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跨越百年,影像记录敦煌莫高窟的前世今生

 安喜的空间 2021-12-21
直到现在,仍然没有什么技术能够阻止莫高窟的风化、斑蚀,将来有一天,莫高窟也许会永远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
图片
敦煌莫高窟第45窟唐代塑像。摄影/孙志军
一百多年前,一位道士在清理敦煌的某处石沙时,偶然敲了敲墙壁。这一敲,敲响了墙壁后空洞的阵阵回声,也敲响了埋藏千年的辉煌历史。
莫高窟重现人间。
图片
1907年的莫高窟外观。摄影/斯坦因
很多探险家、摄影师来到这里,记录下20世纪初的莫高窟。他们为敦煌留下了最早的影像资料。
图片
1908年拍摄的莫高窟,可以看出墙体损坏严重。摄影/努埃特
一百多年来,壁画的褪色、风沙的侵蚀,化学作用不可避免的影响了这些珍贵文物和艺术品的寿命;战乱、动荡等人为因素更是加速了它们的生命进度。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对于敦煌文物的保存修复和管理才得到重视,一代代“敦煌人”在修复风化暗淡了的壁画、佛像。当地取材,尽可能保证修复材料与原有材料一致。最大程度的恢复千年前敦煌的模样。
在修缮保护莫高窟的同时,敦煌的摄影师也在记录着莫高窟中各种艺术品的影像资料,为我们在历史的进程中抓住敦煌的每一瞬间。
莫高窟处于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地,各民族和宗教的交叉点,自从公元366年,第一个洞窟凿建开始,莫高窟经历了无数兴荣交替,南北朝、隋唐、五代、宋朝……每一个时代的变革,都给莫高窟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和不同的生命力。
图片
不同洞窟的不同壁画风格。摄影/孙志军
图片
敦煌莫高窟第 257 窟,九色鹿。摄影/孙志军
图片
敦煌莫高窟第 156 窟,张议潮起兵图,展现了晚唐时期敦煌大族张议潮从吐蕃手中收复敦煌的盛况。浩浩荡荡的大军手举旗帜,能分明的看见仪仗队、乐队、警卫队不同的姿态。摄影/孙志军
图片
敦煌莫高窟第 61 窟,四大天王。窟顶四个角落画四大天王像,分别为:东南角画南方毗琉璃天王、东北角画东方提头赖吒天王、西北角画北方毗沙门天王、西南角画西方毗楼博叉天王。这四大天王神色凶狠,压迫力十足,在众佛中赫然凸显,神采飞扬。摄影/孙志军
重摄敦煌”项目是比对着20世纪初那些探险家和摄影家的珍贵敦煌影像,从相同的角度、景别、光照环境下,重新拍摄照片,进行百年敦煌的古今对比。
“当看到1908年由法国人伯希和拍摄的洞窟图片时,我才发现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等文物,仅仅和七八十年前相比,就已经大大退化,或模糊,或丢失,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说。
一百年,敦煌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图片
图片
302窟,窟顶西披(隋)。1908 年黑白照片中,记录了完整的隋代说法图,精美绝伦画面中前景部分为甬道盝形顶,画宋代千手千眼观音;后景为窟顶前部的人字坡顶西披,分为两段:上段画萨埵太子本生(佛陀前生之一为太子,舍身饲虎),下段画福田经变(福德之田,供养以获福报)。后部平顶隋代画说法图、平棋图案等。彩色照片 摄影/孙志军
图片
图片
323窟 主室南壁(初唐)。历史影像黑白图片显示,壁画中间缺失的是杨都出金像部分最上部画千佛;中间初唐画佛教史迹画,从左到右分别是西晋吴淞江石佛浮江、东晋杨都出金像(大部分于 1924 年被美国人华尔纳盗劫破坏)、隋文帝迎昙延法师入朝等;下部画菩萨七身。彩色照片 摄影/孙志军
图片
被美国人华尔纳盗劫的杨都出金像部分,现存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摄影/孙志军
图片
图片
154窟 主室北壁(中唐)。1908年黑白照片中,仍能看到经变下部乐舞图及其左侧壁画所绘内容为观无量寿经变一铺。观无量寿经变发展到此窟,已基本定型,延续了早期初唐洞窟的基本图像内容与结构特征,中间主题为说法会,东侧未生怨,西侧十六观。壁画下部西夏画持花供养菩萨。彩色照片 摄影/孙志军
百年敦煌的变化,我们看到时间能带走很多东西。古今对比,让我们得以见到那个未曾见过、也已经不可再见的莫高窟。
就像《世纪敦煌:跨越百年的莫高窟影像》这本书,让我们感受到莫高窟700多个洞窟,每一个都是历史故事及文物的陈列室及美术馆。通过120年的时间跨度的影响对比,让我们感受到敦煌的艺术品并不是“遗迹”和“静态的壁画”,而是活生生的历史和生命的脉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