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建华医案(十一)

 一个大树 2021-12-21

十六、疏肝理气、化瘀止痛法治愈胃院痛一例

居某,男,42 岁。初诊∶197798日。

主诉及病史∶多年来时有胃脘疼痛,近 20 多天来疼痛加剧,呈阵发性,痛甚则反射至肩背,呕吐酸苦水,空腹痛甚,口渴干苦,纳差,大便干,小便黄,经用中西药治疗 2 周,疼痛未见缓解,经某医院钡餐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诊查∶舌边紫中心苔黄腻,脉弦。

辨证∶肝胃不和,气血瘀阻。

治法∶疏肝理气,化瘀止痛。

处方∶金铃子10g 元胡5g 乌贼骨10g 黄连 2.5g 吴萸1.5g 炒五灵脂10g 香附 10g 煅瓦楞 12g 枳壳 10g 青陈皮各 5g 佛手片 5g  6

二诊;9 14 日。药后胃疼略有减轻,但痛甚时仍反射至后背,泛吐酸水已少。原方加重化瘀止痛之品。

处方∶金铃子10g 黄连 3g 吴萸1.5g 炙刺猬皮 5g 九香虫 5g 煅瓦楞 12g 炒五灵脂 10g 香附10g 乌贼骨 10g 橘皮 5g 三七粉 3g(冲) 6

另方;乌贼骨 120g象贝母 60g三七粉 15g炙刺猬皮 30g 九香虫 30g共研细末,每次 3g,日 3 次,开水冲服。

10 16 日随访;前方药连服18 剂,胃痛消失,末药仍在续服,饮食正常,临床治愈。

【按语】中医学认为,脾胃正常功能与肝气疏泄有关,土壅木郁或肝气犯胃所导致的肝脾不和或肝胃不和,是临床常见病理。本案系因肝胃不和、气血瘀阻所致,故方中以左金丸清肝解郁而止酸,金铃子散以疏肝理气而止痛,乌贼骨甘温酸涩以通血脉,五灵脂、香附化瘀止痛,瓦楞子味咸走血而软坚散结,从而使疼痛得解,泛酸得止,后以乌贝散加三七活血化瘀,刺猬皮,九香虫行瘀止痛,从而使疾病很快治愈。刺猬皮、九香虫是董老治疗瘀血胃痛的常用药,临床观察确有良效。

董老把胃脘痛的病机分为 3 个阶段,即气分阶段、血分阶段和虚证阶段。气分阶段又分为胃气壅滞和肝气郁滞,根据其病情演变,又有气郁化热、湿热中阻、痰湿内停等;血分阶段分为血瘀轻证和血瘀重证;虚证阶段又分为脾胃阳虚和脾胃阴虚。3个阶段基本病机在于一个""字,因此治疗上就着眼于一个""字。气滞者,理气使之通;血瘀者,活血使之通;阳虚者,温阳使之通;阴虚者,滋阴使之通;火热痰湿者,则清火泻热,祛痰除湿,而使之通。因此,在治疗胃脘痛方面,董老的经验已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独树一帜,对后学颇有启迪。根据董老治疗胃脘痛的经验方,现已制成胃苏饮、胃痛宁、化瘀煎、温胃汤和养胃汤 5 种成药冲剂,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其经验已经整理输入电子计算机,且疗效卓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