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施今墨医案(七)

 一个大树 2021-12-21

十三、祛瘀生新为主治愈阴中生息肉一例

余某,女,31岁。

主诉及病史∶经期不准,常有淋漓不断之象。此次月经已 20 日不止,仍呈淋漓之状,血色淡,且有异味,腰腹时作酸痛,心跳、头昏、身倦、睡眠不稳。阴道时常出血,性交时亦出血。前由市立某医院检查为子宫颈息肉,建议手术,患者愿求中医治疗。

诊查∶舌苔薄白,脉象缓弦。

辨证;阴道常有出血现象,且性交亦见出血,必属阴道子宫局部疾患,非月经病可知,但长久失血,气血两虚,病情将日久缠绵。综观脉证,冲任亏损,不能藏血,血夫则阴伤,先贤谓暴崩宜补,久漏宜清,因有未尽之宿瘀潴留于冲任之处。

治法∶宜祛瘀生新,养阴清热。

处方∶贯众炭 6g 陈阿胶 6g(另溶,分2次兑服) 老棕炭 10g龟板胶 6g(另溶,分2次兑服)黑升麻 5g 生地炭 12g 黑芥穗 10g 熟地炭 12g 杭白芍(柴胡 5g 同炒)10g茅苍术 6g川黄柏 6g 黑山栀 6g 川杜仲10g 川续断 10g 熟女贞 12g

二诊∶服药3剂,血已减少,惟异味稀液分泌仍多。脉弦转平。前方加煅刺猬皮 6g 再服 3 剂。

三诊∶前方药服2剂之后,感觉腹部不适,旋于阴道中脱出如拇指大之暗红色软质肉块,但未见出血增多,仅有血性稀薄分泌物;精神紧张,身倦无力,食眠仍不佳;脱出之组织已送医院作病理检查。嘱仍将第3剂服完,俟检查结果再行复诊。

四诊∶一周后携来检查结果,脱落物为子宫息肉,未见癌细胞。经妇科细检,宫颈正常,未再发现息肉。患者体力已弱,拟进调气理血之剂,并嘱注意调摄。

处方∶杭白芍(柴胡 5g 同炒)10g 生熟地各 6g(酒炒) 陈阿胶 10g(另溶,分 2 次兑服) 酒当归 10g 酒川芎 5g 粉丹皮 10g 熟女贞 12g 朱茯神 10g 朱寸冬 10g 玫瑰花 6g 代代花 6g

五诊;患者服前方药 4 剂后,精神体力均见好转,食眠俱佳,阴道血液及异味分泌物完全消失。脉象平稳。本元日复,冲任渐充,嘱其注意调摄,可不服药矣。

【按语】本病属于中医之五积六聚、七、崩漏之内,《诸病源候论》中谓阴中生息肉候为"胞络虚损,冷热不调,风邪客之,邪气乘于阴,搏于血气,变而生愈息肉也。其状如鼠乳。"

随师侍诊多年,尝遇此种病例,亦因证而异,总以祛瘀生新为主导,如贯众炭、老棕炭、升麻、芥穗、苍术,不仅止血升提,且有去瘀生新之效。二胶具有止血修补之功,黄柏、山栀清热利湿,二地、归芎及女贞为理血之品,刺猬皮煅研,单用可以治男子遗精遗尿、女子赤白带下,并有强壮固涩之力。举此一例仅供参考。

十四、补血、壮筋骨为主洽愈骨疽一例

张某,男,25 岁。

主诉及病史;腰及尾骶处酸楚不适,时日已久。2 个月前于左臂部下方生一肿疡,渐破溃出脓,然疮面不红不痛。经某医院检查为腰椎结核所致,为寒性脓疡瘘道破溃。又经中医外科诊断为骨疽。患者畏行手术,遂来求诊。

诊查;除上述症状外,尚有食欲不振,气短乏力等症。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

辨证;肾气虚损,气血留滞,阴毒结于内,遂成骨疽。病起于腰际,现于臂部下方破溃,阴毒流注所致也。肿疡不红不痛,六脉沉细均是阴证表现。

治法;拟培肾元,扶正气,由里托出治之。

处方;鹿角胶 6g(另烊兑) 紫河车 6g 炙黄芪 12g 当归身 6g 酒生地 6g 酒熟地 6g金狗脊 15g 酒杭芍10g 功劳叶 12g 白薏仁20g 炒远志 10g炙草节 6g

二诊∶服药 10 剂,气短乏力均感好转,脓疡破渍溃面积缩小,脓液亦减少,腰仍酸楚,食欲尚差。

处方∶生鹿角 20g 真虎骨 10g(上二味先煎) 炙黄芪15g 当归身 6g 金狗脊15g 野于术 6g 焦内金 10g厚朴花6g玫瑰花 6g 白薏仁20g功劳叶12g 威灵仙 6g 专地龙 10g 炒远志 10g 炙草节6g

三诊∶前方药服 7 剂,肿疡已消,破溃面缩小三分之二,流出少许粘液,食欲转佳,精神、体力均好,腰腿仍酸楚不适。

处方∶真虎骨 10g(先煎) 炙黄芪 30g鹿角霜10g金狗脊 15g 功劳叶12g宣木瓜 10g炙草节 10g 桂 枝 3g 杭白芍 10g 汉防已 10g 当归身 6g 海桐皮 10g 黑豆衣12g(热黄酒淋 3 次)

四诊∶服药 10 剂,溃疡已收口,腰腿酸楚减轻,食睡均佳,体力渐复。拟丸药收功。处方;每日早服健步虎潜丸1 丸,晚服虎骨木瓜丸1 丸。连服1个月。

【按语】西医学诊断之骨结核病,与中医之骨疽症状极近似。中医谓为阴毒虚证,所用方剂,多为补气血、壮筋骨药,使气血充沛、肌肉由里新生。古人组成托里诸方无不有黄芪当归,以其既补气血,又可排脓生肌活瘀,再加诸壮筋骨药,治骨结核每多收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