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了,数九寒冬就要来了。不过,对于跟着草木走过四季的植物爱好者来说,寒冷挡不住我们刷山的脚步。相比于春夏时的百花争艳、万物繁盛,冬日山行其实也别有风味。 一个阳光灿烂天气清寒的周末,我们一行六人去刷东钱湖的岭南古道。此处之“岭南”,应指韩岭之南。古道以碎石铺成,镶嵌出各种图案,颇为精致,据说是为方便信徒去山上朝拜十方云南寺而建,每日有义工辛勤打扫,道路干净整洁。 江南的冬天,没有北方的那种万物萧索一片荒凉,感觉更像四季的混合版。山野的总色调还是绿色,但绿色之中却夹杂着大大小小的黄色或红色色块,那是落叶树种或者芒荻给山野涂上的暖色调。 当然,在少数地方,因人工的作用,也会形成一些吸人眼球的大片斑斓场景,让江南人可去小规模荡气回肠一下,算是过足秋瘾。比如三溪浦的池杉林,茅镬村的古树群,唐田村的金钱松,都是人们趋之若鹜以至于交通堵塞的地方。 岭南古道上人不太多,是个闹中取静的所在。站在半山腰土地庙边的观景平台上远眺,近处是井然有序的韩岭村,村外就是浩渺的东钱湖,湖尽头的小山外,隐约有一片繁华,中有一楼鹤立鸡群,那是宁波三江口第一高楼,249米的宁波塔。这里看得见繁华,却和红尘隔着一段距离,转身即是山野。 此时的山间,比起春夏,可以看到更加丰富的物种生命阶段,萌芽、开花、落叶、结果的植物都有,虽然比例不一,但却在这一季集中呈现。 青冈 青冈露出了尖尖的芽苞,覆瓦状排列的芽鳞片上泛着金属般的光泽,如此精致。山鸡椒、老鼠屎的花苞已非常饱满,随时等待着春姑娘的消息。 道边的光亮山矾很粗壮,很高大,长成了小乔木的模样,现在正在含苞待放,有些还开出了精致的小花。稀疏有致的杜鹃花,间或出现在林中,它们的紫红色,是此刻山间最浪漫的颜色。 继续往上,是一片茶园。看得出来,这是一片好久无人打理的茶园,不过茶树却免去了被剪被摘的命运,自由自在地生长着。茶园穿出,是一条宽阔的土路,左拐直走可以回到起点。我们希望看到更多风景,走进了土路对面的一条林中小道。 这片森林,是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混交林,常绿树多是红楠、青冈之类,落叶树种以枫香树、檫木为主,各种形状的枯叶铺了一地。冬日山行,完全不必担心蛇虫山蚂蝗之类,它们此时都冬眠了,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走。 快走踏清秋。双脚踩在落满厚厚树叶的小道之上,既柔软又皮实,比起硬邦邦的水泥路或者石子路,走起来要舒服多了。在这样的山腰平路上走,除了自己的脚步声和伙伴们的轻微交谈声,也就是微风拂过树梢的沙沙声,林子里既安静又清幽,走多久都不会感到太累,会感觉到山行也是一种享受。 阳光从落叶树的枝桠间透射下来,打在小道的落叶上,也把道边的各种蕨类照得透亮。蕨类是个大坑,至今不知如何下手,但狗脊是比较容易认识的,它们的孢子囊群以叶脉为中线呈八字状排列,就像是黄狗的背脊。还有一个红盖鳞毛蕨,曾经请教过,现在也认识了,它们复羽状叶复杂、整齐却很生动,是典型的蕨类植物的式样。 抬头看蓝天下的枫香树,叶子几乎掉光,生命的筋骨和脉络却如此清晰,少许坚强的叶片继续留在枝头,有红有黄、有橙有灰,不多的几个叶片,颜色却如此丰富多彩,实在令人惊艳。与满树秋叶那种高饱和度的颜色相比,我倒更喜欢这种更多留白的简洁与明亮。 在曲曲折折的林间小道走着看着,不知不觉就下得山来,来到一个开阔谷地。在冷水坑小水库坝上喝点水吃点东西,休憩片刻,然后顺着大道继续往下走。 在没有花没有果的季节里,看叶子认植物就像猜谜一样有趣。道旁有一棵小树,枝头的红叶被阳光照得通红,一下子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这是啥呢?木蜡树?黄连木?名字一个个列出,又一个个被否定,最后只能拍好照片回去对植物志、请教老师,答案却是臭辣树,中国植物志里叫做楝叶吴萸,很开心又认识一种红叶植物,而且知道它就站在路边,下次可以来拍它们开花结果的图片。 当大路换成田间小路的时候,我们得左拐了,顺着横街岭墩的方向行走,才能拐回起点。三五个农人在地里忙碌着,菜地里经霜的青菜绿油油的,让人看着特别有食欲。 跨过一条小溪,农田就在身后了,我们穿行在一条箬竹疯长的山路中间,路都被遮住了,只能像在水里分开水路一样艰难前行。路的左手边是一条山溪,水质清澈洁净,绿叶披拂的石菖蒲在水石之间生机盎然。溪涧水中间和边上,长着不少上了年纪的枫杨树,有的整树被人锯倒,有的巨大枝干被截去一段,难道是树老生病了? 这里有几株常春油麻藤非常壮观,少说也有4、50年的年纪了,其中一株枝干比碗口还要粗,已经由藤变成树了,它往上变成两股,分别攀在两棵樟树之上,香肠般的豆荚密密地垂在枝干上。另外一株则和几棵枫香树缠绕纠缠在一起,爬到树冠之上,并且开枝散叶,把好几株枫香的树冠都占领来,它们的铺散开来的三出复叶,硬是把几棵落叶树变成了常绿树一样。 只有在冬天的落叶树上,才能看出常春油麻藤的强悍,否则像香樟那样的常绿树种,二者的叶子混在一起,根本看不出油麻藤也攀在树顶之上。收集种子是冬天刷山的乐趣之一。我们摘了一些豆荚带回家,剥开,里面是巨大的豆子,黑乎乎的像放大版的围棋黑子,侧面看,中间有缝合线,看起来又像一个个小黑包,非常可爱。 跨过横街岭,绕过钱湖柏庭,拐进一条遍是芒草的小路。阳光灿烂,芒草轻摇,那是秋日最动人的景象之一。一群各种颜色冲锋衣的刷山人走在稻黄色的田野中,寂静的山野瞬间生动起来,天地人的搭配如此和谐美好。再弯过一个小山坡,穿过一条落满松针的山道,绕过一片青青竹林,我们的岭南古道之旅就圆满结束了。 如果要推荐一个离城较近、原生态较好、强度中等、里程适宜的刷山环线,我会推荐我们走过的这条路。 线路:导航“岭南古道”可到,停车场停好车,上古道,过岭南殿、云南寺→冷水坑水库→横街南→岭南古道,全程一万六千步左右。 ------the end-------- 跟着草木 走过四季 关爱自然 敬畏生命 ◎两本江南赏花宝典,一侧重记录城市花,一侧重记录山野花,助您四季赏花收获更多! 2.作者亲笔签名个人专属版本。可在本号购买,《甬城草木记》60元/本(含顺丰邮费),《草木清欢》68元/本(含顺丰邮费),两本一起买,120元(含顺丰邮费)。在任一原创文章文末“喜欢作者”付款,通过悄悄话功能留下【姓名+地址+手机】或题签要求,就OK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