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秦同人】伯牙与钟子期之相遇

 南有鱼123 2021-12-21
食用指南:小
白脑洞文,无文笔,无逻辑,不考据。

初春时节,汉水之阳。

伯牙一行人等几经波折,终于到达楚国边境。南方水路纵横,几人商量一番,便转乘水路前往郢都。

几日之后,船只行至丹江口附近。忽然狂风大作,大雨倾盆而下。船夫见雨势不绝,前路难辨,舟楫不能前进,于是在附近山崖下暂时避雨。

船夫见客人面有焦色,安慰道:“行过丹江口之后,郢都不过五六日路程。春雨骤来,去的也快,公子稍安。”

果然,到了夜里,雨势渐歇。风恬浪静,雨止云开,现出一轮明月。

此时正值十五,雨后月色犹为皎洁。伯牙在船舱中,独坐无聊,命身边童子起炉焚香,道:“如此良景,待我抚琴一二。”童子应声,焚香净手之后,双手捧起琴囊,将其置于几案之上。

伯牙开囊取琴,调整好音色之后,信手弹出一曲。琴童跪坐在旁,只觉琴声悠扬,心中欢快。突然,“叮”的一声,琴弦断了一根。琴童吓了一跳,见伯牙指尖冒出几滴血珠,惊叫出声。

伯牙从怀中取出一方巾帕,轻拍童子,转而沉声道:“荒山野岭,恐有盗贼。你速将船中之人唤醒。”原来伯牙弹琴兴起,不觉半夜,船上之人皆已入睡。

伯牙向船夫问道:“这船所停何处?”船夫从好梦中醒来,不明所以。见客人有问,醒神回忆片刻,道:“偶来风雨,雾气迷茫,四野无人,小人实不知停靠何处。但早前经过郧邑,现下应该未出楚境。”

“孤身行走,旦夕枕戈。我并未听见任何异常。”同行的游侠道。

伯牙摇头,道:“我为乐师,从童子起就训练听辨音色,周围必然有人闯入。”琴童附和道:“琴弦断绝之时,确实有竹木断裂之声传来。”

船夫大感惊奇,却道:“四周竹林密布,或许山野动物偶然经过,竹子断裂,并不足奇。”

伯牙摇头:“是金属敲击竹木之声,并非自然草木之声。”

游侠自恃武力,不曾听见刀剑之声,对伯牙的说法不大认同。但游侠与伯牙师徒二人一路同行,知道伯牙并非信口雌黄之人。况且,游历在外,自当慎之又慎,遂道:“楚国疆域辽阔,四周小国林立,或许不慎误入两国交界,待我仔细查看一番。”说罢,走出船舱。

游侠极目四望,正如船夫所言,四周确无人家。游侠闭目聆听,风声不减,草木沙沙作响;雨势微小,偶有山雀飞过。山水春色,并无肃杀之气。游侠沉吟片刻,从岸边随手拾起几枚石子,腕中发力,分别掷向四周。只听“嗖”“嗖”几声过后,对面山崖之处传来轻微响动。

游侠“吒”了一声,双手迅速搭弓,正要射箭,忽听岸上有人应答:“舟中之人,不必见疑。我并非奸邪盗贼之流,我乃中人过客。因为斫木晚归,正值狂风骤雨,雨具不能遮蔽,所以潜身于岩石之下。听闻君子操琴,不觉停住脚步。”

游侠冷笑道:“山野樵夫,也敢称'听琴’二字!”持弓稍偏,将手中之箭射出,喝道:“士人操琴,岂是山野之人能够听懂。尔当速速离去,否则,休怪利箭无情!”

那人不去,在崖上高声说道:“君子此言谬矣!岂不闻'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君子若欺负山野中没有听琴之人,这夜静更深,荒崖下也不该有抚琴之客了。”

伯牙见那人对答爽利,且言出雅正,心中暗暗称奇,遂向游侠道:“听此人言语,想来识得一些诗书。或者真是个听琴的,亦未可知。待我试他一试,莫要伤了无辜。”

伯牙走近舱门,高声问道:“崖上那位君子,既是听琴,站立多时,可知道我适才所弹何曲?”那人道:“方才君子所弹,乃出自《小雅·伐木》第一阙,其词曰:'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弹到这一句,就断了琴弦,还有一句就是'求其友声’”。

伯牙闻言欢喜,道:“先生果非俗士,隔崖遥远,难以问答。且雨势渐大,不如到船中避雨听琴。先生以为如何?”那人朗声应道:“敢不从命!”

船夫摇船,将船停泊于对岸。不多时,来人下到岸边。游侠见此人头戴箬笠,身披蓑衣,手持扁担,腰插板斧,脚踏芒鞋——果然是个樵夫,示意船家搭木为桥,让其上船。樵夫入得甲板,放下扁担,拱手答谢。

游侠见其虎步星目,又坦荡知礼,心中颇有几分好感,遂好意提点:“弹琴之人是位雅士,须得言语恭敬,小心应答。”

那樵夫再次拱手,道:“容我稍作整理。”言毕,依次除去身上的斗笠、蓑衣、板斧等物,将上述之物皆置于舱门甲板一侧。脱下芒鞋,滤去泥水,重又穿上,步入舱来。游侠阻止不及,也随之一并入得舱中。

夜色深重,船舱宽敞,灯烛却明亮。

樵夫进得内舱,豁然一亮,只见一人立于案旁,那人身姿挺拔,如松挺拔,如月皎洁,樵夫知道这便是弹琴的人了。樵夫拱手、长揖,道:“见过君子了。”伯牙转身回礼,命琴童看坐。琴童将席子置于几案之下,樵夫并不谦让,坦然坐下。

