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战中医讲堂:肩关节周围炎

 顺康堂 2021-12-21

       冻结肩是指狭义的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一组表现为肩痛及运动功能障碍的综合征,广义的概念包括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肌腱炎、肩袖撕裂、肱二头肌长头腱炎及其腱鞘炎、喙突炎、冻结肩、肩锁关节病变等多种疾患;狭义的概念仅指冻结肩(或称五十肩),中年以后突发性的肩关节疼痛及关节挛缩症。本文所说的肩关节周围炎是指其狭义概念——冻结肩。病因病机肩周炎在我国古代称“肩不举”、“痛肩”,属痹证范畴。中医认为是年老体衰,气血虚损,筋失濡养,风寒湿外邪侵袭肩部,经脉拘急所致。故气血虚损,血不荣筋为内因,风寒湿侵袭为外因,内外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导致本病。《古今医鉴》指出:“病臂痛为风寒湿所搏,或睡后手在被外为寒邪所袭,遂令臂痛;及乳妇以臂枕儿,伤手风寒而致臂痛者……有血虚作背痛,盖血不荣筋故也;因湿臂痛,因痰饮流入四肢,令人肩背酸痛,两手软痹”。《圣济总录·诸痹门》对本病的发生认为是:“肾脂不长,则髓涸而气不利,骨肉痹,其症风寒也。”

Image      

 根据不同的病理过程,可将本证分为3个阶段:

(1)急性期(冻结肩进行期) 起病急骤,疼痛剧烈,肌肉痉挛,关节活动受限。夜间疼痛加重,难以入眠。压痛范围广泛,喙突、喙肱韧带、肩峰下、冈上肌、肱二头肌长头腱、四边孔等部位均可出现压痛。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关节镜观察可见滑膜充血,绒毛肥厚、增殖,充填于关节间隙及肩盂下滑膜皱襞间隙,关节腔狭窄,容量减少。肱二头肌长头腱为血管翳覆盖。急性期可持续3~10周。


(2)慢性期(冻结期) 此时疼痛症状相对减轻,但压痛范围仍较广泛。由急性期肌肉保护性痉挛造成的关节功能受限发展到关节挛缩性功能障碍。关节僵硬,梳头、穿衣、举臂托物等动作均感困难。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呈“冻结”状态,冈上肌、冈下肌及三角肌出现挛缩。X线摄片偶可观察到肩峰,大结节骨质稀疏,囊样变。关节造影,腔内压力增高,容量减小至5~15ml(正常成人容量15~30ml);肩胛下肌下滑液囊闭锁不显影,肩盂下滑膜皱襞间隙消失,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充盈不全或闭锁。

(3)功能康复期 盂肱关节腔、肩峰下滑囊、肱二头肌长头腱滑液鞘以及肩胛下肌下滑囊的炎症逐渐吸收,血液供给恢复正常,滑膜逐渐恢复滑液分泌,粘连吸收,关节容积逐渐恢复正常。在运动功能逐步恢复过程中,肌肉的血液供应及神经营养功能得到改善。大多数患者肩关节功能能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肌肉的萎缩需较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恢复正常。


【诊断要点】
1 疼痛
      疼痛是本病的早期症状,钝痛、刺痛、刀割样痛均会发生,夜间或者遇寒凉加重,并且疼痛可呈放射性累及颈部、肩胛部或者手、肘等。
2 活动受限
      这种活动受限主要表现在外展、内收、高举还有向后伸展最明显。
3 发病年龄
     本病起病缓慢,病程长,女性多于男性,多为五十岁左右为多,发病前多数遭受过风寒湿侵袭或者由外伤引发。
4 肩关节周围压痛
      本病在肩关节周围会有很多压痛点,比如肩髃穴,肩髎穴,臂臑穴,肩贞穴等比较明显,常常可以扪及结节或者条索。
5 肩部僵硬
      本病后期部分患者会伴有肩关节周围肌肉萎缩、软组织黏连的情况,出现严重的功能受限,并且肩部十分僵硬。


【分型辩治】
1  瘀血阻滞
       瘀血阻滞大多起因于跌打损伤或者肩关节扭伤造成血淤于经脉,使气血不通造成肩痛。当然还需要注意的是“久病必瘀”,经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无论哪一条经脉发病,必然滞塞不通,时间长了血淤必然存在。除瘀血阻滞型的以外,其它症型如果病程比较长,也别忘了活血化瘀这一条。

针灸处方:膈腧,肩髃,肩髎,曲池,条口透承山,肾关(董氏奇穴),阿是。

操作方法:膈腧和阿是穴刺血拔罐,肩髃、肩髎、曲池直刺,然后用四寸针从条口透刺向承山穴,并捻转泻法行针,肾关直刺捻转补法行针。留针四十五分钟,五分钟行针一次,起针时条口透承山最后起针,并且捻转行针同时让患者活动肩关节,等肩关节疼痛或者活动范围改善后起针。


2  风寒湿侵袭
      风寒湿相辅相成,风为阳邪,容易使卫气不固,此时寒湿可乘机侵袭经脉,寒有凝滞的特性,湿邪胶黏,风和湿借助于寒邪之凝滞附着、停滞于肩部,导致气血闭塞不通,不通则痛,发为本病。


针灸处方:合谷,后溪,曲池,外关,肩髃,臑俞,大椎。
操作方法:所有穴位泻法行针,留针四十五分钟。天柱穴一寸针即可,大椎穴略微偏向患侧,曲池直刺行龙虎交战法。肩髃透刺向肩髎,臑俞透刺向肩前。其余穴位直刺泻法行针。起针后患处拔罐,大椎、肩髃艾灸。


3  筋肉失养
      这个症状最大的特点就是肩部肌肉萎缩,局部畏寒喜暖,另外注意病患的脉象也是沉细。
针灸处方:大杼、巨髎、肩井、肩髃、肩髎、肩贞、天宗、肺俞、心俞、肩内陵、臂臑、曲池、曲泽、外关、合谷、足三里。
操作方法:所有穴位用浅刺补法行针,留针四十五分钟。并且在肩关节周围穴位艾灸。
按: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本法采用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原则,补益气血,濡养筋骨,疏通经络,松解黏连。



Image       

       以上内容针对三种症型辨证论治,那么还有经络辨证取穴方法,可以结合使用:
1  太阴经:疼痛位于肩内侧和胸外侧,在肩内陵处有压痛,连及上臂太阴经循行线,可针刺健侧阴陵泉透阳陵泉和尺泽,捻转泻法行针,同时活动患处。
2  阳明经:疼痛位于肩髃穴处,并随阳明经走窜。可以针刺健侧足三里和曲池,捻转行针同时活动患处。
3  少阳经:疼痛位于肩髎穴处,并随少阳经走窜。可以针刺健侧阳陵泉透阴陵泉,捻转行针同时活动患处。

附:肩凝汤(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方药组成:羌活18克,桂枝15克,生地21克,透骨草30克,鸡血藤30克,当归18克,丹参30克,香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加减运用:
1  外伤瘀血加乳香9克,没药9克;
2  遇寒痛甚加制川乌9克,制草乌9克;
3  有热者加忍冬藤60克,桑枝60克;
4  痉挛痛者加蜈蚣3条,白芍30克;
5  气虚加黄芪30克。
按:本方为全国著名风湿专家娄多峰先生多年临床经验方,疗效显著。

Image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