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读系列第八十三篇:甲午中日战争始末——一场令人唏嘘的战争

 金色年华554 2021-12-20

中日甲午战争,从大的方面可以分成国外和国内两个战争,从战场上可分为海战和陆战。由于战争的导火索是日本设立了朝鲜傀儡政府,取消了清朝在朝的所有权益,所以战争初期主要战场也在朝鲜。

文章图片1

1.朝鲜战场的节节败退

1894年1月,朝鲜国内发生叛乱,7月在日军步步进逼之下,光绪皇帝屡次下令,要求向朝鲜增兵,名义上同日本一起稳定朝鲜局势。李鸿章迫于各方压力,终于下令淮军赴朝鲜驻扎。

7月中旬,淮军二十九个营共计两千余人乘坐北洋舰队的“济远号”、“高升号”等准备赴朝鲜牙山驻守。25日上午七时,在日本设立的傀儡政府宣布取消大清在朝一切特权后的第二天,日军突然对运送清军的军舰发动袭击。护航的济远号管带方伯谦临阵逃脱,使得满载清军的高升号只剩下了一艘木质的炮舰掩护。

文章图片2

最终,在日海军的包围下,高升号上的七百名淮军开枪反击、拒绝投降,被日军乱炮轰沉,无一生还。只剩下木质炮舰被俘。29日,日军进攻清军在朝驻守的成欢,聂士成部寡不敌众败退公州。8月1日,中日两国互相宣战。

但直到此时,清政府仍然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对清朝国内国际困境十分清楚的李鸿章,不愿意战事升级,更不愿意让其亲手培养的淮军死伤过多。于是他的工作重点仍然是希望西方列强介入,以外交手段迫使日本不要打乱东亚的平衡。所以清朝军队缺乏一项具体的作战方针和策略,全军消极应战。

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淮军的作战效率不高,以致于7月底清政府下令增援的两万淮军部队,8月下旬才全部抵达朝鲜平壤。

此时,之前牙山战役逃跑的叶志超被任命为前线总指挥,缺乏国家观念的淮军将士,一心想的不是保家卫国,而是如何维护淮军集团的利益。以致于清朝白白浪费了日军在打完牙山战役后,缺兵少粮、弹药不足的绝佳战机。

到了9月15日,缓过劲儿的日军向清军发动总攻,叶志超不顾手底下将领的反对,执意要弃城逃跑。于是16日,两万大军未和日军大战,就狼狈地渡过鸭绿江,仓皇回到了清朝国内。清朝从此彻底失去了对朝鲜的控制。

2.黄海大战失利

就在日军驱逐了全部清军后的第二天,即17日上午,他们就马不停蹄地,对在鸭绿江口大东沟海面驻防的北洋舰队发起了攻击,企图截断清朝官兵的海上逃生通道。

日军方面,出动了军舰和鱼雷艇十二艘,淮军北洋舰队方面出动了十四艘。但日本海军在武器装备和设备性能方面远胜于北洋舰队。

上周我们分享过,由于清军在挤走英国顾问后,北洋水师疏于训练,近代化海军的作战机制和战斗指挥体系等几乎为零,再加上清朝每年克扣北洋舰队的军饷,致使几乎所有的船舰设备都严重老化,甚至部分军舰的锅炉接近于报废,就连军用的煤全部都是劣质燃煤。更加不利的是,淮军作为一个代表地方区域性质的武装部队,没有为国而战的勇气和信念,一开战,北洋舰队就处处陷于被动。

更加不利的是,刚开战没多久,总指挥丁如昌就受了伤。由于疏于训练,缺乏对近代海战理念的学习和理解,丁如昌没有按照要求,在战前设置指定代理人或代理旗舰。以致于北洋舰队在丁如昌受伤后失去了“作战指挥链”,各个军舰没了统一指挥,乱作一团。虽然丁如昌负伤后,仍坚持指挥战斗,但整个作战效率大打折扣。

但即便如此,幸运的天平仍突然倒向了大清。1894年9月17日下午2时40分,日本海军总指挥乘坐的“西京丸”号被清军“平远”、“广丙”军舰和鱼雷艇“福龙号”围攻,脱离了舰队阵型。清军虽然不知道船上坐的是谁,但一心只想击沉敌舰,减少敌方战斗力。

文章图片3

很快鱼雷艇福龙号追上了“西京丸”,在离船400米处连续发射了两枚鱼雷,但第一枚被“西京丸”号舰首划出的浪花改变了方向,偏右擦过,第二枚恰好从船尾3米处擦过。两击未中后,福龙号很快改变进攻方向,又从距离军舰40米处,用尾部的鱼雷管发射了最后一枚鱼雷,方向和速度均正确,但却从舰底钻过,未击中目标。

倘若有一枚能够击中,日本海军就会因失去总指挥而战力大减,这场海战的历史很有可能将被改写。但只因北洋水师将平时训练流于形式,竟将鱼雷设定的深度搞错了,才让到手的战机失之交臂。

