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渭忠医案(六)

 一个大树 2021-12-21

十、疏风清热宣肺法会愈喉痹一

邓某,女,34 岁。初诊∶197812 2日。

主诉及病史5 天前恶寒发热,继感咽喉疼痛,喉头梗塞、干燥,吞咽或咳嗽时疼痛加剧,声音嘶哑,胸鹰气滞作痛,经五官科检查诊为"急性咽喉炎",曾用四环素、维生素等治疗 3 天,效果不显。

诊查∶咽粘膜较红,喉前庭及声带充血,右声带活动较差,有红丝小结,边缘不齐,中后 2/3闭合不全,其他正常。脉象浮数,舌苔薄微黄。

辨证;急喉痹(急性咽喉炎)。为外感风邪,引动肺胃积热,上蒸咽喉而致病。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利咽。

处方;炒生子10g 鲜芦根 10g 蚤休 10g 土牛膝 15g 诃子15g 西青果 10g 地丁草 15g 板蓝根 15g 银花 15g 花粉 10g 轻马勃 4g 射干10g 桑叶 6g 光慈姑15g二诊;12 15 日。咽喉干燥痛减轻,吞咽时较前舒畅,胸闷已除,声音仍嘶哑。药已见效,治不更法,迭服3 剂。

三诊;12 20 日。咽病及喉头梗塞感均已消除,声音嘶哑也见好转。仍守上方出入。处方∶炒牛子10g 鲜芦根 10g 诃子15g 西青果 10g 板蓝根 15g 射干 10g 桔梗 9g 生甘草 6g 冬桑叶 6g 银花 9g

再服药6 剂而愈。

【按语】 中医学之喉痹与西医之咽喉炎相似,其证型繁杂,一般分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型。慢性者病多缠绵难愈,急性者病情虽重,但处理得当则能速愈。本例患者病已 5 天,症见恶寒发热,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喉部充血等,故诊为急性喉痹,辨证属风热型,用辛凉解表、清热利咽法而获速效。

十一、凉血利湿法治愈流火三例

例一 沈某,男,36岁。

主诉及病史;2天前左小腿突然大片红肿,疼痛,局部发热,行走时胀痛加剧,伴有形寒发热,头痛泛恶,周身骨节酸楚等症。

诊查∶体温 39.6℃,呈急性痛苦面容,左小腿大片红斑微肿,边界清楚,范围约 16cm× 19cm,压之退色,扪之灼手。舌苔黄,舌尖红,脉弦数有力。辨证∶流火(下肢丹毒)。为湿热下注,血瘀蕴毒。治法∶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处方∶野菊花 15g 银花 15g 丹皮 15g 黄柏 10g 车前草 9g 地丁草 15g 赤芍 9g黄芩 9g 蒲公英15g 生地 9g 茜草 9g 3

外敷∶金黄散加皮硝,隔日换药1次。

二诊;服药 3 剂后,寒热已退,红斑较前略消,自觉口苦,便结 3 日未解,舌红,苔黄,脉弦数。守上方去生地,加大黄 5g(后下)、炒山栀 9g,继进药3 剂,外敷药同上。

三诊∶局部红肿已消,大便已解,余毒未消。前方去大黄再进药 3 剂而愈。

例二 余某,女,69 岁。

初诊197331日。

主诉及病史∶左下肢红肿疼痛反复发作已 5 年。2 日前突然畏寒发热,体温升至 3839℃,继之左小腿前侧皮肤红肿疼痛,纳差。近 5 年来,每年均有类似发作史。

诊查∶体温 39℃,痛苦病容,左小腿前侧大片红斑约 10cm×14cm,边界清楚,扪之稍减,轻度肿胀,按之有轻微凹陷,四周可见小水疱。血象;白细胞总数 22000/mm³,舌苔厚腻、舌质红,脉弦滑而数。

辨证∶流火(复发性丹毒)。为湿热熏蒸,血瘀蕴毒。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处方;银花15g 野菊花 15g 丹皮 9g 公英 9g 地丁草 9g赤芍 9g 猪苓 9g 萆草薛 9g 川牛膝 6g 大青叶 9g 薏米仁 15g 生苍术 9g 紫草 9g

外敷药;金黄膏、皮硝粉调贴,2 日换1次。

二诊;服上方药 1剂,体温正常,纳增,局部疼痛减轻,红斑面积缩小。上方药见效,守方继服 3 剂。·外敷药同上。

三诊;红斑已消,疼痛已止,方不更张,继进药 4 剂而愈。例三 邹某,女,36 岁。初诊∶197613 日。

主诉及病史∶近三四年来每于感冒、劳累或步行过多后,右小腿即骤然掀红肿痛,用抗生素治疗后,病情始见平伏。3 日前又突然发冷发烧,头痛,有下肢红肿疼痛,不能步行,纳呆,小溲短赤。

诊查∶体温 39℃,右小腿外侧有 9cm×7cm 皮肤鲜红略肿,局部扪之灼手,边界清楚。白细胞计数 24400/mm3³,舌苔黄,舌尖红,脉弦数有力。

辨证∶流火(慢性丹毒急性发作)。为湿热下注,毒邪阻遏经络。治法∶清热凉解毒,佐以活血通络。

处方∶野菊花 15g 丹皮 10g 公英 15g 桑枝 9g 赤芍 15g 生地 9g 川牛膝 9g 黄柏 9g 地丁草 15g 茜草 9g 泽泻l10g

外敷∶金黄膏加皮硝调贴,隔日换药1次。

二诊;上方药服 3 剂,寒热退,局部疼痛减轻,红肿较前好转。守 上方加紫草继服 3 剂。外敷药同上。

三诊∶局部红肿全消,上方药再进 3 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丹毒",西医认为是由链球菌感染而引起的网状淋巴管,急性 炎 证。发 干下肢者。中医学称为"流火",亦名"腿游风",认为主要是由于湿热下注、化火化毒郁于肌肤而发。汪老认为本病有偏于热重与偏于湿重之不同。如例一,症见局部嫩红、灼热,伴身热,脉数,为热重于湿,故在治疗上重用银花、野菊花、地丁、公英、黄芩以清热解毒,佐以利湿凉血。例二为湿重于热,症见红斑,微肿有水疱,苔厚黄,脉滑数,故重用黄柏、苍术、萆解、薏仁米、猪芩、牛膝以利湿解毒,佐以凉血清热。汪老还认为;由于热毒炽盛,热甚则迫血妄行,血郁于局部皮肤则发红斑,故治流火之法,除利湿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凉血解毒,故以上 3 案都加有丹皮、赤芍、紫草等凉血解毒之药。外治方面,汪老喜用金黄膏加皮硝调贴,隔日换药 1 次。若单见红斑无全身症状者,汪老常用一味皮硝以醋调敷,也有一定的疗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