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琪医案(七)

 一个大树 2021-12-21

十三、生脉饮加味治愈胸痹一例

华某,男,65岁。

初诊∶1975815日。

主诉及病史∶87日工作中突然发生心前区紧束感,随之心绞痛发作数次,伴呼吸困难而入某院。经心电图检查,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经中西医结合抢救,8天来病情不稳定,谷草转氨酶300单位持续不降,心电图ST段始终抬高,血压90/60mmHg,病势未脱离危险。

诊查诊见患者神志清晰,心前区憋闷,气短,口干喜饮,口唇破,五心烦热,食欲不振,睡眠不佳。舌质暗红、光净无苔,脉象沉涩。

辨证为气阴两伤,络脉痹阻。

治法治宜益心气滋阴,通络化瘀。

处方红参15g寸冬15g五味子15g生地25g玄参15g丹参20g丹皮15g生麦芽20g

二诊∶831日。服前方药12剂,症状明显好转,心前区舒畅,五心烦热减轻,睡眠转佳,食欲增进。舌质转红,仍光净无苔,口渴喜饮,脉象沉、涩象消失。心电图示;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气阴复,络脉通,仍以前方加减。

处方;红参15g寸冬15g生地15g玄参20g五味子15g丹参20g丹皮15g花粉15g沙参20g甘草10g

三诊;912日。上方药服10剂,口渴消失,睡眠好,食欲增进,全身较前有力。舌红润薄苔,脉沉。继以益气养心之剂善后。前方减花粉、玄参,加柏子仁15g、远志15g

药后病情稳定而出院。

【按语】本例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经中西医结合抢救8天,未脱险境。中医辨证以其伴有口干喜饮、口唇破、五心烦热、专暗红光净无苔、脉沉涩,辨证为气阴两伤、络脉痹阻。气阴虚为本,络脉阻为标。阴虚则营血不能润养,气虚则无,力推动营血运行。心之络脉阻滞,不通则痛,故见胸痹心痛。以益气滋阴、通络化瘀治疗,用药后除症状明显好转外,心电图ST段抬高转为正常,谷草转氨酶下降至正常值,病情趋向稳定,最后缓解出院。

本病例在笔者会诊前,除西药肝素外,中药用大剂量活血化瘀之剂。活血化瘀是根据西药辨病观点而用,忽视了中医辨证,所以未能取效。通过本病例的治疗,可见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点,但个别情况下亦不能排除辨病,应该将二者有机地结合,才有助于提高疗效。

十四、重用伏龙肝配合他药治愈滑泻一例

孙某,男,61岁。

初诊∶1984615日。

主诉及病史;素罹肝病,经检查确诊为早期肝硬化。从19805月初消化不良,继而泄泻,逐渐加重,日腹泻45次,溏便,食纳减少,体质消瘦,经中西药治疗皆未收效,转来我院门诊求治。

诊查症状如上述。见其面色晦暗无华,舌红少津,脉象沉弱。

辨证综合病史证候分析,当属日久之滑泻,其原总由脾虚,食少纳呆、久泻不禁致仓廪匮乏,生化无源,病情较重。

治法先以桃花汤与诃子散二方化裁以固肠止脱。

初服3剂,下泻次数减少,似有效,但继服之则又泄泻如故。窃思涩肠止泻治疗法固然不容置疑,而初服效继则无效者,乃药轻病重之所使然耳。忆及伏龙肝为土灶中经柴草熏烧之焦土,入脾胃经,为温中燥湿之佳品,治腹痛腹泻便血崩漏等病,取其温中固涩之功,因予以伏龙肝为主合桃花汤、诃子散二方化裁。

处方伏龙肝100g赤石脂50g炮姜10g诃子20g米壳15g山药20g白术20g川连10g甘草15g

复诊服上方药12剂,泄泻日减为2次,大便转成条状。药既对症,嘱其继服上方药。又连用药10剂,大便转为日1次,稍溏;食纳亦增,体重增加3kg。随访除早期肝硬化病外,余皆痊愈。嘱其注意戒食生冷油腻之物,以利脾胃运化功能之恢复。

【按语】治顽固滑泄一例,久用桃花汤、诃子散收涩而不能止其泄,究其原因,久泻阳虚,肠中沉寒痼冷,积久不化故也。伏龙肝为土火中久烧之焦土,性温,能除寒燥湿而复脾阳,重用100g。短期内即见转机。其取效之关键,一在选准药味,二在重用药量。若用伏龙肝15g30g,此等沉寒积冷之疾,轻描淡写,自当无济于事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