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辨证治愈咳喘四例 例一王某,男,62 岁。 主诉及病史;近半年来时犯喘咳,胸闷,痰少色白,饮食睡眠尚可。 诊查∶脉沉滑,舌苔微黄而腻。 辨证∶肺失官降,痰气交阻之象。 治法;治以宣降肺气,化痰平喘。 处方;炙麻黄 5g 射干 6g 法半夏 10g 炙紫菀 12g 冬花 10g杏仁10g 炙苏子 10g 陈皮 6g茯苓 15g 枳壳 6g 竹茹 10g 二诊;药尽 2 剂,喘咳略减,仍觉胸部发闷,痰白而少,内热尿黄,喉痒口苦。脉沉滑,舌苔黄腻。肺气欠畅而有滞热,再拟平喘止咳而化痰热。 处方∶炙苏子10g 杏仁10g 白前10g 紫菀12g 百部10g 桑白皮10g 黄芩10g橘红 6g 瓜蒌皮 15g 大贝 10g 枳壳 5g 竹茹 10g 三诊;药尽 6 剂,喘咳已轻,胸闷渐畅,内热尿黄,喉痒口苦等症减。仍用原法。上方药继服 6 剂。 【按语】实喘多属肺失宣降、疲气交阻,初诊喘咳胸闷,脉象沉滑,舌苔微黄而腻,故用射干麻黄汤合温胆汤加减为治。药后喘咳虽略减轻,但仍胸闷而见,喉痒口苦,内热尿黄等肺有郁热之象,故在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的基础上,加黄芩、桑皮清肺热,瓜蒌皮、贝母化痰热兼畅肺气。药证相当,疗效亦显,三诊仍用原法,喘咳等症渐平。 例二 邢某,女,29岁。 主诉及病史;喘咳3 个月,痰多胸闷,口渴、喉痒,形寒自汗。 诊查∶脉弦滑,舌苔根部黄腻。 辨证;痰浊内阳,肺失盲降,营卫失和。 治法;治以宣降肺气而化痰浊,兼和营卫。 处方∶炙麻黄 3g 杏仁10g 炙苏子 10g清半夏 10g 橘红 6g 炙紫菀 15g 枳壳 6g 桂枝 5g 炒白芍 10g 地龙 10g 姜竹茹 10g 黄芩 10g 二诊;药尽3 剂,喘咳胸闷减轻,仍觉口渴喉痒,喉间有痰不易咯出,形寒已退,自汗亦少。脉弦滑而数,舌尖红,苔薄腻。营卫渐和,痰热内扰,肺失肃降。原方加减。 处方∶炙苏子10g 杏仁10g炙紫菀 10g 橘红 6g 炙桑皮 10g 黄芩10g大贝母 10g瓜蒌皮 15g清炙草 3g炙杷叶10g积壳 5g竹茹10g 三诊;药尽 6 剂,喘咳续减,痰亦减少,唯仍喉间作痒,肺部痰热未清。再以廓清为治。 处方;杏仁10g大贝 10g 瓜蒌皮 15g 黄芩 10g 桑皮 10g 百部 10g白前 10g炙紫菀 12g 枇杷叶 10g(去毛) 清炙草 3g 竹茹 10g 四诊;服药 6 剂后诸症均已减轻,原方药续服 6 剂。 【按语】喘咳痰多胸闷已有 3 个月之久,又兼营卫失和,形寒自汗,故初诊用麻、杏、苏子、半夏 、橘红、枳壳等宣降肺气化痰,黄芩、竹茹、地龙清热,并加桂、芍和营卫二诊喘咳减,形寒自汗亦退,唯喉间有痰,舌尖红,脉弦滑而数,肺部痰热未清,再拟降气,化痰清肺之法。三诊症状续减,仍用原法。四诊重在清肃肺气,终于使久咳得以平复。 例三 齐某,女,30 岁。 初诊∶1982 年8月 25日。 