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通鉴:商鞅说,普通人懒惰不愿意改变,定个规矩让他们干就行了!

 品读二十四史 2021-12-21

本来,商鞅在魏国的时候,受到宰相公叔痤的赏识,公叔痤甚至有意让他接替自己的位置,可时机太不凑巧,举荐商鞅的时候,公叔痤一副病入膏肓神志不清的样子,这也让魏惠王放弃了商鞅。

据《资治通鉴》记载,此时的秦孝公,如同当年的魏文侯一样,正在求贤若渴,商鞅来到秦国以后,两个人这么一谈,那真是相见恨晚啊!可变法毕竟不是小事,为了慎重起见,为了得到更多人的认可,秦孝公召开了一个大会,让商鞅展示自己的见解,也希望有人能出来进行切磋。

那一天,秦国的好多大臣都在,秦孝公也在,商鞅更在。商鞅面对秦孝公,再次陈述自己的观点,其实这话也是说给大家听的。

变法这个事情,普通人是不容易接受的。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面对即将改变的生活,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害怕,是疑惑,可一旦尝到改变的甜头,他们又会欢天喜地,完全忘记自己有过的担心。

所以说,想做出不寻常的事情,是没必要征求所有人意见的。只要是能对国家有好处,能在将来给大家带来实惠,就要大胆放手的去做。

秦国,那还是有人才的,商鞅话音未落,一个叫甘龙的大臣就站了起来。

你这话说的不对啊!传统的东西,能一直延续到今天,肯定是有道理的。依照传统的法令行事,官员们干起活来会轻车熟路,得心应手,人民也习以为常,不会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不服气,皆大欢喜嘛!

哎,甘龙的这番话,那听在商鞅的耳中,是一点挑战性和创新性都没有,只见他转过身来,对着甘龙微微一笑。

人啊,往往就是太惰性了。普通人习惯于做熟悉的事情,所谓各个领域的行家里手,也仅限于在本专业里混,绝大多数人都包含在这两者之中。这两种人,让他们当官,按照条列规定,死板的去执行,那是上等人选。

但是,听好了,我在说但是,这些人是不能给他们讨论国家方针政策的。只有先知先觉,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东西的人,才能制定方针路线。普通人,就等着政策和路子出来以后,跟着走就行了。

为什么这么说哪?因为先知先觉的人贤明,只有贤明的人,才有改变现状的勇气,而绝大多数普通人,太过于安于现状,没有人引领,是死也不愿意改变的。

商鞅的话虽然狠了点,可也真是一针见血、字字珠玑。还有一点,大家其实也都清楚,秦孝公一直有心变法,商鞅就是他请来变法的高人,这个公开讨论会,说句不好听的,就是为了让商鞅说服大家的,所以商鞅说话的时候,才会这么的不客气。

看到大家都沉默不语,秦孝公很满意,这正是自己想要的结果。于是他当众宣布,从今天开始,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全权负责变法事宜。

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商鞅变法的内容。

一、民众们按照居住的远近,十家成为一组,本组之内,要互相监视,一家犯罪,另外九家要同样受处分!

二、鼓励大家告密,谁要是能检举犯罪,那就跟在战场上杀敌一样的功劳;谁要是知情不报,就跟战场上投敌一样受处分。

三、有军功的,给予最高级别的赏赐。

四、有矛盾不报告官府,私底下通过斗殴解决的,要受到处分。

五、不管是种田的,还是织布的,只要努力工作,超额完成预计产量,可以免除赋税。

六、经商做买卖的,如果因为懒惰而贫困潦倒,全家充公,男的做奴隶,女的当婢女。

七、皇亲国戚们,如果没有在战场上杀敌立功,一律免除皇亲国戚的待遇。

八、当官的,封爵的,也要有级别的高低贵贱之分,具体就体现在田地亩数、小老婆人数、穿戴衣服的款式上。

九、对国家有功劳的,让他全家荣耀;家财万贯,但是没有立功的,让他只能灰头土脸的过日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