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负斯楼--五公祠

 杏珊360oglon 2021-12-21

   “唐嗟末造,宋恨偏安,天地几人才置诸海外;道契前贤,教兴后学,乾坤有正气在此楼中”。清末海南才子潘存望斯楼有感而发!
  在椰林成荫的海口市海府大道与府城交界处,在一片红墙和藤花环绕中,在高大的翠绿古木拥抱中,在用上等木料精心构建的红楼一"海南第一楼"里,这里是海南最具历史文化底蕴的精华藏容,它是海南人民为纪念忧国忧民、身怀正气而被封建王朝贬谪到海南岛的唐朝名臣卫国公李德裕、宋朝名臣忠定公李纲、忠简公赵鼎、庄简公李光、忠简公胡铨而建的,它亦是涵盖纪念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和伏波将军(路博德和马援)而建的-------五公祠。
  五公的民族气节、崇高风范以及身处逆境而不坠青云之志的气概,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民所崇敬,海内外络绎不绝的游人前来瞻仰五公伟岸之风,以耳濡目染身熏忠刚之气!
  五公祠,对于自小生长住在海府大道旁的我并不陌生,幼时曾几次进去游玩,幼年的我对所谓的五公是依稀模糊的,只是幼时好喜欢登上海南第一楼眺望,好喜欢贴面敲打那古老清凉的铜钟铜鼓,好喜欢抚摸那硕大的石龟碑文,好喜欢泼洒那清冽甘甜的浮粟泉水,好好奇那石山后小庙里的慈颜铜佛,好喜欢那里的清幽宁静、古朴致远…
  多年后,于2013年的大年初四,南国椰城风和日丽、暖阳熏照的一天,我带女儿去外公家拜年,途径海府大道,想起久违的五公词,决定带女儿进去逛逛。
  大年初四前来五公祠游览的旅客指目可数,只见两三个旅游团队在往来走动。为了方便游客观览,五公祠的正门倒是开辟了一大块能容纳上百辆汽车的停车场。沿正门斜坡步入,脚下踩着的依然是那古老的青石砖,两旁的树木依旧是那样的苍翠古朴,槟榔树和椰子树依旧的高矮错落有致。祠外平静的湖面上泛起了朵朵红莲,古老的小石桥和湖心亭依然是那样安静独悠! 海南第一楼还是依旧红妆坚固如昔,古老的石龟碑文、铜钟铜鼓,还有那庙里的慈祥铜佛依旧安静的默默驻留;细长的黄竹在清风中绵舞挥叶,南国的杨桃树和菠萝蜜树不时散发出阵阵果香。苏公祠两旁三百年树龄的鸡蛋花树依然昂然挺立,苏公指导开凿的浮粟泉水依然是那样清澈,“此地能开眼界,何人可配眉山”,苏东坡的学识、乐观、豪情于晚年在南荒之地依然喜悦绽放。在海口这个喧闹嘈杂的城市里,这个具有四百四十年历史的古老庭院默默地散发出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沁人芳香…
  在这幽谷凝阴的庭院里竖立起了五公的石像,他们是那样的面目凝重,思绪深沉。“唐宋君王非寡德,琼崖人士有奇缘”,海南人民以憨厚之至结识了唐宋时期这些气节和学识都很高的流放朝臣,并喜悦地认为这是海南人民的一种缘分。苏东坡在海南停留三年,李德裕二年,赵鼎三年,胡铨八年,李光最长十一年,李纲最短十一天,海南记载留下了他们驻足的痕迹。李德裕在“独上江亭望帝京,不堪断肠思乡中”郁郁而终;赵鼎为避免祸及他人,绝食而亡;李纲是来去匆匆,择吉日而离岛;倒是李光和胡铨终能平心静气地体验海岛生涯。这些流放的朝臣在感慨命运波折的同时,也为海南带来了当时先进的理想理念和生产生活方式,最重要是带来先进的文化,并在海南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播下文化的种子,尤其是苏东坡和李光以他们达观乐活的人生姿态积极支持发展了海南当地的教育事业。李光由衷希望海南更好发展,他浪漫幻想“跨空结飞梁,度此往来人”,幻想在琼州海峡架起一座长桥,连接海岛和大陆往来交流;苏东坡在北归时对自己在海南的经历作出总结:“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文化大师如是说,海南人民无不倍感欣慰自豪!
  “五公英烈气,千古海南潮”, 苏东坡、李光等流放者的文化教育播种终见成效, 到明清两代,海南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大批本土精英渡过琼州海峡,在中央政坛、文坛放射出耀眼的光彩,丘浚的“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碧天;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伸张了一种雄心勃勃、问鼎中原的豪情气概,张岳崧、海瑞、王佐等亦是他们之中杰出的代表!自此琼州代有贤人出!
  唐宋的流放热闹了海南,中原悠久的历史文化也同时滋润了海南,五公祠的海南第一楼记载了海南在迎来送往中、在温和浅笑中传承走向一种自然生态的中华文明。
  "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是建祠人琼崖道台朱采撰,内含了他建祠所望!
  今日开放的海南正迎来它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李光幻想的跨海大桥指日可待,苏东坡的“兹游奇绝”正迎来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开发热潮。海南在海纳百川、传承中华文明中,正走向绿色崛起、海洋崛起,愿我辈、字辈、后辈的海南人民努力学习奋起,莫负五公祠的底蕴深涵,莫负斯楼!

                                                                                        2013-02-1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