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药人工周期疗法Ⅰ、Ⅱ、Ⅲ号 (一)以补肾为主的中药人工周期疗法(简称中周Ⅰ号) 周期 | 治疗原则 | 方药 | 经后期(经净 1~5天) | 补冲任为主,为排卵打好基础 | 乌鸡调经丸每次1颗,每日2次,胎盘片每次5片,每日2次 | 排卵前期及排卵期(周期第11~16天) | 补肾为主,促使卵泡发育排卵 | 菟蓉合剂∶菟丝子、怀山药、熟地各12g,枸杞、川断、当归各10g,香附、肉苁蓉各6g,仙灵脾6~10g。 偏阴虚加女贞子10g、旱莲草12g;偏阳虚加鹿角霜10g、艾叶6g。服5~10剂 | 经前期及经期(相当于经前3~5天及经期) | 活血调经为主,促使月经来潮 | 调经活血合剂;当归、茺蔚子各12g,赤芍、泽兰、茯苓各10g,川芎、香附各6g。如腹痛甚者,加元胡6~10g,五灵脂生、炒各5g,如治疗不孕证,经前期不用药,经行才服本方药。偏虚寒者,经期服温经汤以温经助孕 |
(二)以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药人工周期疗法(简称中周Ⅱ号) 周期 | 治疗原则 | 方药 | 经后期(周期第 6~ 10天) | 补肾气、养冲任为主,促进卵泡发育 | 促卵泡汤;怀山药15g,熟地、首乌、菟丝子各 12g,当归、川断、肉苁蓉各 10g。偏阳虚加仙茅、仙灵脾各 6g,偏阴虚加女贞子10g、旱莲草12g,5剂 | 排卵前期或排卵期(周期第 11~16 天) | 以活血化瘀为主,使已成熟的卵子突破卵巢表层而排出 | 排卵汤∶当归、赤芍、泽兰各 10g,熟地、茺蔚子各 12g,川芎、桃仁、红花、香附各 6g。偏阳虚加桂枝 6g、鸡血藤10g,偏阴虚加丹参 12g、枸杞 10g,5剂 | 排卵后期(周期第17~25 天) | 调肝肾、养冲任为主,使黄体功能健全,为孕卵着床创造条件 | 促黄体汤;怀山药 15g,熟地、首乌各 12g,川断、阿胶、龟板、枸杞各 10g,肉苁蓉6g。偏阳虚加菟丝子、当归各 10g偏阴虚加女贞子、丹参各 10g,旱莲草 12g。5~7 剂 | 经前期(周期第 25~28 天) | 以活血调经为主,使子宫内膜坏死脱落,月经来潮 | 调经活血合剂(药物见中周Ⅰ号)偏阳虚加桂枝 6g、鸡血藤 10g,偏阴虚加丹参 12g。如治疗不孕症,经前期不用用药,经行才服此方药 |
(三)以温肾暖宫为主的中药人工周期疗法(简称中周Ⅲ号) 周期 | 治疗原则 | 方药 | 经后期(经净后 1~5天) | 补脾肾、养冲任为主,为排卵创造条件 | 归脾丸每次 1 丸,每日 2 次,胎盘片每次 5 片,每日 2 次 | 排卵前期及排卵期(周期第11~16天) | 以温肾暖宫为主,促使排卵 | 温肾暖宫合剂;熟地、当归各 12g,白芍、桑寄生、川断、肉苁蓉各 10g,川芎、杜仲、炒艾叶、桂枝、牛膝各 6g,草豆蔻 3g。5 剂 | 经前期及经期(相当于经前 3~5天及经期) | 活血调经为主,促使月经来潮 | 经活血合剂(药物见中周Ⅰ号)加桂枝 6g,鸡血藤 12g 如治疗不孕症,经前不用药,经期服温经汤 |
【编者评注】 古今医家治疗月经不调和不孕症的处方甚多,但临证要选择恰当之方,诚非易事。李公衡友,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和科研工作几十年,他和同事们共同创立的以补肾为主的中药人工周期疗法(中周Ⅰ号);以温肾暖宫为主的中药人工周期疗法(中周Ⅲ号),既体现了中医特色,又使选方用药精确恰当,同时又积极利用现代化仪器为中医辨证服务,有力地促进了临床疗效的提高。李氏所创立的中周Ⅰ、Ⅱ、Ⅲ号方,实际上是补肾、化瘀和暖宫 3 种不同的治疗方案,而在同一方案中又有不同的方药,从而使中医妇科的辨证更加精确和完善,施治更为贴切。这的确是一种宝贵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