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严二陵医案(一)

 一个大树 2021-12-21

严二陵(19011981)。江苏省吴县人。主任中医师。1916年从林衡甫先生学习中医。1921年在上海南市王家码头开业,精于岐黄之术,熟悉各家学说,在学术上自成一派,前来求诊者常门庭若市。1923年上海温病盛行,严氏用轻可去实之法,救治了很多危难重症病人,从此名声大振,与当时名医石筱山、顾小岩齐名,同为上海南市"三鼎"。严氏出身贫寒,同情贫病,凡贫者求治,常不取分文,或赠钱配药。这种高尚的医德,深受病家颂扬,至今仍在上海人民中传为佳话。1959年被选为上海市新成区人民代表,1960年又被选为上海市静安区政协委员。1962年任上海市中医妇科学会理事。

临床擅长治疗温病,用药主张轻可去实,喜柔济刚,多用甘温、甘凉、甘平之剂,最忌攻伐,重视养阴,屡获功效。

一、救液生津、涤痰开窍法治愈春温一例

姜某,男,16岁。

主诉及病史;发热半月,汗出不解,渐至神志昏迷。

诊查;舌垢唇焦,烦闷不安,察脉弦数带滑,苔浊腻如糊,质红。辨证∶乃邪毒内陷,痰浊蒙蔽清窍。

治法∶病情已属危候,医家均感棘手,姑拟背城一战,俾痰祛浊化、邪毒壅遏局面豁然开朗,透达于外,可能转机,亟以救液生津,涤痰开窍法,此乃拨云见日之含意。

处方∶鲜生地60g(捣水汁冲)鲜石斛15g鲜沙参15g苦桔梗4.5g白僵蚕12g清豆卷15g双钩藤12g陈胆星9g鲜菖蒲9g鲜竹沥60g(冲)牛黄至宝丹2粒(分2次研冲)

二诊;次日凌晨即邀复诊,视之神志略清,据述药后涌吐痰涎粘浊甚多,舌垢渐薄,频欲水饮。脉象弦滑且数,又见肌肤烧热、烦躁不安。论证据脉,虽未出险履夷,乃邪毒外达之象,必有疹嘻发出,仍须再接再厉,以希逐步好转。

处方;西洋参9g(另煎冲)鲜生地30g鲜石斛15g朱连翘12g清豆卷15g白僵吞12g,制胆星9g,金银花12g鲜莒蒲9g鲜茅芦根各30g鲜竹沥30g(冲服)牛黄至宝丹1粒(化服)

三诊;丝疹白瘴果然齐布,身热渐退,伴有咳嗽,思吃稀粥。邪从外达,肺胃得行清泽之今,可以额手称幸矣。大便连日不通,兼顾行腑运畅。

处方;西洋参6g(另煎服)鲜石斛12g清豆卷12g金银花12g朱连翘12g香青蒿9g川浙贝各6g苦杏仁12g制胆星4.5g大腹皮9g鲜茅芦根各30g凉膈散12g(包)

四诊;服第2剂药时,大便已通,便行不实,自觉神清气爽。续予调理处方,经过匝月,竟收全功。

「按语】春温,病多发于春季。适逢春气外升之机,热自内发,颇易伤及津液。治疗时"刻刻顾其津液"是其大法。本案患者为邪毒内陷、痰浊闭窍之危候,属春温重症。以救津生津、涤痰开窍之法,力挽狂澜,一剂而神清,再剂则促疹痞外发,以泄毒热。

二、清营热、达邪平肝法洽愈风温一例

任某,女,23岁。

主诉及病史;新产旬日,恶露将尽未净,感受风温,突发壮热,汗出不解。诊查∶脉象弦数。

辨证;乃属产后营虚无力御外,风温之邪由气入营,且动内风。治法;亟宜清营泄热,达邪平肝,急则治标,希望转机。

处方∶大力子9g粉前胡9g金银花12g带心连翘12g钩藤12g京元参9g天花粉12g桃杏仁二各9g粉丹皮3g鲜茅芦根各30g羚羊角粉1.5g2次吞服)

二诊∶壮热得减,神识渐清,夜眠不宁,咳嗽痰多,渴欲喜饮。脉象细弦,苔黄舌绛。风温之邪,外达之兆,若能一帆风顺,可无忧虑矣。

处方;青蒿梗9g粉前胡9g金银花9g净连翘9g钩藤12g(后入)天花粉12g川浙贝各6g桃杏仁各12g朱茯苓12g淡芩4.5g鲜茅芦根各30g羚羊角粉0.6g(分2次吞)

三诊∶温邪留恋,肺胃清化失司,咳嗽痰稠,胸膺隐痛。脉细数,苔薄黄。续予前法。处方;青蒿根9g粉前胡9g朱连翘6g天花粉12g金银花9g玉桔梗4.5g生甘草4.5g薄橘红4.5g淡竹叶9g鲜茅芦根各30g清炙枇杷叶12g(包)钩藤12g(后入)

四诊;热邪将尽,咳嗽已稀,痰多胸痛,脉转缓。当予肃清余蕴,以收功告痊。

处方;粉前胡9g象贝母9g光杏仁12g冬瓜子9g款冬花12g瓜蒌皮9g忍冬藤9g朱连翘9g生竹茹6g化橘红5g干芦根12g炙枇杷叶12g

【按语】风温重候,在春季病发,又值新产,当时处理颇费踌躇。产后宜温。该病家乃新产之质,大用寒凉之剂是否适宜?《内经》云"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有是故而用是药。据其症状已由气入营,且动内风,当以急则治其标为准则,使用寒凉之剂而挽回病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