己置身事外,并不因为自己是误看到这一幕而原谅自己。看电影事件严重伤害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是鲁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表现了作者自省的精神。
5.示例①: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示例②:藤野先生是鲁迅留学日本期间极为尊敬的一位良师。他生活朴素,治学严谨,为人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他真诚地帮助、关心鲁迅,仔细地检查并修改鲁迅抄的讲义,与当时日本学生对待中国留学生的鄙视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高尚的品质一直激励着鲁迅勇往直前。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名著内容的能力。要认真阅读原著,了解主要内容,梳理思路,把握人物形象,结合具体语境,简洁准确表述。
示例1: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迷信唠叨、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而且还踩踏死鲁迅喜爱的隐鼠,这些都使鲁迅对她感到厌烦,但是买来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鲁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阿长是封建社会下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她粗壮耐劳,真诚善良。《阿长与<山海经>》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示例2:《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藤野先生是鲁迅留学日本期间令人尊敬、令人怀念的一位良师,他不修边幅,但治学严谨,生活简朴,他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他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他的高尚品质令人终生难忘,一直激励着鲁迅拼搏奋斗。
6.示例一:我选择①《五猖会》中的“温情与童趣”:想到“我”要去看五猖会,“我”笑着跳着,兴奋得不得了;写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呲呲的吹上两天,享受游戏的快乐;“洞察与批判”:“我”正要出发“看会”时,父亲却命令我背书,读不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一盆冷水把我的兴致全浇灭,待“我”读熟后,对“看会”已索然无味了。文章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示例二:我选择②《狗·猫·鼠》中的“温情与童趣”:写一只被蛇咬伤的隐鼠对人产生了信赖和依恋,常常跑到人的面前,而且“缘腿而上”。它在“我”的书桌上“从容的游行”,舔吃墨汁,给“我”带来惊喜;“洞察与批判”:猫的性情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喜欢尽情玩弄,直至自己玩厌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脾气相同,天生一幅媚态;用隐喻的手法讽刺了反动文人的残忍和媚态。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与分析。首先选择篇目,然后从“温情与童趣”和“洞察与批判”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五猖会》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可以买一个“吹嘟嘟”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但是去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
《狗·猫·鼠》写“幼时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谜,讲故事”充满了温情与童趣;然而,“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作者深刻地揭露买办文人“正人君子”的虚伪性,充满了“洞察与批判”。
7.A示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五猖会》中孩子们买“吹嘟嘟”,呲呲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无常》一文中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就放她儿子还阳片刻。    B示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老师让孩子们背一些枯燥乏味的书;《五猖会》中去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无常》一文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   
【详解】
《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既能回味他温馨的回忆又能深刻地感受到其理性的批判思想,主要从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中寻找,许多篇目同一篇中,这方面内容都有。
温馨的回忆:《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善良、朴实、热心而的性格,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以及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藤野先生》写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和弃医从文思想转变的重要原因;《五猖会》中孩子们买“吹嘟嘟”,呲呲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无常》一文中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就放她儿子还阳片刻。
理性的批判:《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老师让孩子们背一些枯燥乏味的书;《五猖会》中去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无常》一文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
8.(1)    《狗·猫·鼠》    阿长、衍太太   
(2)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
B.《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吡吡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