这场海战从上午一直打到了傍晚。总体而言,北洋舰队除了少部分官兵畏敌逃跑外,大多数官兵都能够坚守岗位、奋勇作战。最终以北洋水师5艘军舰被击沉,以及死伤千人的代价,换来了日军5艘军舰重伤和600多人死伤,并逼迫日本海军撤离战场,完成了淮军海上撤离的护航任务。

此战之后,为了赢得西方列强的支持,同时利用各方势力制衡日本,李鸿章一方面积极同英、俄、法等列强周旋,另一方面极力克制武力,避免战争的升级。他虽然相信日本不会公开和列强作对,但没有掌握真实的国际形势。此时的列强都在观望,等着坐收渔翁之利。所以李鸿章单方面地坚持避战,下令北洋舰队余部退回威海卫,等待列强的调停结果,必然是一场空。

很快,令大清和李鸿章没想到的是,日本并没有收起兵锋,战争的级别还是升级了。

文章图片4

3.清朝的一败再败

1894年10月24日,日军分陆路和海路向清朝辽东发起进攻。

陆路方面,日军突然渡过鸭绿江,四万淮军一触即溃、闻风而逃。25日,除马金叙和聂士成率部屡败日军外,大部淮军向南撤离。在成功阻击日军一天后,26日,终因寡不敌众,九连城和丹东相继陷落。

接着,日军乘胜扩大战果,占领了凤凰城、长甸、宽甸等地,仅仅用了二十多天,东边道各地均遭陷落。

之后,日军马不停蹄分别向东、向西继续进攻,直接进入了辽东腹地,攻下了海城,兵锋直指辽阳。

海路方面,日军海军几乎倾巢出动,30多艘军舰运送官兵从今天大连北部重镇金县的花园口登陆,顺势向南进攻辽东半岛。

11月初,旅顺守将徐邦道率部增援大连,但大连守将赵怀业却只想着逃跑,让前来支援的徐邦道孤军奋战了两天两夜,终因伤亡过半退守旅顺。11月7日,赵怀业弃城而逃,未开一枪,日军兵不血刃占领了大连。

占领大连港后,日军获得了大量军备补充。11月18日,休养了十多天的日军集中兵力攻打旅顺。

文章图片5

驻守旅顺的将领,除了徐邦道孤军苦战外,几乎所有淮军都乘船退守烟台。经过三天的苦战,日军终于以死亡三百多人的代价拿下了旅顺,其中阵亡将校级官兵就有十四名。

恼羞成怒的日军为了报复清朝,连续几天对旅顺的大清居民进行无差别的屠城。据英国人齐·伊·胡兰德回忆:“一连四天,野蛮的屠杀非战斗人员和妇女儿童”。史称“旅顺大屠杀”。

到此时李鸿章还在寄希望于外交手段,下令北洋舰队坐守威海卫,不得擅自出击。

1895年1月下旬,日军突然从海陆两路同时袭击威海卫。2月2日,威海卫南北邦炮台被攻陷,威海卫失守。北洋舰队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境地。海上被日本海军围攻,陆地上日军利用大炮压缩北洋舰队的生存空间。

在绝境中,丁汝昌组织北洋舰队进行反攻,同日军炮战了十多天,击沉日本军舰7艘。但国内陆地上除了淮军外没有外援,海上更是孤军一支。随着定远、来运、威远、靖远等主力舰相继沉没,北洋舰队大势已去,败局已定。

此时,被后世称为汉奸的牛昶炳等人发动兵变,软禁了丁汝昌,逼迫他向日军挂白旗投降,保全官兵性命。丁汝昌拒绝,下令全军沉船或以军舰撞击日军。发现命令无人执行后,丁汝昌服毒自尽而亡。

丁汝昌死后,牛昶炳等人悬挂白旗,向日军投降,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事实上,从1894年秋天开始,李鸿章的节节败退,让李鸿章失去了往日的恩宠。为了支援李鸿章的淮军,清廷已经下令湘军北上,并命令湘军大将为统帅统领湘军和淮军6万余人支援辽东战场。但缺乏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的清军,人心不齐,作战力低下。仅仅在天津,湘军就拖延了一个月都不愿意同淮军并肩作战。

于是,在北洋舰队覆灭后,日军在2月28日至3月上旬,对阵清军势如破竹,连克牛庄、营口和四庄台。仅仅十几天的功夫,湘、淮联军6万大军就全线溃败,辽东半岛全境被日军占领。

文章图片6

听说辽东战败的清廷慈禧太后连忙派人向日本天皇请求议和,在日本提出必须让通晓近代国际政治规则的李鸿章或恭亲王出面谈判才同意议和的情况下,被冷落的李鸿章再次被启用,赴日本开启了中日和谈历程。

好了,本周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对您了解历史有所启发,下周我们走进中日《马关条约》,分享中日甲午战争为清代晚期社会、政治带来了的深刻影响。这是与您分享的第580篇文章,欢迎您的阅读,我们下周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