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山王器字赏析

 墨缘 2023-10-17 发布于天津

战国中山王器字一一

伟大而华美的篆书瑰宝

文/任 麟

中山王器字赏析

诗曰:

战国风云七雄出,

小小中山显奇书。

中山王篆最多情,

体态婀娜满皇都。

泥香百代藏梦寐,

王厝三器献神图。

染淡洗砚池边树,

花开三分祭厝祖。

中山王器字赏析

(中山王器字:中山篆)

中山国

是春秋战国时期

七雄之外的一个小国家。

1977年,

在河北省平山县

战国中山国第五代

国王厝的陵墓中,

出土了三件青铜器。

分别是:

中山王厝铁足铜鼎

夔龙饰刻铭铜方壶

胤嗣刻铭铜圆壶

合称“中山王厝三器”。

中山王器字赏析

(中山王厝三器)

中山王厝三器铭文

共有1101字。

其中鼎铭469字,

方壶铭450字,

圆壶铭182字。

中山王器字赏析

中山王厝铭文,

极具华美的书写风格。

笔划一丝不苟的线条下垂,

用笔纤细劲秀,

布局疏朗均匀,

字型修长优美,

重心偏上,中宫紧缩,

体势秀逸,摇曳多姿,

极富装饰趣味。

章法随势附形,

穿插自如,圆转流畅,

灵动自然,美不胜收!

中山王器字赏析

笔者近二十年,

在对中山王篆书的研究中,

从书法艺术的角度出发,

归纳总结出五个方面,

亦即“突出五美”:

中山王器字赏析

(任麟教授中山王器篆书释文:故乡有此嘉山水,新城无处不鲜明)

一、突出形体美。

中山王篆书

其修长秀雅的形体,

为何能得以完美呈现?

揭开她的神秘罩纱,

我们终于看到她

惊为天人的形体一一

宽与长的字形呈绝佳比例,

这个比例是1:3左右。

字形宽长比例的变化,

足够让书法作品

呈现出不一样的气场。

习惯将字写得夸张飞扬的,

如果造成字形过长,

则会显得轻佻;

习惯将字写得工整内敛的,

如果造成字形过短,

则会显得板滞。

从这点出发,

中山王器字给了我们

最深的启示,

同时给我们的书法美学,

装上了一双慧眼!

中山王器字赏析

二、突出线型美。

线型大致分为直线、曲线、

波形线、椭圆形线和

圆形线等几类。

这些线条的不同组合和

变化,

可以界定和描绘出

任何可视对象。

中山王器字赏析

(任麟教授中山王器字右幅:世事无难勤则易,人生有道德为鄰;左幅:每见鼎彝铭盛业,时看简策集贤文。)

中山王篆书的线型美,

在于直线的刚劲,

曲线的遒逸,

波形线的诡谲,

椭圆形及圆形线的洒脱。

运笔书写时,不急不躁,

巧力内蕴,用笔如刀,

如锥画沙,力透笔端。

将充满灵性的直线与曲线、

波形线与椭圆和圆形线,

构建起一个个血脉相连的

具有鲜活生命的世界。

中山王器字赏析

三、突出露锋美。

中山王篆书以露锋争妍,

一方面,

笔画末端的露锋,

冲破了西周金文

藏头护尾的藩篱,

而随情挥洒,外逸自然。

另一方面,

露锋的用笔,

让笔画所在的时空

无限伸展,无头无尾,

无起无止,无边无际。

这种立体与多元的开放性,

实现了人与笔、字与纸、

图与底的完美融合。

顺入顺出的线条,

笔犹尽而意无穷,

墨犹止而锋未休,

缘起缘灭,无迹可寻。

与无限的时空

默然契和;

与广袤的宇宙

信息对称,

翱翔于艺术自由的王国。

中山王器字赏析

(任麟教授中山王器字:勤旧学不懈夙夜,辟新知时有见闻。)

四、突出率性美。

中山王篆书的用笔,

极具率性自然之美。

线条的搭接可连可断,

走笔的起止可伸可缩,

部首的错落可高可低,

上下的组合可缩可扩,

直线的刚劲可张可驰,

曲线的弯度可大可小,

用笔的入纸可轻可重,

线条的末端可收可放,

(推测古人如果写在帛或纸

上)墨色的浓淡可润可燥,

左右的结体可对称可穿挿,

字型的构建可简捷可装饰,

外在的形态可纤巧可雄浑。

一句话结论,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率性之美,道法自然。

中山王器字赏析

五、突出变化美。

古人在中山王厝青铜器上,

用刀挥洒,自由地创作。

用刀如笔,刀随手走,

手随心动,心游万仭。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在变化中遵循规律,

在规律中寻求变化,

在美的变化中法乎自然。

经过反思后的我们,

从而不再亦步亦趋,

思想全方位解束,

灵魂多元化放飞。

“入帖”之后再“出帖”,

怀着不同的艺术感染力,

秉持着不同的创作手法,

倾吐着不同的艺术语言,

在书法艺术的天空,

绽放出千姿百态的礼花。

中山王器字赏析

(任麟书法,借中山王器字笔意,拟楚王孙遗者钟铭字:宾朋宴乐惟择嘉友,钟鼓和鸣永扬国威。)

我们对中山王厝

三器铭文的篆书艺术、

美学研究与创作探索,

永远走在路上。

中山王厝篆书这朵

伟大而绝美的艺术奇葩,

以及它所产生的巨大魅力,

必将鼓舞着我们

传承和弘扬祖国的

书法艺术瑰宝,

让铭刻在鼎彝里、

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

都活起来!

中山王器字赏析

(任麟教授中山王器字:修身岂为名传世,做事惟思惠及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