C.《无常》一文中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
【详解】
(1)本题考查识记名著主要内容。写“宠物”的文章是《狗·猫·鼠》。作者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
《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长妈妈(阿长)和衍太太。长妈妈有着跟千百万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普通劳动者一样的特点:愚昧、麻木与迷信。衍太太也是一个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背后经常怂恿孩子们干不好的事,事后又充当“老好人”。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2)本题考查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读名著要有自己的体验与感受,从给出的三篇文章中任选两篇作答,表达要清晰,并结合文章中的具体内容谈,切忌泛泛而论,感受要写得真切。大家比较熟悉的应该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温馨的回忆”有:百草园翻断砖找蜈蚣,按斑蝥喷烟雾,吃覆盆子;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百草园雪地上捕鸟;到三味书屋后园寻蝉蜕喂蚂蚁;在课堂上画小人画等。《五猖会》中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玩游戏的快乐;《无常》中描写无常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
9.朝花夕拾    衍太太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识记。文段一原文是:早晨,住在一门里的衍太太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出自《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文段一些的是父亲病逝前,衍太太催促我大声唤父亲,让父亲死不安宁的事。
文段二写的是衍太太怂恿、教唆“我”去偷母亲的首饰,还散布谣言。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典型的市侩形象。
10.示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百草园的那段日子里,和花草为伴,与虫鱼为伍。油蛉与蟋蟀的浅唱低吟再加上风儿的伴奏构成一曲动听的交响乐,是温馨的回忆。而三味书屋却是鲁迅眼中枯燥与乏味的代名词,与百草园形成鲜明对比。读物的艰涩,教学的古板,揭示了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弊端,是理性的批判。
【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朝花夕拾》中,有许多篇目都有能体现“既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这一特点。选取一篇做例子即可。
示例:《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赠送自己梦寐以求的《山海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这篇文章是他对淳朴善良劳动人民的温馨回忆。长妈妈没有文化、封建落后、唠叨,愚昧迷信的一面,令作者讨厌,体现了理性的批判。
再如温馨的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着重在写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怀、教育的深厚情谊,写出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深深怀念以及藤野先生给鲁迅的激励和鞭策。
真理的批判:《无常》一文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父亲的病》一文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名医们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狗·猫·鼠》一文作者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
11.(1)    朝花夕拾    狗·猫·鼠   
(2)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3)人呢,能直立、说话、写字作文了,自然是一大进步。
(4)目的是与“正人君子们”作对比,突出“正人君子们”的虚伪、丑恶的灵魂。这段是作者对“正人君子们”辛辣的南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篇名及内容的识记。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狗·猫·鼠》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首先回击了“现代评论派”对作者“仇猫”的诬蔑,揭露了他们卑劣的手段,然后作者说明自己“仇猫”的近因,刻画出“猫”的主要特征;再以童年的追叙,交代了“仇猫”的远因;最后批判“中庸之道”,指出它的实质是纵恶养奸;作者表面上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作者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此文运用反语和曲笔,以动物喻人,以议论为线索,夹叙夹议,寓意深厚。
从“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侯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二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是一大进步”可知:是对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的讽刺,出自《狗·猫·鼠》。
(2)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原指学术上派别之间的斗争,后用来指一切学术上、政治上或社会上的集团之间的斗争;这里是讽刺“现代评论派”等“正人君子”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3)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将“人”做主语,将三个句中的谓语,组成并列短语——直立、说话、写字作文,即可改成一句话。
(4)考查对文本内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结合“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看出:作者对待虫蛆、鸷禽猛兽的态度并非是讽刺的,而是带有一丝欣赏的;
