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谢谢王安石#的话题突然“霸占”了热搜榜。同时,无论是朋友圈还是其他媒体平台,“王安石”在今天着实被刷了一把屏。 12月18日,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的1000岁生日。 而今天,也是四六级考试的日子,于是在这个“会玩”的Z时代,这位千年前来自江西的大才子,也就成了无数考生膜拜的“锦鲤”。 或许,王安石自己都没想到,在今天,会以这种方式度过自己1000岁的生日。 别样的“谢谢”,仿佛是一场千年的对话,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刷屏”,这位诞辰千年的帝国大牛,透过历史来看他,他,确实值得每一次的刷屏。 才子之乡的才子,帝国的大牛1000年前的今天,一声啼哭,后来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宋丞相王安石诞生于赣鄱大地。 自幼聪颖,酷爱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的他,在幼年时代就已经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天赋,换做现在来说,就是典型的“神童”“别人家的孩子”。 22岁时,这位来自江西临川才子之乡的才子考中进士。为官以后,实干精神在他的工作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离任多职后,这位能体恤民情的北宋官员,为地方除弊兴利,曾上万言书,对官制、科举以及奢靡无节的颓败风气作了深刻的揭露,并请求改革政治,加强边防,提出了“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理财原则。 这样的上书,对于在政治上有着满腔抱负的王安石来说,简直“不过正常事”。 而或许真正让人难以在记忆中抹去的是他的变法。 一说起“王安石变法”,仿佛时间一下子就回到了中学历史课堂上。 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拜相,开始主持变法,浩浩荡荡的熙丰新政(王安石变法)就此揭开序幕。而在此之前,他的“青苗法”早就在鄞县任上时就已经形成雏形。 新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并颁布新法,熙宁三年,新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所行新法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方面有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等。 一年后,再颁布改革科举制度法令,废除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恢复以《春秋》,三传明经取士。同年秋,实行太学三舍法制度。 新法在神宗的支持下,确实取得了一定的顺利,但改革的路上注定充斥着太多阻力。 一旦触及保守派的利益,那王安石要走的自然就是“孤勇”之路。 这其中就有反对派竭尽所能地搜集变法弊端,对王安石进行抨击,而且当中不少人曾是王安石的朋友、学生,甚至变法派内部也出现了分裂。 这也为后面的变法失败埋下了隐患。从二次罢相,到变法失败,再到病逝江宁。这一千年来,围绕王安石变法的争议似乎从未停止。 有人说,王安石当属于周公、孔子一类的大人物,是开时代思想之先机的。也有人说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宋代以后中国历史的进程。 千百年,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肯定也会有人质疑、否定。 但抛开其他层面不讲,在那个时代,王安石更像是一个时代的孤勇者,所有的坚持与努力,自然也会夹杂着无奈。 千秋历史伟人,千年精神财富王安石的变法在我们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同样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上,也给了莘莘学子厚重的记忆。 这份厚重的记忆,也出现在语文课本上。作为才子之乡走出的大才子、大文豪,王安石在文学领域也一直有着难以撼动的地位。 有人说,他的《游褒禅山记》,是中国人的一个精神财富:
也有人说,其词豪放旷远,其文境深幽;一代宗师欧阳修盛赞其:“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翻越千年,赞誉无数,再看其作品,确实如此。他的诗词早就被我们熟记于心。 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还有“金溪民方仲永”“槛外长江空自流”…… 岁月更迭,北宋文人的风貌虽然淡去,但是风骨犹在广为流传,被我们“全文背诵”。 千百年已去,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王安石。 也许,他是政治学者依旧在议论的“变法拗相公”;也许,他是众多课本上的历史文豪;也许,他是思想学者公认的大思想家;也许,他还是一个争议的对象...... 又或许,就如同今天的热搜一样,他还是“玩转”Z时代,无数“Z时代们”所膜拜的“锦鲤”! 而今天,是这位江西老表,这位来自抚州才子之乡的一代名相的千年诞辰,谨以此文,也要说一声“谢谢你,王安石”,谢谢你留下的作品影响了我很久、给我们精神财富,谢谢你在900多年前,就给我们做出了“孤勇”“执着”的典范...... 最后,介甫先生,1000岁,生日快乐! *本文由楚秋说江西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