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文雄医案(四)

 一个大树 2021-12-21

例三 清营转气法治愈邪在营分证

魏某,男,13 岁。

初诊;1962 3月 10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而入院。月 10 日应邀会诊。

诊查;诊时发热夜甚,左肩及下肢疼痛,呻吟不绝,胸胁有红疹,烦躁,口不渴。脉虚数,舌质红,少苔。

辨证、治法∶邪热在营分,主以清营转气。

处方;芦竹根 30g 旱犀角 6g细生地 30g 银花藤15g玄参15g北秦艽 10g赤芍药 10g 丹参 10g 紫荆皮 15g 淡竹叶 10g 连翘 12g 乳没各 6g 生甘草 3g

二诊∶上方药服 剂后体温正常,皮疹已退。脉象转缓,舌质已润。但左肩及双下肢仍有肿痛。拟养阴清热,酌加除湿通络之品。

处方;银花藤 15g当归身 10g 细生地 15g紫荆皮 15g北秦艽 10g 连翘 10g海风藤15g 桑枝 15g 木瓜 10g 汉防己 10g 乳没各 5g 灵仙 10g

以后随方以改仁、牛膝、蒲公英、海桐皮等加减出入,服药 10 余剂,诸症悉除,住院 24 日痊愈出院。

例四 补气固脱、凉血解毒法治愈邪在血分证

李某,女,28岁。

初诊∶1972317日。

主诉及病史∶14日进行剖腹取陈旧性宫外孕及结扎输卵管,手术顺利。后在输血时发生寒战高烧(40.5℃),休克,血压 70/50mmHg,白细胞 44800/mm³、多核 83%、单核1%、杆状 13%、淋巴 3%、非蛋白氮 104mg%、黄疸指数 60。西医诊断为输血后中毒性休克败血症。经治罔效,故请中医会诊。

诊查;患者寒战高烧,身面发黄,神志半昏迷,烦乱不安,小便不利。脉细弱、舌质红、苔黄少。

辨证∶术后气血两伤而邪热笃甚,正不胜邪,阴阳有离决之虞。

治法∶急予扶正固脱佐凉血解毒。

处方;白晒参 15g 龙牡各 15g 朱麦冬 10g 天门冬 12g 地黄 30g 旱犀角 10g赤芍药 10g 建菖蒲 3g 车前仁 10g毛银花 24g 连翘10g 炙甘草 10g 木通 10g

二诊;服上方药 剂后烦乱减轻,脉渐有力,舌质红而干,血压仍低(70/50mmHg)。前方加党参 15g,黄连 6g

三诊∶服上方药2剂,神志清楚,体温、血压均正常,尿量增多,环口疱疹,心烦,大便色黑,非蛋白氮 112.5mg%。肾功能太差,前方加安肾宁心之品。

处方∶白晒参 10g 干地黄 30g 龙牡各 15g 朱麦冬 12g 天门冬 12g金连翘 12g毛银花 24g 炒菟丝15g 宁枸杞24g 大蓟根 30g 柏子仁10g 血丹参10g 早犀角6g阿胶 24g(洋化)

诊∶服上方药 10剂,精神好车,序肤黄染元全消退,环口疱疹愈。二便正常,胁及腰痛。脉缓,舌苔转白润。气血虚而运行滞,治以补益气血及疏和。

处方∶生黄芪 24g川当归 10g大熟地 24g苏条参 30g 云茯苓 12g炒白术 10g吴萸连 6g 炒陈皮 6g 宁枸杞 15g 炒菟丝12g 炒鸡内金 10g 狗脊 24g 炙甘草 3g

服药 10剂后诸症消失,血象、非蛋白氮均正常,住院 45 天痊愈。

【按语】 以上 例均系败血症。败血症各个时期的不同表现,与温病学说中的卫气,营血 4个阶段的证候是基本—致的。 因此对本病应按照叶天士的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进行辨证论治,并结合吴鞠通的三焦证治法则分层次用药。但在临床上,其病变各阶段又不能截然划分;因本病起病急剧,卫分症状短暂,或因传变迅速,邪热很快转入气分或营分。故当辨清邪在卫气之间或气营之间或营血之间,权衡用药。若病浅而药重,药过病所,不惟不能中病,反而挫伤正气,;若病深而药轻,不惟不能及病,反而贻误病机。

邪在上焦卫分,用银翘散合栀豉汤,加芦根、淡竹叶等;若有疮疡肿毒可加蒲公英、野菊花、紫花地丁等清热解毒之品。邪在中焦气分,用银翘散去其轻辛之薄荷、荆芥,因辛药即是汗剂,邪在气分,倘用汗解,心伤阴液,而热毒愈炽,恐有燎原之虞;当用清热解毒,佐以利尿化浊之品,使热毒从小便出,如加知母、枯、蚕沙、犀角之属;或加苦寒攻下之品,以泻下热毒。邪在下焦营分,因邪不能从汗解,亦不能从小便排出,必须用养阴生津、清营转气,之品,如清营汤加芦根、知母、枯芩等。邪在下焦血分,余热未尽,正气已虚,当凉血散血,养阴滋液,用犀角地黄汤加炙远志、石菖蒲、丹参、莲子心、竹叶卷心等强心养心之品。例四因在手术之后气血两伤,更注意加用参芪等益气固本之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