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牙痛。 无论男女老少,都会有牙痛出现,治法不是千篇一律,牙痛要分虚实,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暴病多实,久病多虚。实证一般是较急的,突然之间爆发的;虚证一般是较久的,缠缠绵绵,久不愈的。 痛起来让人暴跳如雷,快速又猛烈,要泻火;痛起来绵绵不休,隐隐作痛,摸上去还很舒服,要补虚。 早在800年前,金元名医李东垣在《兰室秘藏》里记载了一个方子叫清胃散。李氏“升阳散火”的思想较多,是治疗实火牙痛的。 清胃散:方子如图  古人讲,六经实热,总清阳明。阳明有两个地方,一个是阳明胃,一个是阳明大肠。一个人感觉浑身火烧火燎、热气腾腾,一定要先清空肠胃,通路打开,火热之气就会往下降。 牙齿是骨之余气所化,长在牙龈肉周围上,足阳明胃经循鼻子入上齿中,手阳明大肠经从腮帮子入下齿中,牙龈肉是阳明经所主,阳明胃肠又主肌肉,肌肉红肿热痛,离不开阳明积热。牙龈肿痛是胃肠积热循经上攻引起的,跟胃肠关系最大。牙龈肿痛是标,胃肠积热是本。这种急火上攻的,一旦釜底抽薪,把下面积热一撤,上面火气就会熄灭下去。 黄连大苦大寒,能把人体败浊从上往下打出去,黄连清火力量很强。但要注意一定得是实火,不能是虚火,用黄连很容易锤伤脾胃,更容易生虚火。有些朋友一上火吃清火药,开始可能管用,最后却陷入反复上火的死胡同。升麻宣发外透,可以把牙包里的痛热散掉,取的是“火郁发之”之意,胃肠的火上攻,发不出来,闷在牙龈处导致疼痛,就得从上面给散出去。清胃散妙在有升麻,升麻升清,配合苦降的黄连,让整个方子有升有降,升降有序,充分体现了李东垣的理法思路:升散郁火,降泄浊热。生地在《汤液本草》里认为“凉血补血,补肾水真阴不足。”阴分少,血液会沸腾,生地凉血补血,给燥热的血液降温,及时把新鲜血液补充进来,达到清火的目的。  丹皮是牡丹的根皮,丹皮有一点凉性,作用跟生地一样,也是凉血的。一个人阴虚血热时,容易烦躁,睡不好觉,可以用上点丹皮,丹皮是直入血脉,可以清血分郁热,而且一边清,一边流通,流通特性可以引起气血恢复周流,不用担心会郁滞在那里。当归在这里是和血的,牙痛同时经常会伴有牙龈出血,郁热郁火闷在牙龈处导致疼痛,身体自救就会通过出血来泻热。当归有调和的作用,能让血脉得归,乖乖待在该待的地方,不乱跑。牙部肿痛像炉灶上烧开的滚水样,牙龈肉在上面,热从下面阳明胃肠经蒸上来的。
想让水快速凉下来,通过黄连清解的药物把胃肠的败浊化下去。用生地、当归、丹皮凉血,好比往沸腾的水中添点凉水进去,火热就会消退。想要一水凉的快,得把锅盖打开。升麻升散郁火,帮忙把盖子打开,让热气往外发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