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中山王三器铭文,中山篆精美异常,道骨仙风,每个字可做车标#艺术# #书法# #收藏# 一是注重线条美。在中国的传统意识里,宇宙是一个气的宇宙。与气的宇宙最相合的是线的艺术。书法的线之流动,犹如天地间气之流行,气之流行而成物,线之流动而成字。书法之线的世界与宇宙之气的世界,有了一个相似的同构。英国文艺理论家荷加斯则认为,线条可分为直线、曲线、波形线、蛇形线等几类,这些线条的“不同组合和变化可以界定和描绘出任何可视对象,因此他们能够产生出无限多样的形式”。其中,直线所具有的装饰性最少;曲线因其长度和弯曲度的变化,所以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而这两者相结合则显得更复杂,具有的装饰性也更多。中山王篆书的线条美在于直线的刚劲、曲线的遒逸,运笔书写时,当不急不躁,巧力内蕴,用笔如刀,如锥画沙,力到笔端,将灵动的直线与曲线组构出一个个生命鲜活的世界。 二、是注重超脱美。我们知道,草书是最能体现性情的一种字体,草书多以中锋取势,侧锋取妍,而中山王篆书则是以露锋取妍。一方面,中山王篆书笔画末端的露锋,摆脱了西周金文中规中矩的藏头护尾,而情致外逸,洒脱自然。在书法发展史上,露锋的用笔,是为草书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准备的。另一方面,露锋的用笔,让笔画所在的时空无限延展,无头无尾,无起无止,这种完全的开放性实现了字与纸、图与底完全的融合。顺入顺出的线条,笔有尽而意无穷,缘起缘灭,无迹可寻,与无限的时空默然契和,达到艺术自由的国度。 三、是注重变化美。中山王篆书的用笔可谓极简,简到似乎没有技巧可言,以至通于大道。能尽其性,则可化育,与天地参。大象无形,以不变应万变。线条的搭接可连可断,部首的错落可高可低,曲线的弯度可大可小,用笔的入纸可轻可重,线条的末端可收可放,墨色的浓淡可润可燥,外在的形态可纤巧可雄浑,一一应于自然。当我们真正体会、深切理解了古人在青铜器上用刀挥洒的创作自由时,才能不再亦步亦趋,才会得到思想的解缚,灵魂的放飞。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