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回归纪念日 手法探究类 试题' ——掌握手法术语,学会恰当运用 ◣学习锦囊◥ ❀明确提问方式 (1)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赏析。 (2)诗的第 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这首诗在写景抒情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说明。 ❀掌握一些常用术语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渲染、映衬)、衬托(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④篇章结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开篇点题、卒章显志、先总后分、先景后情、承上启下、过渡、伏笔、铺垫等。 ❀掌握答题步骤 第一步,审视全诗内容,用一两个词明确指出手法;第二步,结合相关词语阐释诗词是如何运用此种手法的;第三步,分析效果,指出该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题等。 ❀寻求最佳答题方式 (1)全诗(或诗的某几句)运用了 的手法,把 比喻(或比拟)为 ,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 (2)此诗(句)的表现手法主要是以乐景衬哀情。诗人心里本来 ,却以 的景色作衬托,表达了诗人 的情怀。 ◣演练空间◥ 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途 中 见 杏 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传言玉女·钱塘元夕① 汪元量 [宋] 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乐?月台花馆,慨尘埃漠漠。豪华②荡尽,只有青山如洛。钱塘依旧,潮生潮落。万点灯光,羞照舞钿歌箔。玉梅消瘦,恨东皇③命薄。昭君泪流,手捻琵琶弦索。离愁聊寄,画楼哀角。 注:①1235年,蒙古南侵。1275年,元军三路逼近临安。次年二月,宋朝投降。帝后被北迁元都。也同时随行。这首词作为元兵临于城下之际。②豪华:指元宵节的繁华已逝,此指宋朝昔日的整个太平景象已荡然无存。③东皇:指春神。 全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两项简要分析如何运用及表达效果如何。 参考答案 1.首联运用了以乐景反衬哀情的艺术手法。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 的生机,可是面对这美好的景象,作者内心却感到忧愁、苦涩。(回答触景生情,可酌情给分) 2.①比喻:如用元宵节的繁华已逝喻指宋朝昔日的整个太平景象已荡然无存;再如“玉梅”两句,借梅花凋残,春光不久,暗寓宋朝后妃当此国运将终之时,命运坎坷,怨恨至极。②衬托:“离愁聊寄,画楼哀角”句,腹有满腔离宫之愁,只能寄托在戍楼传来的号角声中,以“画”修饰戍楼,用华辞反衬;以“哀”形容角声,相反相成,元宵佳节,以呜咽的哀解作结,足见伤感。(从“以景结情”的角度分析“离愁聊寄,画楼哀角”,酌情给分) 商务合作:18701756126 教师培训:158386025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