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至的前世今生!

 海云频道 2021-12-21

二十四节气是智慧的中国古代人们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习性的细心观察,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相邻两个节气约相差15天。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冬季有以下六个节气。

1.立冬:斗指西北;太阳黄经为225°。公历11月7-8日交节。立冬是干支历亥月的起始。

2.小雪:斗指已;太阳黄经为240°。公历11月22-23日交节。

3.大雪:斗指癸;太阳黄经为255°。公历12月6-8日交节。大雪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

4.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70°。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5.小寒: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85°。公历1月5-7日交节。小寒是干支历丑月的起始。

6.大寒:斗指丑;太阳黄经为300°。公历1月20-21日交节。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

如果这时家里有孕妇的话,冬至圆发了,就会生男,否则就会生女。吃冬至圆时入口必须成双成对,以求吉利。吃到最后只剩两粒,已婚的人将会万事如意,剩下一颗,单身未婚者将会凡事顺利。还有些家庭在傍晚,用应时的果品、三牲拜神祭祖。也有在这一天"晒冬米"的,就是把白米用水洗过,在这天的阳光下曝晒后收藏起来,留给日后有病的人煮粥吃。

在以太阳为福祉的古代,冬至是一个很重要的节点。古人说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这一天世间阴气最重,阳气初生。

农村俗语曰:“长到夏至短到冬”“过了冬,一天长一葱”,指的都是冬至这个极致节点,夏至日是太阳直射地球最北端(北回归线)的日子,冬至日是太阳直射地球最南端(南回归线)的日子。夏至日,对北半球人来说,是白天最长的一天。冬至日,自然是白天最短的一天了。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冬至一定要吃饺子,防止耳朵冻,但是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何冬至一定要吃饺子呢?在这个重要的节气,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名医张仲景,感谢他在冬天用羊肉、辣椒和驱寒的药材熬制“祛寒娇耳汤”治疗人们的耳朵冻疮,所以,现在一些地区,还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每年冬至颐和园十七孔桥都会有金光穿孔的奇观。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前后阳光恰好照射在了十七孔桥所有桥洞的侧壁上,这样就会呈现出“金光穿洞”的美景。

冬至过后,就进入了“数九寒天”,也到了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因此人们为了保暖,喜欢食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比较常见的是,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饺最为常见。

在南方一些地区,冬至时节的习俗是吃冬至丸,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菜、果、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丸。不仅自家吃,还会赠送亲友表示祝福。有的还会带上煮熟的冬至丸,准备水果、香、银纸等祭品,上山扫墓,祭祀祖先。

【冬至养生八大原则】

1.要少大汗——大汗后容易寒气侵袭,感染风寒,尽量避免大汗淋漓。

2.要防犯病——尤其是风湿骨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容易复发。

3.要水量足——一般每日补水仍不应少于2000~3000毫升。

4.要多泡脚——每晚热水泡脚能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睡眠。

5.要精神好——冬季要养心安神,要控制情绪,心态平和。

6.要早睡眠——冬季要早卧晚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7.要多喝粥——冬季养生要多喝热粥。羊肉粥、八宝粥、小米粥都很适宜。

8.要防受寒——忌腰部、腿部、腹部、脚部受寒,外出佩戴围巾、帽子、手套。

听说转发文章

会带来好运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