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支气管哮喘

 xu中华书馆 2011-03-29
北京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授
    认为小儿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病程虽然不长,然频发病久必然正虚。故正虚痰伏,是本病的主要矛盾,也是防治的客观依据。支气管哮喘发作,实属本虚标实,在攻邪治标时,不应忽略下虚的本质。
    证属体虚痰饮内停,寒水射肺。治以温化痰饮,平逆定喘,佐以扶正。处方蜜炙麻黄1.5克,桂枝3克,大白芍10克,淡干姜1克,半夏3克,五味子6克,细辛1克,炙甘草3克,茯苓10克,大枣五枚。每日一付,水煎50毫升,分4-5次服。
恢复期    以健脾益气,扶土生金。慎防感冒复发。黄芪10克,炒白术10克,防风3克,太子参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3克,陈皮3克,半夏3克,焦三仙10克,生姜2片,大枣五枚。调理三月。
张洁承  山东中医学院 ( 慢性气管炎合并肺气肿处方)
   西医诊为慢性气管炎哮喘迁延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中医辩证为气虚血淤。治宜益气活血,降逆平喘。方以补阳还五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处方:黄芪45克,台参30克,赤芍9克,川芎9克,当归9克,地龙12克,葶苈子24克,杏仁9克,冬花12克,五味子9克,炙甘草6克,大枣3枚,水煎,日1剂,分3次服用。连服15剂。
缓解期  一般用方:台参30克,白术12克,云苓12克,黄芪30克,赤芍12克,防风9克,炙甘草9克。按照上述比例,共研细粉,炼蜜为丸,每服9克,每日3次。
阴虚痰实喘证论
    张景岳立金水六君煎,取二陈汤加熟地、当归为末,姜、枣煎汤送下,化痰养阴,燥润同调,金水同治,治喘证之阴虚水泛痰多而有咸味者,确有一定疗效。
    李士材用宣肺化痰之桔梗、枳壳、半夏、甘草煎送地黄九,汤丸并用,以治上盛下虚、阴虚痰实证。王旭高师其意用苏子降气汤去桂煎送都气丸。  
    喻嘉言倡用“外廓”之法。《环溪草堂医案》取都气丸加怀牛膝、磁石;肉桂共为末,炼蜜捣和捻作小丸,丸须光亮,俟半干再用制半夏、陈皮、炙甘草研极细末泛为衣,朝服。
 近几年来,遇阴虚痰实的支气管哮喘和喘息型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病人,常用麻杏石甘汤加黄芩、葶苈子、地龙、射干、紫菀、苏子、鱼腥草等;便秘者常用石膏或加大黄,多获良效。
    (1)治喘基本方:炙麻黄7g、地龙18g、杏仁、苏子、桃仁、枳实、紫菀各10g。方中麻黄、杏仁辛开苦降、宣肺止喘(如外寒袭肺,改用生麻黄);地龙解痉平喘息;桃仁祛瘀止咳喘;苏子化痰归心肺;再伍以枳实、紫菀宽中利气,以助痰液排出。
    (2)临症加减
    发作期:痰多清稀者加肉桂、细辛、半夏;痰黄不利者加冬瓜子、连翘、生石膏;痰多而咯吐不爽者加白芥子、云苓、陈皮;痰稠有味者加鱼腥草;痰少喘咳者加花粉、沙参;喘剧者加冬花;咳剧者加百部;大便干结者加大黄、葶苈子;乏力自汗者加党参、白术;喘促日久、动则加剧者加补骨脂、冬虫草、巴戟肉。
    缓解期:喘平症息以后加蛤蚧、核桃肉、生山药、五味子研面吞服4个月善后。
 ■白果平喘膏
    方药及制剂:炙麻黄10g、白果10g、苏子6g、苍耳子10g、蝉衣10g、防风10g、辛荑10g、百部10g、细辛3g、黄芩10g、地龙10g
白龙汤组成:白果、地龙、苏子、五味子各10g,炙麻黄9g,磁石20g。痰涎盛加海浮石、全瓜蒌、胆南星;热痰加双花、鱼腥草、黄芩;寒痰加干姜、白芥子;气虚加炙黄芪、党参;血虚加当归、地黄;阳虚加破故纸、仙灵脾;阴虚加黄精、枸杞。过敏性哮喘酌加辛夷花、苍耳子、僵蚕、防风。发作期以汤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空腹服用,症状缓解后停服。
     内服处方,随症加减,扶正固本。基本方为:炙黄芪、山药、炒白术、巴戟天、补骨脂、蛤蚧粉(冲)、川母、贝母、天花粉、炒苡米、防风、白前、沙参、肉苁蓉。常规剂量,水煎服,日1剂。
    发作期加服白龙汤,缓解期用紫蚧散长期服用。紫蚧散组成:紫河车一具,蛤蚧两对,冬虫夏草50g。共焙干研细装胶囊,每次6粒,日2次。
 
中医是如何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呢?相信这是很多人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北京有关专家介绍说支气管炎是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患病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达高峰。因此对于小儿支气管炎的治疗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根据临床观察显示中医治疗小儿支气管炎效果是比较好的,下面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1.风寒型小儿支气管炎:咳嗽、喉痒、痰稀色白、鼻塞、涕清、身疼、脉浮紧、苔薄白,方用杏苏散加味:苏叶3克,陈皮3克,半夏4。5克,获苓9克,甘草3克,枳壳4。5克,薄荷3克,肺风草9克,白芷3克,前胡4。5克,水煎服,每日2次。
  2.风热型小儿支气管炎:咳嗽痰黄、不易咳出、口渴、发热、汗出、脉数、苔黄质红,方用温胆汤加味:麻黄2克,苦杏3克,苏子6克,桑白9克,竹茹15克,鱼腥草15克,桔梗6克,胆星3克,黄芩6克,水煎服,每日2次。
中医如何治疗小儿支气管炎:
1、痰饮咳嗽型:
咳嗽,痰多色白而粘,容易咳出,胸脘痞闷,食欲不振,苔白腻,脉滑或濡滑。
用半夏、橘红、杏仁、白术、茯苓、太子参各10克,苏孑6克,白芥子、细辛各1.5克,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2、热痰壅肺型:
咳嗽痰多,稠粘难咯出,发热面赤,目赤唇红,烦躁不安,小便黄少,大便干燥,苔黄,脉滑数。
用麻黄3克,生石膏15—20克,杏仁、黄芩、前胡、苏子各6克,川贝母、瓜萎仁各10克,莱菔于5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必要时可每日2剂。
3、阴虚燥咳型:
咳嗽日久,干咳无痰或少痰,口渴咽干,或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质稍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用百部、沙参、知母、杏仁、枇杷叶、前胡各10克,紫菀、乌梅各6克,青黛3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4、风寒咳嗽型:
咳嗽声重较急,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咽痒,发热或不发热,头痛,苔薄白,脉浮。
用杏仁、半夏、荆芥各6克,前胡、苏叶各10克,麻黄3克,生姜3片。水煎沮服,每日2次,每日1剂。
5、风热咳嗽型:
咳痰不爽,痰黄稠粘,口渴咽痛,鼻流浊涕,发热头痛,有汗,舌苔微黄,脉浮数。
用桑叶、菊花、连翘、枇杷叶各10克,杏仁、前胡、桔梗、黄芩各6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