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粤渊源|广东省博物馆 基本陈列

 RK588 2021-12-20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广东省博物馆
国家一级博物馆,

本篇就结合

其展陈部分文物

以及该馆相关介绍内容

进行呈现。

图片
图片
玉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西周青铜盉
自先秦起,
岭北文化
传入并影响着岭南地区,
广东各地发现了不少
带有中原、楚、吴文化
特征的器物。

青铜盉,
是一件盛酒器,
1974年出土于广东信宜,
是广东省首次发现的
西周青铜盉,
造型新颖,刻镂精细,
盉身似鬲,口沿外侈,
流较长,三足分铛;
盖和流上饰龙纹,
属中原形制。

鋬手由两条镂空的龙
相合而成,
两龙之间有小圆柱相连,
上部的小圆柱与身特铸的
一条小龙的口相连构成手。
铜盉的出土为研究
我国岭南地区
秦汉以前的历史和文化
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图片

与这件盉
类似的
国内还有嘛?


我还真找到了
几件~
图片
图片
上海博物馆 藏

图片
湖南省博物馆 藏

图片
平顶山博物馆 藏

大家浏览的时候

有注意到嘛?


图片
图片
错银铜罍

错银铜罍
出土于肇庆松山战国墓。
松山战国墓,
绝大部分
随葬器物的形制、
花纹同长江流域
出土的楚文物相同,
错银铜罍融合了
中原形制和楚式纹饰,
说明早在秦汉之前,
广东文化已经同中原地区
特别是楚文化
有着密切的交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冶铁技术

随着岭北移民的南来,
冶铁技术也随之传入。
至唐代,
广东地区已形成
广州、怀集、连山、
阳山、潮州等产铁地点。
南汉时期,
铁质农具、工具相继出现。
在光孝寺内大雄宝殿东侧
塔院中的铁塔,
是南汉后主在大宝十年捐造的,
在塔的基座上有
盘龙的图案和莲花宝座,
是我国目前发现的
最大、最古老、最完整的铁塔。
图片
广州光孝寺 铁塔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青瓷碗,
碗里写着“饱”字。


图片
陶水田模型

汉代陶水田模型
出土于佛山澜石,
表现了插秧与收割
同时进行的情景,
反映汉代珠江三角洲
水稻种植
已经采用一年两熟的
耕种方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食在广州 
 
“天下之食货,粤东几近有之,
而粤东之食货,天下未必尽有也。”
广府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唐代已有“南食”之称,
清末赢得“食在广州的美誉。

图片
广府喜宴
广府喜宴
独具特色。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
广州菜用料
广博、制作考究,
味道注重
清、鲜、爽、滑、嫩,
注重养生,造型美观。
桌上摆放的每一道菜
都有吉祥的寓意,
如中间的八宝冬瓜盅,
外面是用冬瓜做的,
冬瓜是一种比较肥胖的食物,
代表富贵;
前面的猪被烧得通红,
叫做烧乳猪,
意味着金猪有福,
象征威望、权利、吉祥;
还有三色龙虾,
您看着龙虾的头特别天,很
像古时候官员头上戴的官帽,
也是希望能够做官的意思,
再看百年好合糖水,
是用百合、莲子
还有糖做成的,
意味着爱情
如糖似蜜、百年好合、连生贵子。
整个场景配有
喜幢和满洲窗等装饰,
充满了喜庆气氛。

图片
赛龙舟
赛龙舟是
中国民间传统
水上体育娱乐项目,
是多人集体划奖竞赛,
在我南方十分流行,
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
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
古时盛行于昊、越、楚,
已流传两千多年,
多在喜庆节日举行,
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广府地区端午赛龙舟历史悠久,
南宋时期已有大型龙舟竞渡,
明清时期尤为盛行。
珠江三角洲一带端年节的
龙舟竞渡很有特色,
有一套固定的仪式。
通常在农历四月初八
举行祭拜仪式,
将沉于河底的龙舟挖出,
举行操练。
农历五月初一至
五月二十之间划龙舟。
黑色龙舟从番禺征集,
彩色龙舟从猎德村征集,
长42米,宽1.1米,
能容纳80个人,
龙舟船身上
画满了杨桃、荔枝、
大桔、莲藕。