游侠见樵夫不告而坐,微微皱眉。适才樵夫对答得体,游侠本以为此人识得些礼数,不想他见贵人不拜、贵人赐座不谢,前后言行相差,心中好不纳罕。

“果然是个山野樵夫!”琴童哼唧一声。伯牙颇重礼节,见樵夫言行不羁,微微不悦。也不问那樵夫由来,只是低头垂眸,轻轻挑弄手中琴弦。

樵夫安坐榻上,笑而不语。

两边默坐多时,船舱之中一时寂静无声。

伯牙淡声问那樵夫:“适才崖上听琴的,就是你么?”樵夫答道:“不敢。”伯牙道:“我且问你,既来听琴,必然知道琴之出处了?”

正问之时,船夫于舱外回禀:“风色顺了,月明如昼,可以开船了。”伯牙道:“且慢!”

樵夫道:“君子有问,我便来答。但言语絮烦,唯恐担误君子顺风行舟。”伯牙笑道:“惟恐你不知琴理。若讲得有理,四方游历罢了,本就是随行随止,何况行路之迟速!”

“既如此,便只有恭敬从命了。”樵夫闭目片刻,吟唱道:“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声音清脆,如金玉相撞,韵味悠扬。

“丹水有鸟,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名曰凤凰。凤凰五彩而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凤凰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身具五德,见则天下安宁。”伯牙不禁抬头望向樵夫,樵夫骤然睁眼,眼神清亮,两人目光相撞,宛若清江映月。

“梧桐乃树中之良材,夺造化之精气,堪为雅乐。伏羲遍寻梧桐,得三丈三尺高之梧桐,伐之。截为天、地、人三段,叩之,取其清浊相济、轻重相兼之段。置于长流水中,浸七十二日,应七十二侯。取出阴干,斫而为琴,其鸣锵锵,引凤凰来鸣。”

“尧舜操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大治。五弦正音,宫、商、角、徵、羽也;弦长三尺六寸五分,应周天之数。文王囚于羑里,其子伯邑考含冤,文王哀悼,添一弦而为文弦。武王伐纣,誓师牧野,激烈发扬,添一弦而为武弦。文王、武王各加一弦而为七弦,音在少宫、少商。七弦者,法七星也。”

游侠已然听得入迷。琴童双手支颐,见樵夫忽然顿住,憨声道:“你说的没错,师傅就是这么教的。”樵夫含笑回首,抿唇不语。

伯牙见他将琴之由来一一说来,早就将刚才的轻微不快放下。听他声音嘶哑,想必喉中干渴,遂笑道:“案几上有酒水,先生请用。”琴童恍然,上前为其斟酒,樵夫也不客气,一连饮了三回。

游侠待他饮过酒水,问道:“某游历列国,也曾与士人相交,所弹奏者多为七弦之琴”,与伯牙抱拳,伸手指向伯牙之琴,“乐师之琴却为十三弦,又是何由来?”

樵夫将酒杯置于几案一旁,缓声道:“穆王西征犬戎,九夷来朝,乐师钟子嫠作九弦之琴,以象九德。王室衰微,诸侯代行天子之事,故有颂琴。齐桓公尊王攘夷、九和诸侯,有颂琴名'号钟’,其形象筝,弦作十三。齐桓公之后,晋、楚等国相继称霸,十三弦之琴行于诸国。”伯牙颔首,樵夫继续道,“听此琴之音,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九德俱备;观此琴之形,桐木为胎,象筝而十三弦,此琴为颂琴无疑。”

“为何称'颂琴’?”游侠好奇问道。

樵夫笑道:“颂琴即雅琴。周公制礼乐,琴瑟必伴以歌诗,诗有《雅》《颂》,故以颂为琴名,犹如言雅琴也。然而……”,樵夫略一顿,出神片刻,哂道:“颂琴者,颂德之音也。礼崩乐坏,齐桓晋文去今已远,诸国久不闻颂琴之音矣。”

游侠本听得入神,却听樵夫如此言语,颇感有趣,哈哈一笑,道:“当今雄主,非晋即楚,你莫不是说楚王无德?”上下打量樵夫片刻,“你着楚服、戴楚冠、操楚音,却说楚王无德。区区一介樵夫,竟狂妄至此?”

樵夫淡然一笑,道:“君子此言差矣。昔者,周厉王使卫巫监谤,国人道路以目,以至于国人暴动,厉王被逐。国人议论风情,本是寻常。虽非卿士,谁能非之?”游侠神情一凛,若有所悟。

伯牙莞尔,赞道:“先生博闻通达,实在令人钦佩。”樵夫望向伯牙,朗声而笑,“既如此,能否有幸再听君子弹奏一曲?”

“幸甚至哉!”伯牙笑道,将断弦重整。不知为何,伯牙突然想起几年之前游历泰山的景象。沉思半晌,抚琴一弄。樵夫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不答,低头凝神片刻,将琴再鼓。樵夫又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刚才所念者,正是此次从黄河南下,游渡江淮的景象。心中所想,樵夫皆得之。

伯牙不觉大惊,推琴而起,望向樵夫,连声惊呼:“失敬!失敬!竟是山中隐士!”与樵夫郑重施礼,道:“伯牙见过高士。”

樵夫起身回礼:“钟期见过伯牙。”

有鱼泡泡

一、本故事纯属虚构,不考据。

二、内容改编自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的话本小说《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