结合“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看出:作者把虫蛆猛兽和“正人君子”们对比,突出了“正人君子们”的丑恶、虚伪;
结合“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和“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看出:作者对“正人君子们”毫无好感,而是对他们进行辛辣的讽刺,表达一种愤慨之情。
12.(1)父亲让“我”背书,这使得“我”去看五猖会的兴致全无。
(2)例:我认为《五猖会》中更多的是“理性的批判”。在“我”即将出发去看“五猖会”时,父亲却让我背书,并且所背的内容是当时“我”根本无法理解的《鉴略》,作者在理性地批判封建社会的教育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违背儿童的心理。
【详解】
(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把握。
语段来自《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一文,“我”原本是兴高采烈地去看热闹,而父亲却强制要求“我”背书,并且要把书背熟才能去看五猖会,这无疑会打击“我”的积极性,使“我”看热闹的兴致都消失殆尽了。“我”的厌烦,也是对封建教育的控诉,对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璀璨的不满。
(2)本题考查结合名著内容谈理解的能力。
根据题目的要求,可以先表明自己的态度,再阐述自己的理由。《五猖会》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此文匠心独运,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然而,接着转写“我”准备出发去看五猖会前,父亲要求“我”背书,并且要“我”背诵的是晦涩难懂的《鉴略》,这让“我”失望、郁闷至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在《五猖会》这部作品中表达的是对封建社会教育的理性批判,这种教育从形式到内容都违背了儿童的天性,也表明了作者对封建强权教育扼杀儿童天性的强烈谴责。可据此整理说明。
1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拔何首乌根(或:寻蝉蜕,按斑蝥,寻油蛉,摘覆盆子,折腊梅花)    儿童对大自然的亲近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掌握。《朝花夕拾》一书中,对童年生活的描写较多,先选择篇目,再从中举出例子。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寻蝉蜕、按斑蝥、摘覆盆子、雪地捕鸟、折腊梅花等,都体现了童趣,让读者感受到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与亲近之情。注意有字数限制。
示例:如读《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给作者买《山海经》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阿长的善良、热心与朴实。
14.《五猖会》    《鉴略》    《旧事重提》    思想家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及文学常识。根据“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分析,这是《五猖会》中父亲要求我背《鉴略》的情节。《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里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15.(1)《阿长与〈山海经〉》《琐记》
(2)《狗·猫·鼠》,理由: 这篇文章以动物写人,表面上写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解析】
(1)本题考查识记《朝花夕拾》有关知识。
结合句子“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可知:这里是“我”拿到阿长给我买的《山海经》时,迫不及待翻开看,对《山海经》里图画的那一段描写;因此可知,选段一出自《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
结合“'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第、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葛也出来了”,这里是鲁迅在南京矿路学堂看《天演论》的情景,可知选段二出自《琐记》。
(2)本题考查理解《朝花夕拾》有关内容。
选段三出自《藤野先生》,文中提到的“正人君子”是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如《朝花夕拾》里《狗·猫·鼠》,这篇散文首先回击了“代评论派对作者“仇猫的诬蔑,揭露了他们卑劣的手段,然后作者说明自己“仇猫”的近因:一是猫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是猫有一副媚态;再以童年的追叙,交代了“仇猫”的远因:吃了“我”心爱的隐鼠;最后批判“中庸之道”,指出它的实质是纵恶养奸。作者表面上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无常》这篇文章,作者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讽刺了当时自称“正人君子”的军阀统治文人。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16.示例一: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怀着温情回忆了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真实再现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的形象,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充满感激和敬意表达了对她的怀念之情。
示例二:在《五猖会》中,鲁迅记述了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却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经历,渴望观看五猖会的激动兴奋与不能去的扫兴痛苦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压制和摧残儿童天性的封建强制教育的憎恶和批判。
示例三:在《无常》中,活无常是个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他“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嘲讽,深刻地揭露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面目。