图片
潮州金漆木雕
潮汕民间工艺
具有浓郁的乡土韵味,
其精巧繁复的特色
在雕刻、陶瓷、潮绣作品中
表现得淋漓尽致。
潮州清代小姐房
摆放了大量金漆木雕家具,
有金漆木雕漆画小姐床、
金漆木雕虎皮漆面梳妆台、
金漆木雕镶玻璃人物漆画衣柜,
尽显潮州木雕的精美绝伦。
潮州木雕是中国著名的
传统木雕流派之一,
以精巧细腻、玲珑剔透、
金碧辉煌而著称,
与浙江东阳木雕、
温州黄杨木雕、
福建龙眼木雕并称为
“中国四大名雕”。
它以悠久的历史、
完整的体系、
精湛的工艺、丰富的题材
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享誉海内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吴六奇

明未清初
有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
客家人物吴六奇,
他幼读诗书,
但后来因赌博,
家道中落,明末行乞
于吴越之间、
后来他投靠过
南明桂王朱由榔,
清兵攻克潮州时投降于平南王,
全力参与绥靖
反清复明的抵抗势力,
并以功升为广东水陆师提督。

这套陶坐衙模型器,
出土于吴六奇墓的文物,
共100余件,
真实地反映了
墓主人生前坐衙、
出巡和内廷场景,
具有粤东北浓郁的
客家地方民俗色彩,
是我国考古出土陶塑中
继秦兵马俑以后,
反映墓主人生前历史
不可多得的陶瓷作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鎏金花叶鸟鱼纹窝形铜器

唐宋时
广州已发展成为
中国海外贸易的第一大港。
在中国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
运销海外的同时,
既换得海外各国番货入华,
也以开放的胸襟
容纳了域外多种宗教。
香料
是域外番货入华的大宗商品,
据统计,宋代仅香料税收一项
曾占整个财政税收的10%。
1984年在遂溪附城
旁湾村窑出土的
金花叶鸟鱼纹窝形铜器,
器表通体刻多层纹样,
有忍冬、卷草、
鸟、飞凤和莲花纹,
做工精巧。
独特的器形纹饰
反映了广东与
中亚和西亚文化的交流。

图片

图片
金项饰

此器物出水
自南宋沉船“南海I号”
是1987年
第一次试探打捞时
出水的文物。
它全长1.7米,重566克,
以四股八条
鎏金铜丝编织而成,
一端为蛇形钩,
另一端有四个小环
可调节松紧,
样式奇特,
呈异国情调,
是海上丝绸之路的
又一实物见证。

图片

图片
釉下褐彩“洞里桃花”纹罐

1974年3月至5月,
广东省博物馆和
海南行政区文化局考古队,
对西沙群岛以及
周边海域的岛礁进行了调查,
先后发掘、采集到大批南朝、
唐宋至元明清时期的陶瓷产品。
该批陶瓷器分别
产自湖南长沙窑、
广东潮州窑、广州西村蜜、
浙江龙泉窑、福建建窑、
德化窑和江西吉州窑、
景德镇窑等窑口。
这些实物资料,有力地证明了
西沙群岛及其海域是
中国与东南亚贸易
往来的一条重要海上商道。
这些产品在日本、
泰国、马来西亚和
印度尼西亚等
一些亚洲国家均有出土。
雷州窑与潮州窑、
广州西村窑
并称宋代广东三大窑系,
出口量很大,
主要销往东南亚及
西亚地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南海1号

