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是什么意思?来自老祖宗的忠告

 kadiwinyang 2021-12-20

“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席不正,不坐。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这段话出自《论语·乡党》,其中便交代了古人在吃饭时的一些规矩。

其实,古人总结的很多餐桌礼仪,到今天也没有过时。还记得小的时候,妈妈总是教导我们吃饭的时候不要敲碗;筷子不要像上香一样地插在饭里,对老年人很不礼貌;挑菜也要挑离自己近的,自己能吃多少挑多少……

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当然还有我们平时不太注意的,比如,老祖宗就曾留下一句话:“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这是什么意思呢?

在古代,人们对数字“三”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周易》中数字“三”作为卦爻的上、中、下三画,分别代表着衍生万物的天、地、人。而老子的《道德经》也说过:“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三最初的含义。

后来数字“三”便被用在中国的礼数上,比如敬酒要三巡,结婚要三拜,打仗时礼让叫“退避三舍”,等等。既然数字“三”有如此多好的方面,为什么在请客吃饭时不能摆三盘菜呢?这还要从古代的祭祀文化说起。

古人认为祭祀时的祭品一般都是单数,每样的数量也是单数,比如三碗饭、三炷香、三个菜、牛羊豕三牲等等。

因此,古代在请人吃饭时,如果在桌子上摆了三盘菜,就会被认为是不合礼数。同时,客人也会心有芥蒂,感觉自己成了被祭祀的对象。

还有,就是国人对于一些字的发音非常忌讳,比如“梨”与“离”谐音,“桑”与“丧”谐音。同样,“三”与“散”是谐音,古人会觉得:这饭还没吃呢,就要不欢而散吗?还是说这是一顿散伙饭?因此会产生一种送客的感觉。

所谓“筷不成五”,并不是说桌子上不能摆放五根或者五双筷子,而是不能摆放长短不一的筷子,不能区别对待。

因为聚在一起吃饭的人都是朋友,如果大家用的筷子不一样,很容易引起误会,认为自己不被重视,或是对自己有成见。这会使人不自觉地联想到“三长两短”这个词,而这个词也是非常晦气的,毕竟古人认为这是对棺椁的解释。

虽然在古人的观念中,宾客长幼尊卑有别,但是在餐桌上还是要做到餐具和食物相同,不然本是好心招待客人,反而会引起不满,那就得不偿失了。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个“五”是指两种筷子和三种摆放方式,也就是不能摆放没有擦干净和夹过菜的两种筷子;同时筷子的摆放要非常整齐(方上圆下),不能摆放横筷、叉筷以及倒筷,这些同样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古时候,人们宴请一般都是用八仙桌或者是圆桌,如果一张桌子上只有六个人,那么从整体上看就好像是一只乌龟前后再加上四个爪子。虽然乌龟象征着长寿,但是却不适合用来赞美他人,所以民间便有了“六人莫坐乌龟席”这种说法。

关于这种说法,从农村现在的红白喜事就可以看出来,通常都是八个人坐在一张桌子上,从没见过六人一席的。

时代发展进步了,现代人在吃饭时已经很少讲究这些了。当然,如今出现以上一些情况的概率也非常低了,因为现代人的消费观已经改变,人们在外面聚餐时,对于“筷不成五”这样的问题也就逐渐忽视了。

参考资料:《论语》《周易》《道德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