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脉用药常见的不良反应

 茂林之家 2021-12-20

作者: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管药师 沈玉婕


静脉用药作用快而直接,是临床非常重要的治疗途径之一,常用于危急重症患者。静脉用药虽然能够迅速发挥疗效,但仍存在较大危险,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据统计,所有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中,静脉注射给药占53.5%,其他途径注射给药仅占2.7%。这是由于静脉用药时,机体缺少消化道及其他防御系统的屏障作用,以及静脉用的药品可能存在内毒素、pH、渗透压、微粒等诱发因素,使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静脉用药常见的不良反应

静脉用药常见的不良反应如下:

过敏反应

静脉输入含有过敏原的药物后,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或过敏性休克反应。多发生于药品静脉输注10分钟至1小时,患者可出现荨麻疹、瘙痒等皮肤过敏反应,还可能出现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头晕眼花、血压下降,更严重的会表现出大小便失禁,意识丧失等。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入该药品,对症治疗。

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在输液反应中较常见,是指静脉输入含有致热原、杂质、污染物的药物后,或输入温度过低或浓度过高的药物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可表现为寒战、发热,体温可达41度到42度。轻者可减慢滴注速度,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物理降温,并对症处理。

静脉炎

由于物理、化学、感染因素对血管壁的刺激,可导致血管壁发生炎症反应。患者常感穿刺部位有发热、紧绷及胀痛感。出现静脉炎时,应及时安慰病人,消除紧张情绪,更换注射部位。抬高患肢,局部用乙醇或硫酸镁热敷。

急性肺水肿

短期内输入液体过多过快,使得循环血容量快速增加,心脏负担过重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会突感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剧烈咳嗽咳痰,可诱发心力衰竭。对于心肺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输液时应谨慎。

空气栓塞

因输液时输液管空气未排尽,连接不紧密、有漏缝等原因使得空气进入静脉所致。患者可有眩晕、胸闷、呼吸困难等表现。不良反应的危害与进入静脉的空气量成正比。如果空气量较大,患者会出现休克样反应,应引起重视。

血管迷走性晕厥

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晕针”。这种情况多由于患者情绪紧张焦虑,静脉穿刺刺激等引起的暂时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会出现头晕,眼前发黑,血压下降,意识丧失等。患者晕针时,应立即减慢输液速度或暂时停止输液。

胃肠道反应

患者常表现为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胃肠道反应与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药液的浓度,输液速度,患者输液前是否进食等有关。可嘱咐患者先进食再输液。症状严重的可适当给予止吐治疗。

疼痛

输液中出现的肢体局部的疼痛、肿胀等现象,是由于药物使血管内膜受到刺激所引起。发生疼痛反应时应减慢滴注速度。

人们常说:能口服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是危急重症患者,静脉用药能够快速发挥疗效,挽救患者生命。但是对于非危急重症患者,能口服的给药方式来进行治疗,还是首选非静脉给药途径。有些药品,同种药品有不同的剂型,不同的给药途径,那么口服、肌内、皮下给药的安全性均大于静脉用药。因此,我们要关注静脉用药的不良反应,更要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


审稿专家: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杨世磊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