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温肾补土、淡渗利湿法治愈水肿一例 尤某,女,39岁。 初诊∶1972年4月9日。 主诉及病史;水肿月余,近致遍身肿胀,目窠上微肿,咳逆而喘,脘腹胀满,小便短涩。诊查∶舌苔滑白,脉象沉濡。 辨证;肾阳虚寒,脾土被侮,土不制水,水邪泛滥,上凌于肺,阻遏而为咳嗽,外溢而为浮肿,内聚而为腹胀。 治法∶拟温阳化浊、崇土制水法图治。 处方;茯苓25g肉桂15g川附子5g白术20g猪苓10g陈皮15g大腹皮15g广砂仁10g泽泻15g五加皮15g姜皮15g 水煎2次温服,4剂。 二诊∶4月13日。药后目窠肿消,喘咳稍平,但仍腹胀。继以温阳化浊、分利水湿之剂,使水邪有所出路,以防上逆喘闭之险。守原方加减。 处方∶茯苓15g肉桂15g川附子5g木瓜15g白术15g猪苓10g大腹皮15g广砂仁10g泽泻15g五加皮15g桑皮15g姜皮10g 水煎2次温服,4剂。 三诊∶4月17日。上凌水气渐有疏通之机,咳喘已平,腹胀较轻。守法守方继进药3剂。 四诊;4月20日。药后头面肿消,遍身浮肿渐减,食纳渐增,但仍小便短涩。再拟淡渗分利、疏导湿浊之剂。 处方;广木香10g茯苓15g槟榔片15g木瓜15g桂枝15g泽泻15g猪苓10g车前子15g竹叶10g白术15g 水煎2次温服,4剂。 五诊;4月25日。肿胀消退,小便通畅,阴邪凝结之水已趋融化,脾肾二经得以温煦,舌脉已转正常。再拟脾肾双补善后。 处方;山药15g巴戟15g茯苓15g泽泻15g厚朴10g党参15g白术15g薏米15g广砂仁二10g桂枝15g 水煎2次温服,3剂。药后而获痊愈。 【按语】水肿之证,肾病主因,涉及脾肺;肾为水脏,职司二便,受脾土之制,承肺金之肃,生化精微,排泄水液。肾病则水饮停蓄,泛滥莫制,伤脾而作胀,迫肺而成喘。本例水肿,肾阳虚衰,釜底乏薪,蒸化无力,则浊阴凝聚,旁溢为患。始治温阳化浊、崇土制水,适当增进肃肺之品;继则疏导化浊,分利水湿,使水邪有所出路;终则脾肾双补,化浊邪而消肿胀,病愈复康。 九、补益脾气肝血、佐以清热安胎治愈滑胎一例 孙某,女,33岁。 初诊∶1976年4月14日。 主诉及病史∶婚后8年,接连流产4次,孕后每到四五个月之间即突然漏血,漏下10余日即坠,屡次进行安胎治疗,仍不能保。今又怀孕3月余,近来心烦微热,胸闷纳呆,腰酸乏力。 诊查∶舌苔黄腻,脉象沉滑。 辨证∶此属气血亏损,肝热脾虚,胎失滋养。虽未漏血,不久即有漏血滑胎之险。 治法;法当补气养血,和肝理脾,清热安胎。 处方∶当归15g黄芩15g酒芍15g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5g杜仲炭15gJ川断15g鹿角胶10g枳壳10g广砂仁10g陈皮10g甘草10g 水煎2次温服,4剂。 复诊∶4月18日。服药4剂腰酸即愈,心中烦热亦瘥,饮食渐佳。舌转白腻,脉仍沉滑既见效机,守法守方继进3剂停药,直至足月而平安分娩。 【按语】本案患者4次流产,已成滑胎之证,其致滑胎原因,系属气血亏损,肝热脾虚,胎失滋养,冲任不固,不能摄血载胎,至期无外因而数坠,成滑胎不禁之顽证。治宜调养肝脾、补益气血为主,佐以清热安胎,使受损之胞宫得以充养,胎元得冲任之脉系固,故能保胎而直至足月平安分娩。是方屡治多效,实乃经验所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