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自制药膏治愈酒渣鼻一例 余某,男,年近60。 主诉及病史;1978年3月,在京参加全国科学大会期间,予见其鼻头肿大如胆,皮色紫红,上面密集脓疱,两颊亦满布红点,甚为苦恼。因周后余即将出国考察,特请诊治。 处方∶净水银50g大枫子仁50g核桃仁50g 制法∶将大枫子仁与核桃仁一并捣烂,入乳钵内,加入水银,研至不见银星为度,即成褐色药膏。置于瓷皿或玻璃瓶内贮放。 用时取药膏一小块,裹在纱布内拧至出油,轻擦患处,每日数次,不要洗脸。 予既往虽屡用此方治愈多人,但在短期内能否治愈,尚无十分把握。故每日观其用药后的变化。3日后,见脓疱渐退,紫红色变浅,面颊红点消失。6日后,脓疱完全平复,肿胀消退,仅皮色稍暗。嘱其携此药,如法擦用,直至不再复发。 3个月后,予与之又在省政协会上聚首。见其鼻头及面颊光滑如常人,仅鼻准头皮色稍暗,余某说∶自用药后,至今未再复发。 【按语】酒渣鼻一病,虽对人体健康无大影响,但因有碍于面貌美观,常给患者造成精神上的苦闷和烦恼。本病成因,多为脾胃湿热上熏子脾肺之窍,热结血瘀,甚则腐化而为脓疱。此病多见于长期嗜酒,或消化不良,大便秘结,或妇女血分郁热而月事愆期之人。 上述药膏,屡试屡验,效果极佳。且擦此药膏无刺激,愈后无瘢痕。个别人用药后,面部可有轻度浮肿,需暂停数日,待浮肿消后,再用则无虞。 在治疗过程中,如能配合服用清利湿热或调理脾胃之剂,其效尤佳。 十二、大剂养阴清肺汤治愈白喉一例 邹某,男,24岁。初诊∶1938年10月。 主诉及病史(家人代诉)∶神昏谵语,壮热躁扰。发病10余日,初时以为感冒,但自觉喉内介之如梗,满喉发白,硬而不痛,饮水则呛;继而热势转盛,大便燥结,昏不识人。几经医治,均无转机。 诊查∶余观其舌苔黑燥,舌面及口唇均干裂,喉内白腐如白垩状,口出气臭。 辨证∶此属白喉重症,火盛津枯之势已成。 治法;观其前服诸药,亦均以养阴清肺汤为主,本属正治,其病当愈,何以不效?细思忖之,乃其剂量不足耳,遂以增大其量而治之。 处方;生地100g玄参50g麦冬50g贝母25g薄荷10g丹皮25g白芍25g大黄25g元明粉20g(另冲服)甘草10g 嘱其水煎分3次服,每3小时1次,日进3剂。 次日凌晨,患者家属来告;昨夜服完1剂药后,排出燥屎甚多,神智渐清。但见胸背起斑疹如粟,色鲜红,询问是否再服前药。余以为乃药见功效,热毒外解之征,仍需继服前方药,只将大黄、元明粉减半服之。 二诊;2日后前往诊视,家人告之;为逃避"隔离防治",昨日病人已起身行走,现藏在4楼棚顶。余听后甚感惊异,遂上楼探望。见病人神清热退,喉内白腐渐脱,饮食无碍,二便已趋正常,脉象无力。故于前方减去大黄及元明粉,其余药剂改为常量,令其日服1剂,直至病愈而止。服药期间慎起居,忌油腻,糜粥自养。 半月后,患者同家属前来致谢。其前后共服药20剂,已完全康复。 【按语】时疫白喉属凶险重症,虽有风火、风毒、阴寒、伏热、虚火、燥疫之分,但以后者为多。本案即属燥疫白喉,非一般药力而能获效,临证时须当机立断,大胆施药。程氏养阴清肺汤。专为燥疫白喉而设。但视病情之轻重。药量常需倍增。始能药到病除。此外,值患者火盛津枯之际,遵仲景先师急下存阴之法,重用纹军、元明粉,以冀获釜底抽薪之功;但应中病即止,以防伤正。 白喉之治,当时刻顾及津液,禁用发汗解表之药,犯之则发痉厥,立见危亡,不可挽救,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编者评注】高老先生治温病重症,颇具独到经验。识证胸有成竹,用药胆大量重,方药击中要害,因此常能起沉疴危证于一旦。如他治白喉一案,其用方不奇,选自程钟龄之经验效方养阴清肺汤,为何他医用此方而不愈,高老用之3天却使疾病大见转机,20天后而使患者康复如初?诀窍全在剂量上。患者年轻体实,邪势鸱张,一派火盛津枯之象,用大剂养阴清肺、通腑泄热,生地用至100g,大黄用至25g,元明粉用至20g。故药后排出燥屎甚多,神志渐清,热毒外解,病情显见好转。再用原法稍减通腑之品,击鼓再进,遂神清热退,喉中白腐渐脱。此等卓效,非胆大药重岂能获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