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常说:“食多伤身,话多伤人。”一个人饭吃得太多,撑着就会使胃不舒服;一个人话说得多了,就容易伤人害己。为人处世,要管好自己的嘴,管不好,就会害人害己。正如俗话说得那样:“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意思是说,病毒常常因饮食不注意而入侵,灾祸往往因说话不谨慎而招致。管住自己的嘴,就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正所谓:天狂有雨,人狂有祸。目中无人,口出狂言,很容易给自己惹来祸端。一个人即便很有本事和能耐,说话也要注意分寸,不然不仅讨人嫌,还可能让别人孤立和伤害你。庄子说:“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意思是说,做人不要太自我、太自私、太把自己当回事。一个人如果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太把自己当回事,那么就容易与别人起冲突,终会作茧自缚的。就如俗话所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做人太炫耀、太张狂,处处显摆自己的优越,不仅会暴露自己的底牌,还会招来他人的嫉妒,为自己埋下祸根。古往今来,因为张狂、不顾他人感受的人,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三国杨修,自恃能洞察人心,自以为聪明,总是口无遮拦,尽说狂话,多次在曹操面前摆弄。忍无可忍的曹操,借着一个理由,就把杨修咔嚓了。马谡也是如此,自命不凡,夸下海口守街亭,结果累死三军,还搭上自己的性命。莎士比亚说:“愚者自以为聪明,智者则有自知之明。”一个人要懂得收敛锋芒,不要处处为先。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你的“直言不讳”,你的直爽很可能让别人下不来台,也会让自己难堪。做人,最忌讳的就是,狂妄自大,太把自己当回事。越是得意忘形,不懂得收敛的人,下场往往就越是悲惨。正所谓:“祸从口出,言多必失。”骄傲自满,容易惹人厌烦。狂妄自大,容易落人话柄。《浮生六记》里有句话:“世间反目,多由戏起。”仔细想想,确实如此。很多看似玩笑的话,往往能引起纠纷,更可能让一段好的感情化为乌有。你的戏言,在别人眼中很可能就是恶语和嘲讽。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不分场合和对象,随意嘲讽和挖苦别人,容易伤人心、遭人恨。即便是当事人一时不在乎,可旁观者再传的话,便会成为“三人成虎”的现象,这样当事人必然会受到伤害。 不是每个人对你的“戏言”都认为是玩笑,一旦有人“以讹传讹”的话,伤害到他人,那么别人便不会把你的话当成“戏言”,而是认为你讲得是“真实”。于是你便伤害到别人,别人也由此记恨你。人的自卑或许不是天生的,但是周围人的嘲讽和挖苦,很容易让他受伤。太多的嘲讽、讥笑和挖苦,会让人陷入自卑的阴影中,难以走出来。你的嘲笑,就变成了伤害他人的利器。马歇尔·卢森堡说:“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身上的伤痛,会随着时间而慢慢痊愈;而伤人的话,往往让人历久弥新,越想越伤痛。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聪明的人,绝对不会胡乱说别人的闲话,评论别人的短长。说人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谈论别人的是非,就是一个不分是非的人。论人是非,不仅会得罪人,也会连累自己。是非说多了,终会给自己带来是非的。你今天说这个的长短,明天说那个的是非,慢慢地别人就知道你是一个喜欢搬弄是非、看别人笑话的长舌妇。他们背后同样会说你坏话。因为你说别人的是非多了,一旦别人因为这个受到了伤害,他就会怨恨你,然后找机会同样伤害你。有时即便你没说过他的是非,但是你说过别人的,在他人的心里,你就会是一个搬弄是非,不知好歹的人。有道是:“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做人,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要随便说人闲话,不要妄议他人是非,不要恶意诋毁他人。你不说别人的是非,自然别人也不会说你的是非,更不会怨恨你。古语说:“常说是非事,必是是非人。”喜欢搬弄是非,在别人背后嚼舌根的人,必然不会是什么好人。那些招惹是非的闲话,就不要随便说,即便别人在说,你也要当着没听见,不要去应和。 生活中,适度的谈论、讨论、争论,都是无可厚非的,毕竟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可若是为了一己之私,搬弄是非,诋毁他人,口无遮拦的话,最后只会自作自受。《中庸》中说:“水低成海,人低成王。”做人若是恃才傲物,口出狂言,必然会为自己招来祸端;言行举止,保持谦逊温和,才能受人尊重。与人相处,宁可沉默,也别乱说,宁可无言,也别话多。这个社会,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保持一个善良的心,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你的“无心”和“直爽”,更何况你的话会伤害别人。一定要谨记: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