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志明医案(四)

 一个大树 2021-12-21

七、定喘汤加减治疗咳喘一例

李某,女,18岁。初诊∶1984 82日。

主诉及病史;咳喘 15年,每于夏季发作。近年来病势加重,其他季节亦有小发作。经外院诊断为"喘息型支气管炎",迭进中西药,无明显效果而来就诊。

诊查∶自诉咳嗽、喘促发作月余,稍动则加剧,至夜尤甚,不得睡卧。喉中痰声辘辘,痰多而粘稠,色黄白相间,咯吐不爽,胸闷短气,口干时欲饮。体温正常,纳食尚可,大便尚凋,小便色黄。脉弦稍滑,舌苔薄黄。

辨证∶证属痰浊内蕴,有化热之势。

治法;治以平喘化痰、稍佐清热之法,以定喘汤主之。

处方∶白果12g 冬花12g 杏仁9g厚朴12g 橘红 9g 麻黄 9g沙参18g 苏子叶各 12g半夏 9g 黄芩 9g 前胡 9g 甘草 6g

服药 7剂,咳喘减轻,胸闷渐舒。遂于原方加生芪 18g,配沙参以益肺气。再进药 7 剂,咳喘几除。嗣后以上方增减,再服药 10 余剂,以巩固疗效。随访年余,未见再发。

【按语】喘证夙有宿根,多为外因诱发。初感属寒证者居多,久病则痰浊内蕴每易化热,当此之时,往往寒热错杂,单纯寒证或单纯热证者少见。《摄生众妙方》制定喘汤,本为外寒客热之咳喘而设;临证不必拘泥有无外寒,凡寒热错杂之喘证,均可投之。余屡试屡验,即或多年宿根,若用之得宜,一旦拔除,亦非罕见。

八、消补并施法治疗胃痛一例

殷某,女,22 岁。初诊∶198017日。

主诉及病史;胃脘胀痛持续 8 月余。自诉 1975 年曾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中西药治疗已好转。1979 4 月胃痛腹胀骤作,经当地医院确诊为胃扭转,经用中西药多方施治,其间曾住院 3月余,病势不减,故从外地来京诊治。

诊香;脘腹胀满,胃痛阵作,好发于清晨及午后,食后更甚;喜暖拒按,呕吐泛酸,不思纳食,每日仅能进食三两左右;形体消瘦,体重已减轻 10 余斤;精神萎顿,面色胱白,四肢不温;大便秘结,23 日一行。脉象弦细,舌苔薄白。

辨证∶证属脾虚兼有积滞。

治法;治宜消补兼施,方用仲景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合厚朴三物汤化裁。

处方;厚朴15g台党参 18g干姜 9g半夏 9g 甘草 6g积实 9g 焦军9g焦槟榔 9g 神曲 9g 山楂 9g 麦芽 9g

二诊117日。

服上方药 10 剂后,胃脱胀痛渐减,呕吐已除,纳食稍增,每日已能进食五两,唯大便仍偏干。药已中的,前方去焦槟榔,加莱菔子 9g,守方再进。

三诊;2 1 日。上方药连续服 2 周后,腹胀显著减轻,胃院偶感隐痛。以上共服药 25剂,症情日趋稳定。患者来京已久,要求带药返回。仍宗原方出入。

处方∶厚朴 12g 干姜 12g 半夏 9g 甘草 6g 党参 18g 砂仁 6g 枳实 9g 焦军 12g 神曲 9g 山楂 9g 麦芽 9g

患者回去坚持服用上方药。后来京告知;服药后干 3 月初胃院胀痛完全消失,纳食恢复正常,日进食量已达1斤左右,故恢复工作。经当地医院 3 次钡餐检查,均证实胃扭转已痊愈,十二指肠亦未见异常,故自行停药。

【按语】胃扭转应属中医学"腹胀""胃痛"之范畴。仲景于腹胀之寒热虚实,辨之甚详。《伤寒论》厚朴生姜半直甘草人参汤,为"发汗后、腹胀满"而设,主脾虚腹胀;《金匮要略》厚朴三物汤,主气机雍滞、府气不通之腹胀。两方合用,既能补益脾气,又可行滞通府,与本例牌虚兼有积滞之病机颇为合拍。其中大黄一味,用焦而不用生者,制其苦寒之气,以免更伤脾气。以干姜易生姜,重在温养脾阳。酌加焦槟榔、神曲、山楂、麦芽、莱菔子等品,助其行滞消导之功。如此则补虚而不滞实,通泄而不伤正,共奏温运脾阳、行气,导滞之功,而获效满意。可见,使用经方切忌生搬硬套,全在辨证确切,灵活运用,诚所谓"师古而不泥古"者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