主诉及病史∶咳喘半月有余,痰白胸闷。 诊查∶脉沉滑,舌质红,苔薄黄。 辨证;痰阻肺气,兼有郁热,肺失宣降。 治法;治以宣肺定喘化痰。 处方∶炙麻黄5g 杏仁10g 炙苏子10g 款冬花 10g 清半夏10g 淡黄芩10g 橘红 6g 瓜萎皮 15g茯苓 10g白果 10g地龙10g 二诊;服药 3 剂后喘咳大为减轻,原方药继服 3 剂。 【按语】本例喘咳胸闷、痰白,均为痰阻肺气、肺失宣降之征。然舌质红,苔薄黄,兼有郁热之象。用定喘汤加减,用麻、杏、苏子、冬花、半夏、橘红、茯苓宣降肺气化痰,黄芩清肺热,瓜萎皮化痰下气宽胸,白果、地龙增平喘作用,故疗效颇著。 例四 王某,女,55岁。 初诊∶1979 年11月26 日。 主诉及病史∶咳嗽 10余日,痰黄稠而多,口干而粘,喉痒。 诊查∶脉滑带数,舌苔微黄而腻。辨证∶痰热犯肺,肺失肃降。 治法∶治化痰清热,肃肺止咳。 处方;桑皮 10g 黄芩 10g杏仁10g 桔梗 5g 浙贝 10g 橘红 6g紫菀 15g百部 10g 白前10g 瓜蒌皮 10g 清炙草 5g 竹茹 5g 二诊;药尽3 剂,咳嗽减轻,仍痰多,易汗,夜间喉舌发干。痰热未清,肺失肃降。仍用原法加减。上方去桔梗,加苏子10g继服 6剂。 【按语】痰热犯肺之咳,痰热不清则咳嗽不止。用桑皮、黄芩、竹茹清肺热,杏仁、桔梗、橘红、贝母、白前、紫菀、百部化痰止咳。二诊去桔梗,加苏子增强降气止咳功效。 三、疏肝理肺、化痰清热、利湿法血法治愈胸痛一例 王某,女,27岁。 主诉及病史∶结核性胸膜炎,经治发热已退,透视右肋仍有积液。 诊查∶现症右胸肋有时疼痛,不能转侧,不咳嗽。脉弦细,苔黄腻。 辨证∶湿热痰饮内聚,肺肝之气不得通畅。 治法;治以疏泄通利。 处方∶柴胡 6g 黄芩 10g 广郁金12g 枳壳 10g 桔梗6g 丹参 24g 全瓜蒌 30g清半夏10g 泽泻 12g 猪茯苓各 10g'车前子10g 生苡仁 30g 二诊∶药尽 3 剂,胸肋疼痛已止,有时稍有不适,纳可,二便正常。原方药继服6剂。 三诊;经透视右肋积液渐吸收,唯觉乏力,有时胸问连右肋作痛,纳可便调。脉沉滑,古苔中根黄厚。肺部痰湿未净,气机尚欠通畅,再拟原方加减。 处方∶全瓜蒌 30g 淡黄芩 10g 清半夏10g 陈皮 6g 茯苓 20g 丹参 24g 郁金 10g 桔梗 6g 枳壳 6g 泽泻 10g生苡仁 30g 通草 5g 【按语】本例为结核性胸膜炎,右肋间积液。 经用西药治疗,虽发热己退,然胸肋作痛尚甚,积液尚未吸收。初诊脉弦细,苔黄腻,证属湿热痰饮内聚、肺肝之气不得通畅,故用柴胡陷胸汤加减。其中柴胡、郁金、积壳、桔梗疏肝理肺,全瓜萎、黄答、半夏下气,宽胸、化痰清热,猪茯苓、泽泻、苡仁、车前子渗湿利水,丹参活瘀止痛。服药 3 剂,胸肋作痛即止,唯有时稍有不适,用原方继服药6 剂。药后肋间积液已渐吸收,唯尚感乏力,胸肋偶有闷痛之感。脉沉滑,装中部厚腻。痰湿未净,气机欠畅,补药难以骤进,故仍用原方加减调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