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你觉得累,这5个“高内耗”行为,一定要戒掉!(内附方法)

 新用户3738L4CZ 2021-12-20

胡思乱想、自作多情,真的是一件十分尴尬的事情。

你是否经常有以下这几个经历?如果有,那么你就是一个“想太多”的人。

想太多的高敏感者

如果你觉得累,这5个“高内耗”行为,一定要戒掉!

1、经常性回忆起自己过往的蠢事

当初我真不该这么做的

想太多的人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对于一件已经过去很久的事情,还会在脑子里反复思索。

那些自己做过的愚蠢行为,正常人可能睡一觉就忘记了。就算不忘记,也不会经常在脑海里回放审视、观照。

但是,对于高敏感者来说,他们却不肯选择放过自己, 而是对其各种反绉,咀嚼,导致自己陷入胡思乱想的境地。

老是懊悔自己当初应该不要这么做,应该这样做就好了。

但是世上无如果,也没后悔药,如此反复想太多,只会造成思考疲劳。

回忆往事

2、经常消极阐释别人的话语

他说这句话,是在嘲讽我,瞧不起我吗?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句话用在想太多的人身上特别贴切。

他们不但容易对别人的话语进行揣摩,而且还经常性是消极阐释,解读出对自己不利的信息。

说话的人可能只是随口一说,轻飘飘地没过脑子,但是在高敏感者听来,却好像开启一套阅读理解题,对其各种“解剖”:

他这句话是不是在讽刺我?

他是在暗示什么吗,鄙视我?

他心里是不是对我有什么误解?

能够解读别人的言外之意很多时候是一件好事,但是时时刻刻都在解读,而且是负面引导,那就是自寻烦恼,加剧自我的精神内耗了。

我们要知道,对于重要的事情,别人自然会陈述明白,而不是藏着掖着让我们无厘头的各种解读。

想太多是高消耗行为

3、总是担心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

他这么做,不会想要离开我吧?

国际级NLP大师李中莹说过:我们唯一能够控制的人,只有自己。

别人怎么做,怎么选择,那都是别人的事情。

总是想别人所想,思别人所为,就会容易造成情绪疲劳。

自己的人生已经那么难了,就不要分心他人之事,来给自己徒增烦恼了。

高敏感者总是容易杞人忧天,担心这考虑那的,对于他们失控的事情有着巨大的恐慌感。

但是我们要知道自己不是神,想太多只会让自己变得畏首畏尾,不敢前进,生怕前方有什么自己无法控制的风险。

他们宁愿呆在确定的舒适区,没有勇气出去挑战更多的未知,往往容易错失属于自己的良机。

想太多的焦虑

4、经常性后悔自己没说或者没做什么

如果我没说那句话就好了;

我就不应该这么做的......

“事后诸葛亮”也是想太多之人的一个明显特征。

他们习惯对自己说出去的话,已经做的事情,保持后悔的态度。

总是越想越多,然后觉得当初不该说这句话,不应该这么做。

但是说出去的话,已经实践的行为,就像泼出去的水,都是回不来的。

与其让自己陷入懊悔的焦虑里,不如及时抽身,向前观看,才能避免下一次的后悔。

后悔的想太多

5、容易对事情做各种各样的假设

如果我不抓住这次机会,是不是以后都没戏了?

对于一件事情,如果进行过度的假设,只会偏离原本的事情轨道。

各种想法在自己的脑子里跑了几百遍,行动却还停留在原地。

想太多各种各样的消极假设和风险预判,只会让自己成为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越想越糟糕,内驱力变得越加松弛,就越束缚自己的外在行动力。

反之,如果还没去行动和实践,就对事情做出“天花乱坠”的美好设想,也会容易让自己陷入一种虚假的满足感里面,导致实体的行动力缺失。

想太多的5个特征

以上这5个“想太多”者的特征,你中招了几个呢?

那些整天想太多、胡思乱想的人,其实他们容易活得心累。

很多事情,一般人只是经历,或者看看,压根就不会往心里去。

但对于“想太多”的高度敏感者来说,就很容易产生这样的连锁反应:

①细节感知:咦,这个人说我话少,是在嫌弃我吗?

②深入反刍:他具体想表达什么,是我之前得罪他了吗?

③情绪反应:唉,抬头不见低头见,以后的日子该多尴尬呀?

④刺激过载:我怎么这么倒霉呀,人间不值得,太黑暗了……

胡思乱想

很多时候,滚烫的想法会盖住我们一些本身的常识,从而形成对眼前人事物的误判。

想要化解这种“想太多”的高内耗行为,接纳自己的敏感,减少内在冲突,这是首要关键点。

其次,摆脱完美主义的逃避行为,不用过多要求以期完美,面向自己,承认逃避不可耻。

最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逐步调节(调节方法可点击蓝色字体查看:心理学:经常胡思乱想是“高内耗”行为,这6个小方法可有效调节)

想太多的特征

最后牢记这句话:敏感绝不是一个负面的东西,只是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和运用它。

送给高敏感者朋友:这个世界永远拥抱所有人,无论你是谁,处在什么位置,都值得爱与被爱。

以上这5个“高内耗”行为,你中招了几个呢?

持续关注我@心理学大咖集结号一起品人间心理情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