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探索一流高新区发展之路——惠州仲恺高新区“十四五”规划编制思路

 晴耕雨读96 2021-12-21

   作者: 顾畅   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高新区作为我国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承担了大量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培育工作,是我国改革的先行区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当前,高新区正迎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如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发展动力,充分融入区域发展大局,是各地高新区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近日,由惠州仲恺高新区委托中信集团子公司中国国际经济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咨询”)编制的《仲恺高新区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向社会发布。中信咨询高标准、圆满地完成仲恺高新区“十四五”规划编制任务。《规划》提出了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双区驱动”等重点领域的新战略新举措,描绘了建设国家一流高新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现结合规划编制中的思考与探索,作如下分享。

一、高新区发展面临的问题

2021年1—9月份,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的GDP达到10.2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的12.4%;培育了全国超过三成的高新技术企业和67%的科创板上市企业;每万名从业人员R&D人员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3倍。高新区已成为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然而综合排名前10的国家高新区,GDP总量占到所有169家国家高新区的36.5%,当年发明专利授权数更是占到64.8%(2019年数据)。大量高新区仍然面临“高”“新”特色不突出、创新能力偏低、协同开放力度不足、生活配套薄弱等问题。

创新能力偏低,转型升级难以实现。部分高新区缺少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研发投入强度、经费利用效率偏低;产学研互动合作通道不畅;孵化器、加速器运营效率较低;创新服务机构缺失,技术要素交易不活跃。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发展阶段,创新能力偏低直接影响了发展转型的内在动力。

“高”“新”特色不突出,主导产业不明确。高新区的核心是高新技术企业,但在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压力之下,高新区存在放低准入门槛,过度出台优惠政策,招商方向不明确,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高新区缺少真正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创新主体,未能形成龙头带动,上下游协同的主导产业集群。

协同开放力度不足,未能形成区域分工格局。人才、资金、技术等高新区发展急缺的资源天然具有向区域核心城市集中的趋势,落后高新区如果未能借助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主动对接核心城市和先进高新区,获取外溢产业和稀缺资源要素,同时借助区域产业分工增强产业根植性,则必然进一步落后于发展浪潮。

生活配套稀缺,服务业基础薄弱。高新区在诞生以来就是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性质上属于政府派出机构,而非一级政府,其经济发展职能远高于社会事务职能,这就是导致“产”的部分远大于“城”的部分。但“城”的缺失使金融、咨询、信息以及高端餐饮、娱乐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失去支撑,进一步加剧了人才的流失,抑制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背道而驰。

为了解决制约高新区发展的种种问题,2020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推动区域协同发展,融入全球创新体系。2021年4月份落地的新版高新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也新增了绿色发展和宜居包容性、综合质效等方面的指标,从而引导高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仲恺高新区“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探索与谋划

惠州仲恺高新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并以近代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先生名字命名的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经过多年发展,仲恺已成为惠州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核心引擎和创新驱动发展的主阵地,培育了TCL、华阳、德赛、亿纬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2020年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中位列第35位。

但仲恺高新区同样面临多重挑战:创新活力动力不足,服务收入占比过低;产业层级能级不高,规上工业增加值利率低于广东省和惠州市平均水平;区域协同效应不强,产业合作模式单一;产城融合有待深化,环境建设水平明显滞后于产业发展。因此本次规划工作坚持高点定位,衔接省市各项上位规划的同时充分依据仲恺发展实际和高新区特色进行系统设计,并在重点领域进行精细谋划。

一是科学设置发展目标,强化创新和开放方向的指标设置。围绕建成国家一流高新区的目标,参考广东省和惠州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选取“经济发展”“创新驱动”“对外开放”“民生改善”“绿色生态”5类一级指标,27项二级指标。在保留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企业数等经济发展指标的基础上,设置研发机构覆盖率、创新平台数、进出口总额、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等反映高新区发展特色的指标;提出了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超过6.8%,高新技术企业数量1200家以上,成为全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的发展目标。

二是从企业、金融、协同、管理和人才五大方面落实创新驱动战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具有主体作用,是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因此重点谋划了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瞪羚、独角兽、单项冠军企业培育计划、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等创新主体培育工程。此外,在科技信贷、科技金融、政银企对接等服务平台、以及国际产业创新合作平台、技术转移转化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和运营、高层次人才共育共引共用机制等方面都进行了细致的规划,为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提供科技金融支撑、协同平台与机制支撑、创新氛围支撑以及创新人才支撑。

