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娜.左哈尔《量子领导者》一书中,作者认为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一直以来受到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总结提出的“牛顿三大定律”影响。其实,自古希腊以来的西方世界,人们的生活、思想和决策均由一种范式所定义,这种范式强调分离和分裂的现实。但现实是:“分离是不存在的”、“分离是一种错觉”,万物物联,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生活在一个零距离的世界和宇宙中。 牛顿科学是层级结构式的、强调连续性的线性变化、宇宙是由独立原子构成的。几百年来,牛顿定律使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自然,而且还可以预测和控制自然。对人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但是,在量子世界中,所有的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微妙地联系在一起,只有在关系中才能理解事物,这是一个相互纠缠的宇宙。 
以下总结新旧范式的8大区别及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1、原子论和整体论 旧理论 | 新理论 | 原子论 | 整体论 | 强调各部分独立工作 | 强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 控制和竞争 | 合作和一体化 | 碎片 | 整体 |
对管理实践的启示:“个人英雄主义”要转向“整体组织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从仅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到关注“组织能力的提升”,从仅注重“机械的协同”到关注“人的协同”,从仅注重“自身企业的发展”到关注“与生态系统中其他企业的合作”。2、决定论和非决定论 旧范式 | 新范式 | 决定性的 | 非决定性的 | 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 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 控制 | 信任 |
* 对管理实践的启示:“可靠性”要转向“可能性”。 这就要求我们从仅注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能力训练”到关注“VUCA时代下的决策能力提升”,从仅注重“可靠性的管理(质量、成本、安全、效率等)”到关注“可能性的挖掘(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创新等)”,从仅注重“理性规划”到关注“用行动探索未来”。3、还原论和涌现性&自组织 旧范式 | 新范式 | 还原论 | 涌现 | 孤立和控制 | 语境论和自组织 | 部分完全决定整体 | 整体大于部分的简单加总 | 控制 | 信任 | 自上而下 | 自下而上 | 管理 | 领导力 | 反应 | 想象和实验 |
* 对管理实践的启示:“预测和控制”要转向“自组织和自涌现”。 这就要求我们从仅注重“稳定的组织结构”到关注“灵活的临时性组织”,从仅注重“口号式的组织文化”到关注“灵魂深处的价值认同”,从仅注重“领导者制定战略目标,管理者分解目标、监督执行、考核反馈”到关注“任务团队的自组织、自涌现、自创造和共分享”。 4、非此即彼和兼容并包 旧范式 | 新范式 | 非此即彼 | 兼容并包 | 线性关系 | 非线性 | 要么粒子,要么波 | 既像粒子又像波 |
对管理实践的启示:“孤立思维”要转向“系统思考”。 这就要求我们从仅注重“企业运营管理中的单个要素”到关注“企业运营管理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从仅注重“线性增长”到关注“量子跃迁的可能性(指数级增长)”,从仅注重“单兵作战”到关注“业务协同、区域协同”。5、现实性和潜在性 旧范式 | 新范式 | 此时此刻 | 未来 | 现状 | 无限可能 | 有限博弈 | 无限博弈 | 短期收益 | 长期收益 | 有形资产 | 无形资产 |
对管理实践的启示:“有限游戏”要转向“无限游戏”。 这就要求我们从仅注重“竞争”到关注“合作”,从仅注重“当下需求”到关注“潜在需求”,从仅注重“个人利益”到关注“生态利益”。6、主体/客体的分割和参与性的世界 旧范式 | 新范式 | 二元性 (主体/客体、意识/存在、 精神/物质) | 相互融合 | 科学家独立于环境之外 | 科学家参与其中 |
对管理实践的启示:“封闭精进”要转向“开放创新”。 这就要求我们从仅注重“企业内部的精进”到关注“与外部环境的协同创新”,从仅注重“员工的物质需求”到关注“员工身心灵的完整统一”,从仅注重“研发、生产、营销的各自强化”到关注“研发、生产和营销的融合创新”。7、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 旧范式 | 新范式 | 公私分明 | 公私融合 | 注重工作质量,忽视生活质量 | 注重生活质量,工作质量也会提高 | 人是被动的 | 世界是参与性的 |
对管理实践的启示:“公私分离”要转向“公私共融”。 这就要求我们从仅注重“工作”到关注“工作和生活的融合”,从仅注重“领导命令、员工执行”到关注“共创目标、共同分解目标、协同执行、共同复盘精进”,从仅注重“员工归属感和价值感”到关注“员工、员工家属、合作伙伴及家人的归属感和价值感”。8、真空与量子真空 旧范式 | 新范式 | 宇宙是静止、冰冷沉默的 | 宇宙是沸腾的、有巨大能量的池子 | 专注于物体、观察、操作、控制 | 专注于隐藏模式和未被发现的关联 | 专注于行动 | 专注于行动和未来可能性 | 专注于制定目标和实现结果 | 专注于愿景、同步性和进化 | 专注于技术 | 专注于动态能量和信息 |
对管理实践的启示:“静态思维”要转向“动态思考”。 这就要求我们从仅注重“平衡”到关注“势能”,从仅注重“功能的满足”到关注“情感和精神的富足”,从仅注重“有形的物质”到关注“无形的能量和信息”。
*贵吗?不贵!超值!学成之后,2-3天回本!投资回报率极高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