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应景之作,瞎说几句罢了,水一篇 拿破仑曾经有句名言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虽然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却说出了每个士兵潜藏于内心的职业愿望。同样,作为教师,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在的职业愿望”——成为一名成功的教师。而作为学生,每一个人都会希望自己受到良好的教育。 美国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关键在于如何合理地使用资源,激发每个人的这种愿望。在学校里,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学校的管理者如何通过合理的制度,激发教师的自我实现的愿望。二、在课堂上教师如何通过相应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自我思考的愿望。三、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教育工作者如何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体会到自我实现的魅力。 在第一个方面中,学校的管理者,应该提供整体的工作思路,制定好合理的工作制度,进行统筹的安排。要充分让每一名教师认识到自己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认识到自己在这个集体中的作用,认识到自己与集体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紧密关系。管理者还应该为教师的专业学习、专业发展、大胆革新提供相应的平台和机会。此外,管理者还应该密切关注教师平时的身体健康情况,提供相应的锻炼器材和时间,督促教师保持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第二个方面关系到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机智,以及对学生特点的把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当前学生的特点注意引导。从实际情况上看,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区别的,每个班级之间也是有不同的。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时,不会面临相同的课堂,也不会面对相同学生,也就是意味着每堂课的教学都会有一些不同的教学情况,对这些不同教学情况的总结,则构成了每一名教师专业成长的契机。而教师在专业成长的同时,必须牢记要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动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成长的快乐,才能逐步体会自我实现的魅力。 第三个方面其实是一个整体教育问题。学生来学校并不只是单纯地学习知识,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把学校描绘成为微型的社会。这意味着,学校教育中不单要传授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社会意识,养成一些良好的交往习惯。这就意味着,学校应该开展一些多方面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应该如何去面对未来的生活。而且,教育的成功,并不仅在于学习成绩,而在于是否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去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多种课外活动,对于在学习上不太好的学生来说,就可能拥有了更多的发现自我的机会。当一个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找了乐趣之后,他就会对这个学校有了归属感了,而拥有归属感则是自我实现的起点。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自我实现的体验后,就会追求下一次的高峰体验,这就可以做到正向的体验迁移。而当学生能够认识到这种正向体验迁移的价值时,教育就可以算是成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