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战胜利前夕,《解放日报》报道美国用原子弹轰炸日本,毛主席为何勃然大怒,痛批博古?

 科学知更鸟 2021-12-20

1945年8月6日,美军使用B-29轰炸机在日本广岛投下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造成约14万人死亡。8月9日,美军又在日本长崎投下一颗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造成约8万人死亡。

当晚,毛主席正在延安的窑洞里制定和部署对日反攻计划。休息的间隙,毛主席顺手拿起桌上的一份《解放日报》读了起来。没过几分钟,毛主席突然勃然大怒,直接将手里的报纸摔到桌子上。

随后,毛主席打电话给《解放日报》社长兼主笔博古。在电话里,毛主席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通。

生于1907年的博古,尽管年龄比毛主席小14岁,却曾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这或许得益于他早年的苏联留学经历。1926年,年仅19岁的博古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四年后学成回国。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进行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博古与李德推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致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35年1月,博古在遵义会议上被解除中共最高领导职务。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随着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武装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毛主席认为中央亟需主办一个大型日报,以加强对各地的宣传和工作指导。于是,当年春天,中央决定停办《新中华报》,将该刊与《今日新闻》合并,在延安出版大型日报《解放日报》,作为中央机关报。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报》正式创刊,博古被任命为社长。

从筹备之日起,毛主席就对《解放日报》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亲自动手为《解放日报》写社论,还审阅和修改过许多《解放日报》拟发的重要文章。

按照惯例,《解放日报》每次报道重大事件,都要先向毛主席请示报告。但是,《解放日报》报道美军向日本投放原子弹这件事情,却没有先向毛主席请示报告,等于来了个“先斩后奏”。

《解放日报》之所以没有向毛主席请示报告,是因为他们认为原子弹爆炸只是一个科学上的问题。

毛主席为什么勃然大怒

毛主席在电话里批评完博古,这件事情还没有翻篇。第二天,博古带着当时的《解放日报》副总编余光生来到毛主席的窑洞里,俩人又被痛批了一个多小时。

一篇美军投放原子弹轰炸日本的报道,为什么会引起毛主席如此的勃然大怒呢?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当时《解放日报》的做法。8月9日当天,《解放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美国使用原子弹轰炸日本的消息,并使用了“所有生物被烧死,该城烟火弥漫,高达四万英尺”的消息提要。

毛主席认为,这篇报道犯了一个严重的政治性错误:它过分夸大了原子弹的威力,极大淡化了中国人民十多年的抗战成果,将会对解放区军民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8月13日,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再次强调:“美国和蒋介石的宣传机关,想拿两颗原子弹把红军的政治影响扫掉。但是扫不掉的,没有那样容易。原子弹能不能解决战争?不能。原子弹不能使日本投降。只有原子弹而没有人民的斗争,原子弹是空的。

在毛主席看来,作为党报,《解放日报》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人民的意志,话怎么说,文章怎么写,都需要认真推敲和揣摩。目前正处于夺取抗战胜利的关键时期,《解放日报》的这种报道倾向更是要不得,它对党和群众的影响很大。我们绝不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日本投降,仅仅是因为两颗原子弹吗

美军投放第二颗原子弹后不到一个星期,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国内外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是两颗原子弹打败了日本。

事实上,这种观点大错特错,甚至有些可笑和无知。美军向日本本土投放两颗原子弹,既不是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也不是日本投降的直接原因,充其量只能算是日本投降的加速剂。

日本投降的第一个原因,是中国人民十四年来的英勇抗战。亿万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牵制住了日军的主力和精锐,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和战略资源。

日本投降的第二个原因,是国际形势的变化。进入到1945年,轴心国集团意大利和纳粹德国先后覆灭,中国军民从西面向日军发起全面反攻,百万苏联红军从北面围剿日本关东军,美军从南面和东面向日本本土发起攻击,利用轰炸机将日本多个工业城市和军事重镇夷为平地。此时的日本已经被四面包围,再无突围的可能性,战败已成定局。

日本投降的第三个原因,是其国内的弹尽粮绝。经过多年的战争消耗,日本国内的石油、粮食和优质兵源等战略资源已经被消耗殆尽,国内经济也濒临崩溃。为了支撑战争,日本国内已经开始砸锅卖铁,街道上的电话亭都快被拆除一空。粮食方面更是极度匮乏,平均每人每天能分到的粮米只有二三两。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日本再不投降,等待它的只有种族灭亡。

毛主席高瞻远瞩,首创“纸老虎”难倒翻译

毛主席之所以雄才伟略,是因为他看待问题总是比别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

1945年初,美、苏、英三国在雅尔塔召开会议,签订了人所众知的《雅尔塔协定》。雅尔塔会议在牵涉到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的主权利益问题上,违背了世界各国平等合作、尊重主权完整的原则,有大国主宰一切的强权政治表现,同时也通常被看成冷战的标志。

在这种背景下,《解放日报》过分夸大原子弹的威力,会给人民群众造成美国不可战胜、依附于美国的国民党也很强大的片面印象。考虑到当时国共两党分歧严重的国内形势,这将会我们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1946年8月,当解放战争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时,毛主席在延安接受美国女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专访,再一次提到了美国的原子弹。毛主席说:“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其实并不可怕。当然,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那件新式武器。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由此诞生。

在英语当中,没有“纸老虎”这个单词。因此,当时担任翻译的《解放日报》总编辑余光生就用了英语中类似的习惯用语“Scarecrow(稻草人”来代替。然而,这个“Scarecrow”令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听得一头雾水,毛主席也认为“稻草人”没有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由于毛主席在研习英文和国外文化的过程中接触过“纸(paper)”和“老虎(tiger)”这两个单词,所以他就说道:“不行,我的意思是纸糊的老虎,是paper-tiger。

就这样,Paper-Tiger这个组合词,随着毛主席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开来。

毛主席的水晶棺技术含量有多高?至今无人能再做!为何造了5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