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1日,冬至 数九天:天气最冷,也最好养生 冬至节气来了,也意味着“数九寒天”开启,将进入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时段。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中医中流行这一句话叫“数九寒天好养生”。冬至是“冬令进补”的好时节,民谚素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可打虎”之说。 中医认为“冬至一阳生”“阴极之至,阳气始生”,简单地说就是这个时候是阳气开始逐渐萌发生长的时机,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冬至如果能够得到适当的进补,来年一整年都能生龙活虎,能量充足! 三类人尤其需要进补 阳气虚弱的人群 主要表现为畏寒怕冷,经常手脚冰凉,小便清长,夜尿频繁,大便稀溏,食欲不佳、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 年老体弱人群 身患慢性疾病者,要祛邪与扶正相结合,就是在进补的同时,兼顾治疗所患的慢性病,这样经过一个冬天的进补与治疗,不但疾病可以得到控制,而且亦能增强体质。 易在冬季或夏季发病的病人 比如老慢支、冻疮、关节炎等容易在冬天发病,疮疡等易在夏天发作,患有这些季节性疾病的人群,在冬天进补能把身体调养到最佳状态,在季节变化时疾病不易发作。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冬至是三九天的开始,冬令进补常选择于冬至日开始,并在之后的三九天中持续。可以多吃以下食物。 温补类:如鸡肉、羊肉、牛肉、鲫鱼等,可配枸杞、马蹄、甘蔗等一起煮,具有一定的养阴功效。 平补类:如莲子、芡实、赤豆、大枣、银耳、猪肝等,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 滋补类:如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脊、海参、甲鱼、鲍鱼等,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 注意:天寒地冻,吃饭的时候宜少而缓,少量多餐,在保证营养的同时,又不伤脾胃。 冬季养藏阳气,重点在躲 冬天阳气藏得好,春阳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节,要学会 “躲”才能养护好体内微弱的阳气。 躲暴饮暴食——此时,阳气最弱,无法帮助身体运化过多的食物。因此,切记不要暴饮暴食。 躲寒凉——冬至时节,身体的抵抗力非常差,这时要躲着寒凉,外出时一定要戴围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风寒的侵袭,才能不感冒生病。 躲是非——避免因情绪激动引起的突发疾病,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 补阳小妙招 晒后背,补阳气 天下第一补阳品是太阳!万物生长靠太阳,尤其是在冬天,想要补充人体的阳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晒太阳。但需要注意的是,能有效补阳的方式是晒背部。 因为背部是人体督脉所在,中医认为督脉是人体的阳经,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 方法:可以在中午,找一个向阳的窗边晒晒后背,全身都会很温暖。 搓后腰,养阳气 腰眼为经外奇穴,平时用手掌搓腰眼和尾闾,不仅可以疏通经脉、强壮腰骨,还能起到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且男女都适用。 方法:双手搓热后,紧按于腰眼处片刻,再向下重推至尾闾部,每日反复50~100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