【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及思想感情的把握。阅读题干,理解题意。注意要求根据题干所给篇目,任选一篇,不能选择其他篇目。根据表格中的内容提示理解分析文章中鲁迅先生的“温情”或“批判”。解答此题首先要熟记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结合具体故事情节来分析。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常喜欢切切察察”,睡相粗鲁,懂许多封建“规矩”和“道理”,表达了鲁迅对阿长的厌烦和批判,写长妈妈为“我”买来了慕已久的《山海经》而对长妈妈发生“新的敬意”。文章最后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结束,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它凝聚着鲁迅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着鲁迅对善良人的衷心祝愿。这时的长妈妈,不再粗俗,不再可笑,体现了文章“温情”的一面。
示例:在《二十四孝图》中,作品着重分析了“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
17.五猖会  游戏(玩乐)  要为儿童提供优质的图书,保护他们的求知欲。
18.    示例一:角度一    有借鉴意义。先生说“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表明他关心孩子的成长,希望孩子们能用到精美的图书。这对于培养孩子的审美很有借鉴意义。只有接触到美,感受到美,孩子们才会热爱美,才是真正的保护孩子的求知欲望。   
【分析】
17.本题考查对名著作品的识记与分析。
(1)根据“五猖会”“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可以看出,文字出自《五猖会》。《五猖会》记述的是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情绪,而这种少年的欢快心情却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冲淡,从而展示了旧式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
(2)从“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可以确定是儿童游戏(玩乐)的话题。
(3)从“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可以看出,作者呼吁关心儿童的阅读问题,要尽可能地提供精美的图书,并加以正确的引导,而不是一味地禁止。
18.本题考查看法感悟。首先明确态度:有借鉴意义;然后,从所选角度,结合作品来分析原因。如角度一:作者强调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给他们提供好的图书进行阅读,并加以正确的引导;角度二:专制、蛮横的家长对儿童进行管教是作者不赞成的,要充分地尊重孩子的内心感受,让孩子从生活中体会到快乐;角度三:儿童游戏活动必不可少,要尊重孩子爱玩、好奇、求知的天性。答案不唯一。
示例:角度三。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然生活的天性;而三味书屋则是枯燥乏味的,询问知识却得不到答案,教书先生对“'怪哉’是怎么回事”并不给予不在书本上的答案。这无疑是大大挫伤了儿童的求知欲。故鲁迅先生希望尊重孩子爱玩的天性,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的教育观点在当下有借鉴意义。
19.鲁迅少年时,衍太太散布他偷家里东西去变卖的流言,给鲁迅精神上带来极大伤害(“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跟睛”),于是让他产生了离乡的念头(“好。那么,走罢!”),之后鲁迅离开故乡,到南京求学。
青年鲁迅在仙台学医时,日本同学写匿名信诬陷他“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的流言。鲁迅据理力争,告知了藤野先生,并要求干事公布检查结果。“终于这流言消灭了”,但鲁迅通过这件事深刻感受到“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的悲哀,(加之幻灯片事件),之后做出了离开仙台弃医从文的决定。
【详解】
考查名著情节。
衍太太教唆鲁迅去偷母亲的钱,鲁迅说他母亲没有钱,衍太太又教唆他去偷家中的首饰变卖。鲁迅从此不到衍太太那里去了,但很快就传出了鲁迅偷家里东西的流言,使鲁迅“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鲁迅讲述这一人生经历之后接着写道:“好,那么,走罢!”说明他之所以要走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是因为看透了“衍太太”之流的嘴脸和心肝。后鲁迅离开故乡,远赴南京求学。
鲁迅离开东京,到仙台求医。因为在考试时名次位列中间。那些日本爱国青年就写匿名信,在黑板上把“漏”字圈出来,影射他是因为得到了藤野先生泄露的题目才有了这样的成绩。鲁迅“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但这件事也让鲁迅意识到“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后又发生了看电影事件,鲁迅遂做出弃医从语言的决定,离开仙台,回到中国。
20.C
21.AC
【分析】
20.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五猖会》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此文匠心独运,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之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从“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知,这时“我”最想赶快背完父亲交给我的书,然后去看戏。
故选C。
21.A.“父亲教我背诵的《鉴略》中的一段文字”中“教我”表达不当。从“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知,他当时没有教“我”,而是逼着“我”背诵《鉴略》;
C.“我父亲怎么那么善于寻找机会教我背书呢?”表述不当。从文段二“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知,“我”诧异的内容是: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故选AC。
22.①衍太太    ②不怀民族偏见,给鲁迅无私的关爱和热情的鼓励。    ③弃医从文   
【详解】
①根据选段中提到了鼓励我们吃冰的细节可知其中人物是衍太太。
②藤野先生是鲁迅在仙台学医时的老师。他毫无民族偏见,关心鲁迅的学习;他治学严谨,向鲁迅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况;在得知鲁迅要离开仙台后表示惋惜。他给了鲁迅无私的关爱和热情的鼓励,让鲁迅始终难忘。
③在跟随藤野先生学医期间,经历了看电影事件和匿名信事件,鲁迅认识到医学不能拯救中国,只有文艺才可以改变国人的精神,于是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回到祖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