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寿山医案(六)

 一个大树 2021-12-21

九、辨征治愈哮喘三例

例一 邹某,男,43 岁。

初诊197710 7日。

主诉及病史1963 年淋雨后发生哮喘,后断续发作,近2年发作频繁,常用氨茶碱、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异丙基肾上腺素喷雾剂等药仍不能控制。197784日因大发作伴休克状态,急诊入某医院,经治疗稍有控制,出院后又发作 2 次。近日来常头痛、胸闷痛、气急,发则不能平卧,喘息不停,痰不多,色白呈沫状,时有心悸(心电图正常)。哮喘在晨间及晚上较甚,遇寒更剧,二便正常,夜寐较差。

诊查∶口干,脉弦滑,舌胖色偏红,苔薄。

辨证、治法.伏饮卖热,治以化饮清热。

处方∶炙麻黄 4.5g 生石膏 30g(先煎)炒白芍 9g 细辛 3g干姜 2.4g 五味子 3g姜半夏 9g 化橘红 9g炙甘草 4.5g 全当归 9g 前胡 9g川贝粉 4.5g(分吞) 旋覆花 9g(包煎)4

再诊10 11日。服上方药喘大减,偶有气急,余症均减。脉弦滑,苔中心腻。上方去石膏,加炒白术 9g4 剂。

三诊10 14 日。初诊前哮喘每日发作数次,非喷雾不能止。现逐渐平安,发作次数已减,发时较轻,稍有头痛,心慌,纳可,二便均正常。脉弦滑,舌胖色偏红,苔薄。治以原法出入。

初诊方去麻黄、石膏,加苏子 9g、生地 12g7 剂。

【按语】 本案患者体温虽然不高,但舌红口干,热象颇重,故用小青龙汤去桂加石膏,亦即越婢加半夏汤与小青龙加石膏汤二方合参之意。

例二 沈某,男,13岁。

初诊1975528 日。

主诉及病史;1973 10 月因食物过盛,引起哮喘,以后经常发作。诊查∶刻诊哮鸣,咳嗽,吐白沫痰,咳甚则呕吐,脉滑数,舌苔薄白。辨证、治法;病由饮食而起,且咳而呕,作胃咳治之。

处方;茯苓12g 姜半夏 9g陈皮 9g炙甘草 3g 旋覆花 12g(句)否 9g 葶苈子 9g 前胡 6g 炒白芍12g 全当归 9g 党参 9g 炒白术 9g

再诊6 5 日。7剂咳嗽已减,胃 口较差,脉滑数,苔薄白。前方加谷麦芽各 9g7 剂。三诊∶6 13 日。哮喘有时发作,但较轻,痰已少,胃 口亦开。脉滑数口渴。此寒去欲解也。

处方∶茯苓 9g 姜半夏 6g 陈皮 6g 炙甘草 3g 旋覆花 9g(包) 杏仁 9g 炒白芍 9g全当归9g党参 9g 炒白术 9g 炙苏子 9g 葶苈子 9g谷麦芽各 9g大枣 3 7

1978 2 月其母亲来信云∶迄今哮喘基本得到控制,偶有小发作,服药 3 剂即愈。

例三 王某,女,45 岁。

初诊1976 9 23 日。

主诉及病史;据家属代述;哮喘从1958 年开始,反复发作,年甚—年,常服罂粟碱、激素亦不能完全控制。前天又大发,注射氨茶碱后觉恶心。

诊查∶无寒热,咳嗽,痰粘色白,纳差,大便偏干,脉数(100 /分),舌有裂纹。

治法∶姑予肃肺,润肺,化痰。

处方;杏仁12g生甘草 3g 炒黄芩 12g前胡 9g 旋覆花 9g(包)生地 12g全瓜蒌 18g炙紫菀 15g化橘红 9g 海浮石 12g全当归 9g 葶苈子 9g

再诊;10 8 日。服药3 剂后哮喘即缓解,停药又发。痰多如白沫,纳差,渴不欲饮,大便已畅。脉弦细,舌偏红,苔少。前方尚合,加重化痰之药可耳。

处方∶香仁 9g 生甘草 4.5g 炒黄芩 9g 前胡 4.5g 大生地12g 化橘红 9g 海浮石 12g全当归9g葶苈子 9g炙苏子 9g 姜半夏 9g 白芥子3g

三诊10 29 日。上方药加减共服14 剂,现在已停服罂粟碱、激素,哮喘大减,偶有小发作,时间也很短。胃纳增。脉弦细数而不扬,舌色,尚正,苔薄白,中心剥。续予清彻痰热。

处方∶炙苏子 9g 葶苈子 9g 白芥子 3g 旋覆花 9g(包) 杏仁 9g 前胡 6g 化橘红 9g,炒黄芩 9g 炒枳壳 9g 全瓜蒌 12g 全当归 9g 北沙参 9g 炙甘草 4.5g 半贝丸 9g(分吞)7

以后用此方加减续服药14剂,哮喘完全控制,惟觉气短,嘱其常服冬虫夏草补养肺气、肺阴。至 19785 月随访,哮喘未再复发。

【按语】哮喘一病虽有寒喘、热喘之分,但以余所见,纯寒纯热者少,寒热错杂者多,当其发作之时,必须温寒并进,水热俱行,以小青龙汤加石膏投之,尚称应手。麻黄为治喘要药,人尽知之,我则认为对哮喘一病亦不过治标之药,即使用以治标,有时也非所宜。此因哮喘久发,气阴多虚,麻黄辛散,有劫肺伤 阴之弊。《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篇》于服小青龙汤后出现变症,出五方,不外小青龙汤方中药味出入进退,但有一点,不复再用麻黄,而且于姜辛半夏杏仁汤方证中说∶"其症应纳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纳之,若逆而纳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申明麻黄之戒。叶天士治哮喘,也有小青龙去麻黄细辛案例,前人这些理论与实践,很值得我们深长思考。当然,这并不是说麻黄绝对不可应用。

哮喘一病治本在肾,为人所共知,因此,河车、坎等药又属常用,但我用之,效亦不一定佳,有时反易生痰妨胃,可能此等药宜丸而不宜汤也,可能我用之未得其法。我对治本方面喜用当归、地黄、白芍 3 药,或全用,或用其一二味,并与化痰药同用,似较用河车、坎等药为佳亦即用金水六君之意。

治哮喘控制症状不难,难在断根。青少年的哮喘,治愈率似较成年人为高,此因正当发育时期,肾气,充盈,原有向愈之机,不能贪天之功为己力。当然,药力的帮助,是起到一定作用的。

【编者评注】 金老先生从事中医教学和临床工作 40 余年,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见解,主要表现在治疗常见病及疑难病时,常突破常法,果断处置。如治哮喘,一般多以麻黄为要药,而金氏,认为麻黄辛散,有劫肺伤阴之弊,故临床鲜用,而真用当归、地黄、白芍与化痰之品为伍,亦即取金水六君之意,并且认为如此配伍,较河车,坎等药为佳。这些宝责的经验,值得后人深究和借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