三是突出“高”“新”特征,构建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基于仲恺高新区二产为主,三产偏低,主导产业支柱效应凸显,新兴产业规模偏小但增长明显等发展实际,重点打造移动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慧能源、人工智能、激光与增材制造五大制造业集群。针对附加值偏低的问题,着力推动产业向研发设计、成套设备制造、软件系统集成、品牌运营等价值链高端攀升。其中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两大产业重点拓展下游应用环节产业链,智慧能源产业则基于核心企业电池制造业务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服务业方面,立足优势制造业转型升级市场需求,以产业赋能为导向发展信息服务业,以产业创新为导向发展科技服务业,以供应链优化为导向发展流通产业,以产融结合为导向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

图片

图1 仲恺高新区产业平台布局图

四是立足区位优势,充分把握“双区驱动”利好。12月10日,赣深高铁正式开通,仲恺进入“深圳半小时生活圈”,对加强深恺先进制造创新协同,导入深圳优势科创资本、设施、人才、平台等高端要素均起到极大地带动作用。通过合作机制设计、产业协作、创新协同、交通衔接等方式,仲恺将全面参与深圳都市圈建设。同时规划提出依托各类孵化载体、加速器等平台,充分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大力开展跨区域产业合作和人才交流交融;依托优质生态资源,与湾区城市开展医疗、教育、养老全面合作。

五是坚持“三生融合”,推动产城协同互动发展。仲恺高新区近年大力解决“产”“城”割裂,高端服务业缺少载体的问题,推进了仲恺大道沿线17个更新单元、9.7平方公里改造更新,建成一批彰显现代城市气息的项目,目标打造高颜值仲恺版“深南大道”,重点发展民生服务业、科技服务、流通经济、数字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围绕争创国家一流高新区的战略目标,加快形成“一区多园,联动发展”的发展格局,重点建设潼湖生态智慧区、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加快东江科技园、惠南科技园产业提质升级,将四大园区与仲恺大道中央商务轴共同打造成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

图片

图2 仲恺高新区城市更新规划效果图

三、对地方政府发展规划工作的探讨

地方政府发展规划是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和战略性布局,对编制单位的战略高度、研究能力、文字功底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可以概括为5个“既要、也要”。一是既要考虑国家战略和各项上位规划,也要充分结合当地发展实际和特色;二是既要体现当地主要领导的发展思路,也要充分结合专家建言和职能部门的主办意见;三是既要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各项任务进行全面覆盖,也要对关键问题进行细致研究;四是既要有理论层面的描绘,也要有深入一线的调研与科学的测算;五是既要保证表达的专业性和严谨性,也要考虑文章的可读性,使规划成为社会共同的行动纲领。

自2020年底项目启动以来,中信咨询高度重视本次规划任务,高标准选任课题组专家和研究人员。课题组通过集中座谈会和驻场访谈等形式与全区各职能部门、园区镇办等20余部门进行深入交流,收集了大量基础资料;配合仲恺科技创新局完成3次意见征集,提高全区各职能部门和园区镇办参与度,使规划在内部研讨和修改后日臻完善。项目邀请了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同志,以及五名来自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中宏院、清华大学的专家共同组成专家组,高标准地完成了规划评审,并就仲恺高新区“十四五”期间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图片

图3 规划编制主要流程示意图

中信咨询将经济社会发展咨询定为重要的业务方向,为各级政府提供从发展全局到具体领域、产业和项目全覆盖的咨询服务。本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咨询业务的又一次成功实践,助力仲恺高新区擘画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展望“十四五”末,仲恺高新区GDP将突破116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综合排名进入全国高新区前30名,并向着国内一流高新区的目标不断迈进。




图片


中国国际经济咨询(中信咨询)是中国中信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由原国家副主席、中信创始人荣毅仁先生倡导,会同经叔平先生等老一辈工商企业家创立的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专业咨询公司。
图片

“独立、客观、公正”,以创新的理念,追求“客户价值最大化”

图片

地址:北京朝阳区新源南路6号京城大厦22层

电话:010-84861310

Email:ciec-info@citic.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