唐宋时期,
朝廷倡导
“江海求利,

以资国用”。
当时,
中国的丝绸、茶叶和
陶瓷制品
是三大对外贸易的

主要商品,
陶瓷制品
更为海外市场青睐,
广东成为中国最重要的
外销瓷生产及出口基地。
中国陶瓷产品源源不断地
经海路销往亚非欧各地,
“海上丝绸之路”
又被誉为
“海上陶瓷之路”。

图片

陶船

海外贸易的发展、

航线的不断扩展与
广东造船业的进步和
航海技术的提高
是密不可分的。
早在秦汉时期
船已经发展到
成熟的木帆船阶段,
在船体上建有
重楼、帆、舵、锚等设备。
唐宋时期,
广东是
全国船舶制造的重要基地,
使用钉接合法和水密隔舱、
使用指南针都是这一时期
居世界前列的先进技术。
明清“广船”之名大起,
在船舶种类、质量、
性能、航海技术等方面
有了新的进展。
陶船,
设备齐全,
适宜江海航行。
有前中后三舱,
后舱特高为舵楼,
船头系锚,
船整体结构复杂,
设备完善,
适宜深水航行,
具有一定程度的
远航能力。


图片
图片

南海1号
打捞出来的瓷器。
南海1号
是1987年考古工作者
在广东阳江海域
发现的南宋沉船,
是目前为止发现的
最大的宋代船只。
经过20年水下考古,
2007年南海号
实现世界首创的
整体打捞并
正式入住“水晶宫”,
标志着中国水下考古水平
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2009年“水晶宫”即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正式对外开放,
考古工作者
将继续现场考古。
这些打捞出水的瓷器
来自全国各地名窑,
如浙江龙泉窑、
福建德化窑等等,
它们都是经广州
运往世界各地的。

图片
德化窑
是南方著名的瓷窑,
自唐宋以来,
瓷业兴盛,
历久不衰,
所生产的瓷器,
种类多,质量高,
釉色莹润光滑,
有“中国白”、“猪油白”、
“象牙白之称,
深受国内外的欢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碉楼
19世纪兴起于五邑侨乡,
20世纪20-30年代大量兴建,
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
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
多层塔楼式建筑。
这是开平碉楼与村落的模型。
中间是瑞石楼,
号称'开平第一楼,
是中西建筑风格完好结合的典型、
也是开平现存最高、最美的碉楼。
开平是中国著名侨乡和碉楼之乡。
最多的时候有3000多座,
现存码楼1833座,
堪为世界建筑文化博览馆,
2007年6月,
被国际教科文组织评为
世界市场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广东省的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图片

图片

潮州木雕 狮子


圆雕
也就是立体木雕,
物像形体的四面皆可欣赏。
现存的唐代的潮州木雕木鱼、
以及明代的府楼猴都属于圆雕。
圆雕通常用于
建筑饰件、礼祭器具
以及家具陈设的局部构件。
单独陈设于几架上的圆雕摆件
则是后期才产生的。

如这狮子摆件,
运用了圆雕的手法,
四面八方均可欣赏,
潮州木雕狮子
特别注意讲究
头部形象刻画处理,
故有“十分狮子九分头“的说法。

图片

永庆堂

这里以民国时期
潮州林氏的“西河旧家”为原型,
真实地再现了

潮州人举办祭祀活动时的情景。
金漆木雕大香几
是祠堂庙宇和大户人家使用的
一种高足条案式家具,
与几床(也称四方桌)搭配,
长年陈设在大神前或厅堂上。
案几上可摆设香炉、烛台、盒、
贡盘、镜屏、花瓶等礼祭用品。
一品红形状像扁瓶,
由座、瓶身、烛插三部分组成,
瓶身外表

多浮雕人物故事等纹饰,
平时置于香几两端,
祭祀时插上明烛,
照得祠堂满堂红艳,
因此又称为“满堂红”。

这套文物也入选了

央视“国家宝藏”展演,

这么大体量的文物

通常也不会轻易外展。

毕竟现在参观

都是在外面远远的望着~


本篇文字

参考自该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